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浩俊原創
2019年過去了,剛剛進入了2020年。過去的一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外部經濟環境很差,企業運行很困難,但是,仍然實現了經濟增長率6.1%的目標,符合經濟預期。尤其是人均GDP,突破了1萬美元,實現了跨越。因此,有人問,過去的一年,居民收入水平如何呢?假如一個家庭除去正常開銷,還能存下多少錢呢?能夠存下10萬元的家庭多嗎?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值得分析與研究的問題。在這裡,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比上年增長1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7%;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75元,比上年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
也就是說,非私營單位年均工資為8萬多元,私營單位為不足5萬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三種組合、三種格局。
如果夫妻雙方都在非私營單位工作的話,一年的家庭總收入也就在16萬多元。實際上,按照目前居民家庭的生活狀況,即便沒有房貸,每月的生活開支也不會低於3000元,加上孩子上學、遊玩、人情往來、贍養老人、看病等,每個月至少也得平均花掉3000元,一個家庭一年頂多也就能夠存上10萬元,且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如果夫妻雙方一個在私營單位、一個在非私營單位,兩人的工資總和只有13萬元左右,同樣這樣花,也就不到10萬元了。即便省一點花,可能也不會達到10萬元。因為,孩子花錢實在太多,需要的各種開支一點也不能省。而這樣的家庭,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
如果夫妻雙方都在私營單位,一個月的家庭總收入也就10萬元左右,一分錢不花,還不到10萬元。花的省一點,一年能夠存個5萬元,已經很不錯了,日子過得也已經很艱難了。如果孩子身上多花一點,一年就存不下幾個錢。
如果要是有房貸的話,這帳也就沒法算了,估計多數都無法存下10萬元。因此,目前的收入與支出,是比較矛盾的,能夠存錢的居民很多,能夠一年存下10萬元的家庭,則不是很多。更多的家庭,是銀行的存款與貸款同步、貸款遠多於存款。因此,居民家庭的資產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房產佔比過高,從而導致居民消費能力的減弱,購買力水平的降低。因此,迫切需要調整居民的家庭資產結構,降低住房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