南京人真幸福,
家住六朝煙水間。
水網從城市各個角落穿過,
各種古橋應水而生,
單孔的、多孔的……
千姿百態。
巨石、古磚、花崗巖……
材質多樣。
而你,
很可能出門買菜走過的都是座百年古橋。
孔數最多
蒲塘橋
南京最古老的九孔橋在哪裡?
溧水區洪藍鎮蒲塘河上蒲塘橋。
蒲塘橋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長91.3米,寬5.7米,中孔淨跨10.6米,是一座九孔薄墩石拱橋。
2013年,蒲塘橋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現在的蒲塘橋,橋身保存完整,斑駁的橋面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這是座老橋。
走在橋上,摩挲著百年磚石,你會發現,這座最古老的九孔橋上長了許多「老人斑」。
深深淺淺的綠色爬滿橋柱,但因年代久遠,這些青苔早已成為橋柱的一部分。
蒲塘橋兩側的石欄等距豎立著72根石柱,每柱頂端都鐫刻著各種花紋,有的還雕了樓閣、廟宇……
最野趣
七橋甕
全國唯一一個叫「甕」不叫「橋」的古橋在哪裡?
就是它!秦淮區紅花街道光華門外運糧河上的七橋甕。
七橋甕始建於1440年,名上坊橋。因橋有七孔,清代又稱七橋甕或七甕橋。七個橋甕中,中間橋甕最大,其餘兩兩相對,依次縮小。
曾經它很繁忙,橋上通機動車,橋下各種船隻往來。而今,它是七橋甕溼地公園的主要景點。河面開闊,不時遊過幾隻鴨子,驚起幾隻水鳥。河流兩岸,植被茂密,綠蔭匝地,更有一種自然的野趣。
橋全長達99.7米,淨寬13米。橋身酷似彎弓,用花崗巖摻和石灰漿、糯米汁、桐油砌成。2013年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現存的七橋甕,基本保持原貌,透著古典美。
橋兩側,共有16隻雕刻精美的螭首獸頭。齜牙瞠目,造型生動。
橋下有分水獸,造型偏萌。不過,想看它們,得看水位。水位高時,它們就隱身在水中。
最險峻
天生橋
說起天生橋,南京人都知道:溧水胭脂河上的那一座嘛。
胭脂河兩邊的山石間,懸跨一道巨石。這塊巨石便是天生橋。
天生橋為何叫「天生」?這還得從它下面的胭脂河說起。
1368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需要將太湖的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南京,於是他下令開鑿胭脂河,物資便可由太湖順流入秦淮河,避免逆長江而上的風險。
那時的胭脂河,本是一座由巖石組成的胭脂崗。開河民工在巖石上鑿縫,將麻嵌入石縫中,澆以桐油,點火焚燒。再潑上冷水,使巖石炸裂,最終開鑿出一條人工運河。而山崗上最堅硬的兩塊石頭被保存下來,故名「天生橋」。
其中,南橋早已在幾百年前坍塌,獨留北橋屹立至今。
天生橋從橋面到河面大約35米,從前,這座橋上沒有護欄,膽小的人光是站在光溜溜的石頭上,腿都要打顫,更別提往下望一眼胭脂河了。
乾隆皇帝曾來此處遊玩過。這裡的險峻秀麗,讓他留下「江南小三峽」的讚嘆。
曾用名最多
玄津橋
如果時光倒流600年,想進皇宮轉轉,你可能要經過玄津橋;過了玄津橋,就是皇宮了!
玄津橋長41.6米,寬19.1米,用青石壘砌而成,橋下有分水橋墩,橋墩呈階梯式,層層疊起,造型優美。
和皇宮內部的橋不同的是,玄津橋橋欄採用的既不是象徵皇權的龍鳳柱頭,也不是壽桃形柱頭,而是粗壯的方形柱頭,上面覆蓋蓮花瓣紋樣。
橋欄欄板也非常粗壯,採用的是傳統的寶瓶裝飾,意味著出入平安。
伴隨朱棣遷都,玄津橋的榮光也逐漸褪去。它的名字,也曾幾度有變化。清初,為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改為元津橋。
民國初,因「元」「天」倆字相近,曾誤稱為「天津橋」。直到1949年,才又改回玄津橋。
如今,玄津橋是江蘇省級文保單位,更是南京城的一道風景線。
每天,當沿著中山東路,經過逸仙橋,就能看到它!
最傳奇
九龍橋
不要以為九龍橋是九孔橋,實際上,它是一座無鉸五拱石橋,橋身坐落在四個稜形分水橋墩上,全長51米,寬12.4米,中拱高5.7米。
相傳,朱元璋建九龍橋,是希望藉助龍的神力鎮住南京的風水,所以給橋取名「九龍橋」。1403年,永樂皇帝朱棣還命人進行了修繕。
到清朝,康熙、乾隆下江南,便是從九龍橋進入南京城的。據專家考證,1937年12月,為阻止侵華日軍進城,守城的士兵曾將中拱炸斷,後來一直架木銜接以利通行。
1966年,南京市城建部門把它恢復,並加鋪瀝青路面,增設水泥欄杆。2001年,重修九龍橋,又恢復成了明初舊貌。
如今的九龍橋橋面寬闊乾淨,橋的一邊是東水關遺址公園,一邊是繁忙的馬路,生活與歷史在這裡交匯。
最浪漫
文德橋
都說,李白很忙。南京的橋,和李白有關的當屬文德橋。
坊間傳聞,李白在夫子廟文德橋,醉酒賞月,恍惚間跳入水中捉月。傳聞是否真實?已無從考證。
事實上,文德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當時建橋,並取名「文德」,是希望蓄住泮池內秦淮河的「文氣」不被湯湯流走。文德橋建成第二年,南京人焦翃考取了狀元。你說,巧不巧?
每逢月圓,文德橋一鍵滿足攝影愛好者的social選項。每逢滿月,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自不必說。
最神奇的是,由於特定的位置和結構,如果夠幸運,你還能看到「分月」奇觀,也就是: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中,各看到半個明晃晃的月亮。
時光的流淌,讓文德橋住進了人們的心裡。
秦淮燈會
現在,到夫子廟逛的遊客,必會站在文德橋上自拍、擺pose,因為,看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這裡最佳!就算不在橋上拍個照,登上畫舫,賞河賞橋,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最神秘
童男橋
江寧鍾家村藏著一座清代古橋,名叫童男橋。
想找到它,不太容易。
首先,你要找到江寧鍾家村秣陵街道霞輝廟社區,一排排整齊的平房後面,有一條泥巴小路,沿路而下,別有洞天。
草木叢生,河流蜿蜒,夕陽懸掛在掉光了樹葉的枝丫上,染紅了遠方。就在落葉與晚霞間,一座古橋落入眼帘。
這座單孔石拱橋長15.3米,寬4米,曾經是交通樞紐,只是伴隨周邊公路的發展,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遠遠地,一位老伯挑著扁擔踏上石橋。「這條路,我從小走到大。」老伯是當地居民,說起這座橋,他不由地想起童年。
「以前這座橋很多人走的。我小時候還經常在這裡扎猛子、遊泳,大人跟孩子都愛來這兒玩。」
老伯說,這附近原本還有一座童女橋,童男童女湊一對。
最有煙水氣
竺橋
南京的古橋多到什麼程度?
你出門買個菜、遛個彎,不經意間就會踏上一座幾百年前的古橋,比如——竺橋。
竺橋既是龍蟠中路與珠江路的交界處,也是南京兩條古運河青溪和楊吳城濠的交匯處。
竺橋始建於南唐,約20米,寬約6米,是一座單拱石橋。
它橫亙在繁華都市和市井生活之間:橋東是酒店、商場;
橋西,是一條長而窄的巷子:高大的梧桐開道,菜市場、麵條鋪、老式居民樓一溜排開,孩子在巷口歡快地跑,老人在後面慢慢地追……
看了這麼多橋,是不是意猶未盡呢?
來,聽一段白局,跟著唱詞,把南京的橋逛個遍!
文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胡玉梅 阿里亞 徐可
圖 |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趙傑 錢念秋 鄭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