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於「垃圾快樂」中的孩子,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要有教養格局

2020-09-14 中國童博會

孩子成年之前,心理髮育不夠成熟,很容易沉迷於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中,比如遊戲、小說、電視劇等等。

由於自控能力差,很多孩子一旦沉迷進去,就像吃了會上癮的「毒藥」而無心學習,成為一個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人。

雖然他們能從其中獲得「快樂」,但這些快樂實際是「垃圾快樂」,有害無益。

因「垃圾快樂」灌輸太多,高一孩子不慎住進ICU

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手機一族的人均年齡,越來越低齡化,不少孩子2、3歲就開始接觸電子產品,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垃圾快樂」中,無法自拔。

鄰居家的孩子阿傑今年16歲,剛上高一,據了解從小學到初中,阿傑一直是班級裡的模範學生,成績穩居全年級前三。


初中畢業的中考,他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學校高中部重點班。

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媽媽一直非常自豪,為了獎勵兒子中考正常發揮,也為了滿足孩子日常上網課的需求,媽媽特地給阿傑買了一部智慧型手機,生怕耽誤了孩子的學業。

眼瞅著半學期的時間過去了,學校組織的線上期中考試,阿傑的成績卻是一落千丈,直接落到了班上末幾名。

媽媽詢問孩子為何下滑,孩子謊稱線上老師講太快自己跟不上,媽媽無奈只能讓孩子多勤勉跟進,利用晚上的時間,自己在書房多溫習線上課程。

可實際上,阿傑根本不是跟不上,而是完全沒聽,每天的線上課程的時間,他都用來打手遊了。


就這樣成績不斷下滑,再加上最近媽媽允許自己晚睡「補課」,這可讓阿傑抓住了機會,幾乎一整天都抱著手機「嗨到爆」,一玩就是數小時。

可畢竟年紀還小,雖然從阿傑從遊戲中獲得了快樂,但身體開始逐漸吃不消了,前段時間餐後突然暈倒,被家人趕忙送往醫院,醫生經過檢查確診孩子是腦部急性缺氧,直接安排進了ICU。

這可把全家人嚇壞了,難不成是學習時間太長的過?此時媽媽再查孩子的手機,看到滿屏的遊戲app,才算明白了一切,雖然很氣憤,但看到孩子躺在ICU的模樣,還是擔憂更多。

憤恨不已的媽媽,一甩手就把害娃的手機摔到了地上,垃圾快樂也為之瓦解……

媽媽自己的一番好心卻換來了孩子的「墮落」,還害了孩子健康,媽媽倍感後悔,卻已是來不及了。


沉迷於「垃圾快樂」中的孩子,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要有教養格局

學習是艱苦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努力;而玩樂卻是輕鬆的,能帶給人最直接的快樂。

但這種快樂屬於「垃圾快樂」,只能讓人們短期內沉迷,從長遠來看,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好處,甚至會毀掉他們的一生。

「垃圾快樂」會慢慢侵蝕孩子的內心,讓他們喪失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只為了獲得短暫的滿足而玩物喪志、不思進取,這樣的人未來不可能成功。

因此,面對自制力相對較差的孩子,父母需要警惕,千萬不能讓孩子陷入「垃圾快樂」的陷阱。

1、以身作則

現在很多父母自己都離不開手機,在家的時候整日拿著手機玩,孩子們也會有樣學樣。再加上模仿是孩子的本能,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孩子,一對愛玩手機的父母絕對教不出一個愛看書的孩子。

所以,榜樣的力量非常重要,家長要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孩子,以身作則,這比對孩子說教千萬遍更有用處。


2、多陪伴孩子

沒有人是天生喜歡玩手機的,大多數人玩手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愛玩雖是孩子的天性,但他們更喜歡在戶外玩耍。大自然能帶給孩子更廣闊的心胸和氣度,不會讓孩子拘泥於手機的天地中。

所以,父母應該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到戶外玩耍,帶孩子多出去看看世界,這樣的孩子見多識廣,也沒有多餘的精力沉浸於「垃圾快樂」中。


3、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當一個人感到無所事事、找不到方向時,就容易沉浸於那些能帶來短暫快樂的事物上。特別是孩子,當他們的小天地裡只有學習時,一旦被手機蠱惑,就會很容易貪圖享樂、不思上進。

父母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幫他們找到能成就自己的事情,並教會孩子堅持的重要性。當孩子有了目標和方向,就不容易迷失。


總之,孩子是否容易沉迷於「垃圾快樂」中,跟父母的關係非常大。父母陪伴和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迷失自己」的根源。教育從來不是單向的,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和努力的過程。希望每一對父母都能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健康成長。

你有哪些好方法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呢?都來說說吧!

ps: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於"垃圾快樂"中,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需重視
    ,而且這些看似能夠讓孩子快樂的事情,就像是深深刻在了孩子的腦海中,一直惦記著,還很容易上癮。本來給孩子買手機的初衷是想著給孩子多一些的安全感,想家的時候,能夠經常聯繫家長,沒想到孩子卻沉迷於玩手機,不僅造成了成績的下滑,還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孩子沉迷於&34;中,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需重視這些&34;,只能夠給孩子帶來短暫的沉迷和快了,從長遠來看,不會給孩子帶去好處,可能會藉此毀了孩子的一生。
  • 有幾種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主要看母親
    ,而自身便是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輔助,為了讓娃不輸在起跑線上,多數家長不得不開啟「搶跑模式」,不遺餘力地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真正有出息的娃,多半都有一個合格的父母。生活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父母們拼命地掙錢,為孩子提供物質基礎和教育資源,卻忽視娃的身心發展。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中吧
    孩子成年之前,心理髮育不夠成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沉迷於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中,比如遊戲、小說、電視劇等等。很多孩子一旦沉迷進去,就像吃了會上癮的「毒藥」而無心學習,成為一個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人。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有網友表示:「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
  • 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孩子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是什麼引發了垃圾快樂?那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說:「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孩子一旦嘗到了垃圾快樂的甜頭,就會上癮,忍不住地想要更多,甚至會讓意志迷失,忽略了本來應該做的事情。
  • 成就孩子需舉全家之力,毀掉孩子卻只需讓他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文|西紅柿媽媽成就一個孩子,需要舉全家之力。可毀掉一個孩子,卻只需要讓他沉迷在「垃圾快樂」中,就足矣。什麼是垃圾快樂?知乎高贊有個回答:能夠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就是垃圾快樂。於是,就容易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念頭,導致孩子跟現實脫節。還有一些很常見的垃圾快樂,都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和思維。比如,對弱者打罵式,以此發洩情緒等。對於孩子沉迷垃圾快樂這件事,有媽媽抱怨:本來不想給孩子買手機,可孩子卻要完成網上作業,導致孩子拿著手機玩遊戲,現在孩子沉迷其中,批評教育都沒用。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
    發小聚會,孩子在餐桌上毫無規矩,父母卻不以為然同事小麗期盼了已久的髮小見面日終於要來了,她決定讓大家都帶上孩子小孩看似習以為常的舉動,一場聚餐無禮的行為,讓眾人看清了小吳背後無規矩的家庭教養方式,一日三餐看似日常,卻是個人素養的體現時刻,無法遵守餐桌禮儀,日後更難在其餘方面有規有矩,久而久之,這種孩子難以出息。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再瞎高興了
    當今社會望子成龍的家長可以說是越來越多,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沒有出息,但是正是家長的這種心理,會導致家長將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給當成聰明、有出息的表現,對此而盲目高興。有舍才有得,若是整日算計那一點點得失,未免有失格局,格局小了,未來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 "垃圾快樂"已然泛濫,父母要讓孩子遠離,別等孩子毀了才後悔
    但是隱患也隨之出現,許多過早接觸手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沉迷於短視頻的快樂之中。"垃圾快樂"已然泛濫,父母要讓孩子遠離張女士最近在管還在這件事情上犯了難,上周周末,她難得不用加班,本想著趁著周末休閒的時光好好陪伴一下孩子。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還是很有道理的
    文/文兒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一直都是父母們茶餘飯後不經意間就會談起的一個話題。畢竟有了孩子,多數父母的生活重點也都有了轉移,慢慢地孩子在自己生活中所佔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上升。父母關心自家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自然也會留意什麼樣的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很多人都說,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其實從他們小時候就是能夠看出端倪的。那些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
  • 毀掉一個孩子,就讓ta沉迷於「垃圾快樂」
    垃圾快樂,不僅拉開了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那些愛玩遊戲、愛刷短視頻等沉迷於垃圾快樂無法自拔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能獲得短期快感之外的事情,毫無興趣。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們對照看看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為父母,可以說他們都是很愛自己孩子的,尤其是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對很多父母而言,那就是自己的命根兒。平日裡更是怎麼嬌慣怎麼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父母不注意,可能就會親自毀掉孩子。孩子長大後沒出息不說,甚至會「啃老」各種不靠譜,到那時候父母再後悔,真的是黃花菜都涼了。
  • 孩子沉迷垃圾快樂,會讓他墮落!(深度好文)
    它沒有多少「營養含量」,但卻可以讓很多人沉迷其中,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沉迷於垃圾快樂的孩子,未來真的太懸了!這個調查結果表明,沉迷於垃圾快樂對於孩子的未來百害而無一利。如果孩子出現了沉迷垃圾快樂的苗頭,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對孩子進行幹預,讓孩子重新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中。
  • 父母有格局,孩子自優秀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語,列夫·託爾斯泰也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未來步入社會,如果孩子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將來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而且,這樣的孩子報復心非常強,每當有人冒犯到他,孩子總會找到機會還回去。如果孩子經常用自己的小聰明去戲耍別人,他自然沒有精力去幹大事,長大後多半沒有出息。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多半要吃虧
    導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多半要吃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若不及時糾正,多半要吃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清華校長坦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該多注意
    父母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的想法會深深左右著父母的教育,也許有的父母認為自己這一生碌碌無為,所以就把希望都寄予了孩子的身上。孩子身上但凡有一些閃光之處,他們就會覺得自家孩子要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加優秀。很多父母認為孩子聰明就是優秀的,但是卻忽略了孩子應該全方位發展的觀念,而清華校長也坦言,這三類孩子外表看似聰明,未來多半沒出息。
  • 「垃圾快樂」是毀人毒藥,怎麼才能讓孩子不沉迷?
    而一說到學習,孩子就頭疼,犯懶,找各種藉口玩。這個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人的大腦都是有惰性的,會自然的避免深度思考,喜歡簡單娛樂化的信息。這一類東西,可以稱之為「垃圾快樂」!那麼,為什麼沉迷垃圾快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呢?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說中的及時糾正還不晚李玫瑾教授身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教授,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的每種行為和心理,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同樣小編的親戚,他的孩子從小要什麼有什麼。但是孩子在做出嚴重的不禮貌行為時,比如孩子去朋友家把朋友珍藏的花瓶碰掉了。孩子習慣性害怕父母的打罵而選擇撒謊,推卸責任。長大後就變成了一個自私而平凡的農民工。
  • 父母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還活得窩囊
    導讀:父母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還活得窩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還活得窩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救救孩子吧,真的要在「垃圾快樂」中渡過一生嗎?
    「垃圾快樂」雖然給了孩子短暫的歡愉感,奪走了的卻是孩子一生前進的籌碼。別在「垃圾堆」裡養孩子了!低層次的快樂,會一點點地,讓人在無察覺中腐蝕掉孩子的一切。「垃圾快樂」正在摧毀孩子的生活就在前幾天,一名11歲的杭州男孩從12層樓一躍而下,自殺跳樓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