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想必很多小夥伴們都正在追劇中。
小編作為90後老阿姨,二十、三十中間的年紀, 自然是對《二十不惑》中四位畢業大學生的故事感觸不深,於是,沒追幾集,果斷棄劇。一不小心,就入了《三十而已》的坑。看完發現果真還是30歲的故事,更符合90後老阿姨的胃口。
《三十而已》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王曼妮,顧佳,鍾曉琴三位30歲的女人的成長故事。我嚮往鍾曉芹的生活,對王曼妮的經歷感同身受,同時,更感慨於顧佳的強大。如果,讓我選擇,我希望我的三十歲,像鍾曉芹一樣,身邊有愛得踏實的陳嶼,與父母在同一個城市,有閨蜜的相伴。但,可能也只是羨慕了吧。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困惑。尤其是在考公的路上。更是如此。
在我們備考的時候,我們會困惑,這樣的學習和複習方法是否是合理的?我刷的行測題目是不是真的夠了?我的申論能不能再提一點分?我的字會不會影響到我申論的卷面分數?
在我們選崗的時候,我們會困惑,好的崗位,我究竟能不能考上?千裡挑一的崗位,我真的非常喜歡,但我不敢報。那個崗位報的人數少,我覺得能考上,可惜離家太遠,而且是鄉鎮。選崗的困惑會維持我們報考的整個過程,甚至是上班之後。
在我們筆試結束之後,沒有進面的我們會困惑,我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我是否應該繼續選擇再戰一次?還是選擇另一條人生的道路,我究竟是否該放棄?
而進面的小夥伴也依舊困惑。最直觀的困惑就是進面之後的短暫興奮,瞬間轉化為報輔導班的困惑。市面上各種良莠不齊的機構,幾乎看不到任何差評的宣傳,每一個老師都自稱自己是業界最優,每一個機構都宣稱自己是本市甚至本省的No. 1,每一位老師都張揚自己有多高多高的通過率,甚至有很多老師打出100%通過的旗子。在困惑之餘,我們在不經意間被割了一把韭菜。
面試結束後,我們也會困惑。我的體檢是否能通過?政審是否能通過?公示期間是否又順順利利?本以為面試成功之後的喜悅會一直貫穿到上班之前,然而其實我們也同樣會面臨其他的困惑。
上班之後,我們也會困惑。報考的崗位是離家千裡之外的鄉鎮,語言不通,又離家萬裡沒有朋友,異鄉的孤獨感會讓我們困惑不已。有時候我們甚至會懷疑自己當初選擇這樣的人生是否真的是對的?我們也會在思考,我是否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遴選或是其他方式,來離開這個地方,回到家鄉。
不知道屏幕面前的你,現在身處何方?是否在異鄉漂泊?工作是否如意?你,也有困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