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風家訓提升村民道德素養 高港宗林村700戶村民牆上「曬」家風

2020-12-20 法制現場

交匯點訊 在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宗林村村民劉茂旭家的牆上,掛著一塊古色古香、造型精緻的牌匾,匾上寫著他家的家風家訓: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劉茂旭早年做生意,有時資金周轉不過來跟親友借,但一定會在約定時間內還上。他兒子如今在揚州一家機關單位工作,他常教導兒子要傳承好家風,清正廉潔,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在宗林村,像劉茂旭家這樣把家風家訓「曬」上牆的,有近700戶。村黨總支書記劉伯陽介紹,4年前,針對農村出現的一些道德「滑坡」「失範」現象,胡莊鎮黨委提出「以家風家訓提升村民道德素養」,並在宗林村率先試點。村幹部挨家挨戶徵集家訓,內容涉及和諧、孝道、家教、勤勞、節儉、勵志、修養等,並組織文化程度較高的村民潤色加工後製成牌匾上牆。

村民馮聖蘭是出了名的好媳婦,她家的家風很簡單,就是「百善孝為先」。87歲的婆婆10多年前患上老年痴呆,馮聖蘭負責照顧老人起居,從穿衣到做飯再到洗澡,馮聖蘭毫無怨言。在她的影響下,兒子也很孝順,只要周末有空,就會帶著牛奶、餅乾趕回來看望老人。

宗林村還在高港率先成立「慈善互助會」,推出「美德善行榜」「鄉賢榜」等榜單,開展星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激發了群眾共建共享的熱情。近年來,村民們捐資修建10個道德亭和2.5公裡圖文並茂的家風家訓牆,讓大夥在舒心中怡情,在賞景中增德。

交匯點記者 董鑫

通訊員 束羽 楊鼎 劉向前

編輯: 盧佳樂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臨報頭條|郯城:「家風家訓」塑出好民風
    在郯城,鹿乳奉親、東海孝婦、以德治獄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孝、廉、德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浸潤著群眾的倫理道德素養,引領著日常行為。為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切實發揮家風家訓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今年5月,郯城縣在全縣開展「立家訓,樹家風,爭創最美家庭」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風尚。
  • 銅陵:家風家訓融入生活 讓百姓"觸目即知 觸手可及"
    如何推動「傳育立行」進身邊,讓好的家風家訓家教與市民接觸、融入?銅陵結合本都實際,緊扣具體化、生活化、形象化主線,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推進,在平臺打造時著力讓百姓參與進來、讓家庭參與進來,力求最大程度激發蘊藏在廣大百姓心底崇德向善的道德意願和道德情感,讓好的家訓家風家教走進社會、家庭、走進孩子們心中。
  • 黔西大關:揚優秀家風家訓 育清廉黨風政風
    走進前進社區黨員張再友老人家,老人指著牆上的家風家訓說到。黨員張再友向鎮紀委幹部介紹自家的家風家訓近年來,黔西縣大關鎮紀委把把黨風廉政建設宣教工作與倡導傳承優良家風相結合,動員黨員幹部、群眾互相交流,挖掘自家的家風、家訓,製成家風家訓牌,以「門牆掛標語」的形式懸掛於門前,從而引領帶動黨員幹部、群眾爭創優良家風,爭做廉潔家庭。
  • 長沙縣高橋鎮: 家風家訓引領文明風尚
    強化陣地建設 營造廉潔氛圍  高橋鎮依託鄉村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和廉政故事碑刻,廣泛傳播清廉家風文化,形成家風建設的基地矩陣。引導鎮、村幹部和村民學習廉政文化,使每一個信步公園的人,都能獲取滋潤心靈的養分,在一草一木中得到精神的升華,讓廉政意識悄悄駐紮每個人的靈魂深處。營造以德齊家、以廉保家氛圍,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
  • 傳承家風礪志氣
    在績溪縣瀛洲鎮瀛洲村章氏祠堂,傳承研究家訓的教師章觀金在為村民講解《章氏家訓》,其「耕讀傳家」的主旨深入人心。暮春的午後,績溪縣瀛洲鎮瀛洲村章氏祠堂,不少村民在農忙之餘陸陸續續趕來,等待一堂講解傳統美德的家風傳承課。祠堂當中的木質屏風上刻有從五代十國時期流傳至今的《章氏家訓》全文,側牆懸掛著醒目的「耕讀」二字。
  • 邯山區:培育好家風 傳承好家訓
    ——邯山區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創建活動紀實河沙鎮鎮馬堡村樊家在村裡上了光榮榜;南堡鄉劉村道德模範帶家風;浴新南街道邯峰社區學齡兒童畫家風;馬莊鄉東街社區家規家訓興家風;浴新南街道羅二社區中華南4號院孝道文化鑄家風;渚河街道農林二社區專家學者送家風……近年來,
  • 廈門:家風傳 舊俗易 核心價值觀融在生活裡
    街邊牆上,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農民畫,吸引人們不時駐足觀賞。  如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貫穿到翔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融合文明和諧家庭建設,融洽村(居)鄰裡關係。  近年來,廈門市從惠民入手把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新風正氣。如今,一股健康文明、向上向善、團結謙讓的新風正氣,不斷升騰並洋溢在這片熱土上。
  • 長沙縣高橋鎮:家風家訓引領文明風尚 鄉村振興譜寫和美樂章
    強化陣地建設 營造廉潔氛圍高橋鎮依託鄉村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和廉政故事碑刻,廣泛傳播清廉家風文化,形成家風建設的基地矩陣。引導鎮、村幹部和村民學習廉政文化,使每一個信步公園的人,都能獲取滋潤心靈的養分,在一草一木中得到精神的升華,讓廉政意識悄悄駐紮每個人的靈魂深處。
  • 清明祭祖傳承家風 青島城陽區青峰社區用另一種方式傳家訓正家風
    家風家訓是每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所在,正值清明,離家遊子紛紛回鄉祭祖,家風家訓也在祭祖中代代傳承。在青島市城陽區惜福鎮街道青峰社區,他們的家風家訓通過另一種形式得以傳承。走進青峰社區,一排排「小洋樓」錯落有致,白色的牆磚、灰藍色的屋頂,統一和諧;每家每戶的牆上、門上都寫著醒目的家訓、家規,格外引入注目,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景。在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青峰社區成了倡導好家訓、實踐好家風的縮影。據了解,青峰社區共有71戶,266人,是惜福鎮街道的最小村莊。自2013年3月開始,青峰社區啟動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 【各地】曬家風談家訓傳美德 向善力量引領文明新風尚
    「最美家訓」徵集評選是瀋陽市「鞏固創城成果,提升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傳家訓、樹家風,將是瀋陽市「後創城時代」新聞宣傳的重要內容,也是820萬市民從精神層面共同分享「創城紅利」的直接體現。  自8月初開始至今年年底,瀋陽市將面向全社會徵集《家訓》。市民可曬曬《家訓》,重現祖輩風採;也可新立自己的《家訓》,傳承子孫後代。
  • 家風「三字經」匾牌高高掛
    1月6日,在魯山縣磙子營鄉裡溝村,一塊塊製作精良、白底黑字、上面印製著新時代家風、家訓、家規的小匾牌,高高地懸掛在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邊,令人耳目一新。    「這是我們村提出的新家風、家訓、家規,目的是以家訓促家風、以家風促民風、以民風促進社會風氣的進一步好轉,從而推進村裡的脫貧攻堅戰,弘揚新時代的鄉風文明。」裡溝村黨支部書記劉權介紹道。
  • 讓好家風好家訓在心中生根
    這是曲阜市為豐富家風傳播載體打造的「母子傳承國學」品牌,通過開展家風家訓宣傳展示,引導廣大家庭傳承良好家風,培育文明新風尚。「我從7歲就開始在這學習國學節目了,通過誦、唱、舞、演,學會了《三字經》《憫農》《百善孝為先》《論語》《弟子規》等國學經典。」12歲的桂鑫源今年小學畢業,她和媽媽2015年就參與了「母子傳承國學」這一主題活動。
  • 郭志榮:傳承文明家風家訓,以書法的名義!
    1964年考入定襄中學,後回村務農,當過記工員,做過會計,不論做什麼,都能贏得村民好評。勞作之餘,他不忘練習毛筆字,從義務寫春聯到大街上現場賣春聯,他的書法日臻進步。張晉蘭 攝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打小練字,從不間斷,從傳承家風家訓到書寫家風家訓,是郭志榮一貫的堅持。
  • 粽葉飄香迎端午 親子誦讀展家風——柳城縣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
    粽葉飄香迎端午 親子誦讀展家風——柳城縣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 2020-06-26 0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筆啟蒙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李向東 攝■ 本報記者/劉文婷正衣冠、鞠躬行禮、硃砂啟智、擊鼓明志、啟蒙描紅……8月28日上午,一場別具一格的開筆禮在陽春崗美鎮隆崗村李公祠崇德堂進行。18名一年級新生身著漢服、頭戴長冠,通過隆重的開筆禮儀式,在校長、家長和村民的見證下開啟人生道路新徵程,即將踏入小學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古人云:「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淨整齊。」開筆禮伊始,孩子們自正衣冠、與同學互正衣冠、由校長整理衣冠,換上潔淨整齊的嶄新面貌。大家一一向孔子畫像行鞠躬禮,向家長行感恩禮,向校長行拜師禮。
  • 頭條||【家風家訓館】來自基層的最美「和」聲----高臺縣各鎮、部門(單位)經典家風家訓展播
    新壩鎮照二村趙秀琴家庭家風家訓:中國是禮儀之邦,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規家訓家風,承載著祖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我家的家訓是:朱泊廬《治家格言》,永久懸掛於正房中間的牆上。時刻提醒我們做人要以此為準則「勤勞、儉樸、誠實、守信、尊老敬老、愛護弱小、不貪便宜、不怕吃虧,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 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文化節」助推家風文明
    社會風氣天朗氣清,源於家風的純正那麼,如何傳承好家風家訓呢?走!小編帶您去瞧瞧~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與書畫同行一群愛好書法的小學生在老書法家的指導下,一筆一划寫下家訓家規。△書畫展示家風與閱讀同行作為縣親子閱讀基地、家風家訓傳承基地的崇文講堂,小朋友們在著名詩人雪野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家風故事,學習童詩創作
  • 耕田不將書田誤 家風家訓傳千古
    安徽阜陽市潁泉區大錢營村的祖傳家訓是:「彭城分事業,潁水潤書田」。僅從1949年以來,這個只有300多戶人家的村莊,竟走出了7位博士、6位碩士,共160多位大中專生。該村在崇文重教中建立起狀元室、公德室、圖書室、關心下一代人文展覽教育館、關愛教育激勵基金聯合會、家長繼續教育學校……(7月28日《潁州晚報》)    繼承傳統文化,敦厚之「家風家訓」,是其中重要部分。而重知崇文,更是國人家風家訓中的深厚內容。在中國人的家庭與家族中,家風家訓,讓國人傳統美德得以上行下效,代代相傳,融入血脈中。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家人、族群共立於世的堅實根基。
  • 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福州市中選小學家風家訓系列活動
    家風、家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深深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古往今來,從文人墨客到達官顯貴,再到普通老百姓的持家以及教育子女的理念上總能找到「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的佐證。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和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為此中選小學安排了一系列家風家訓的活動。
  • 以優良家風促黨風正民風 寧波市積極探索廉潔教育新路徑
    寧波堅持立足現實,古為今用、以古鑑今的原則,將寧波歷史上世代傳承中形成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等,作為挖掘重點,加強培育,努力提升家風家規家訓的文化軟實力,成為廉政建設的精神標尺。  寧波各地家風傳承,繁花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