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應用題寶典二,類型歸納+解題思路+例題整理,收藏給孩子學習

2020-08-28 三及第互動課堂

暑假來啦,三及第君幫大家整理了小學應用題寶典,從各類經典題型到難點題型,全部思路整理以及例題演練,建議家裡有準備小升初的家長收藏給孩子查缺補漏哦

上一期連結:


行船問題


【含義】

行船問題也就是與航行有關的問題。解答這類問題要弄清船速與水速,船速是船隻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隻在靜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隻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與水速之和;船隻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與水速之差。


【數量關係】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順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順水速=順水速-水速×2


【解題思路和方法】

大多數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量關係的公式。


例1

一隻船順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時,水流速度為每小時15千米,這隻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幾小時?

由條件知,順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為每小時15千米,所以,船速為每小時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為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這段路程的時間為320÷10=32(小時)

答:這隻船逆水行這段路程需用32小時。


例2

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時,返回原地需10小時;乙船逆水行同樣一段距離需15小時,返回原地需多少時間?

由題意得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見(36-20)相當於水速的2倍,

所以,水速為每小時(36-20)÷2=8(千米)

又因為,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乙船速為360÷15+8=32(千米)

乙船順水速為32+8=40(千米)

所以,乙船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時)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時。


列車問題


【含義】

這是與列車行駛有關的一些問題,解答時要注意列車車身的長度。


【數量關係】

火車過橋:過橋時間=(車長+橋長)÷車速

火車追及:追及時間=(甲車長+乙車長+距離)

÷(甲車速-乙車速)

火車相遇:相遇時間=(甲車長+乙車長+距離)

÷(甲車速+乙車速)


【解題思路和方法】

大多數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量關係的公式。


例1

一座大橋長2400米,一列火車以每分鐘900米的速度通過大橋,從車頭開上橋到車尾離開橋共需要3分鐘。這列火車長多少米?

火車3分鐘所行的路程,就是橋長與火車車身長度的和。

(1)火車3分鐘行多少米?900×3=2700(米)

(2)這列火車長多少米?2700-2400=300(米)

列成綜合算式900×3-2400=300(米)

答:這列火車長300米。


例2

一列長200米的火車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過一座大橋,用了2分5秒鐘時間,求大橋的長度是多少米?

火車過橋所用的時間是2分5秒=125秒,所走的路程是(8×125)米,這段路程就是(200米+橋長),所以,橋長為

8×125-200=800(米)

答:大橋的長度是800米。


例3

一列長225米的慢車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駛,一列長140米的快車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後面追趕,求快車從追上到追過慢車需要多長時間?

從追上到追過,快車比慢車要多行(225+140)米,而快車比慢車每秒多行(22-17)米,因此,所求的時間為

(225+140)÷(22-17)=73(秒)

答:需要73秒。


例4

一列長150米的列車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駛,有一個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來,那麼,火車從工人身旁駛過需要多少時間?

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長度為零的火車,原題就相當於火車相遇問題。

150÷(22+3)=6(秒)

答:火車從工人身旁駛過需要6秒鐘。




時鐘問題


【含義】

就是研究鐘面上時針與分針關係的問題,如兩針重合、兩針垂直、兩針成一線、兩針夾角為60度等。時鐘問題可與追及問題相類比。


【數量關係】

分針的速度是時針的12倍,

二者的速度差為11/12。

通常按追及問題來對待,也可以按差倍問題來計算。


【解題思路和方法】

變通為「追及問題」後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例1

從時針指向4點開始,再經過多少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針重合?

鐘面的一周分為60格,分針每分鐘走一格,每小時走60格;時針每小時走5格,每分鐘走5/60=1/12格。每分鐘分針比時針多走(1-1/12)=11/12格。4點整,時針在前,分針在後,兩針相距20格。所以

分針追上時針的時間為20÷(1-1/12)≈22(分)

答:再經過22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針重合。


例2

四點和五點之間,時針和分針在什麼時候成直角?

鐘面上有60格,它的1/4是15格,因而兩針成直角的時候相差15格(包括分針在時針的前或後15格兩種情況)。四點整的時候,分針在時針後(5×4)格,如果分針在時針後與它成直角,那麼分針就要比時針多走(5×4-15)格,如果分針在時針前與它成直角,那麼分針就要比時針多走(5×4+15)格。再根據1分鐘分針比時針多走(1-1/12)格就可以求出二針成直角的時間。

(5×4-15)÷(1-1/12)≈6(分)

(5×4+15)÷(1-1/12)≈38(分)

答:4點06分及4點38分時兩針成直角。


例3

六點與七點之間什麼時候時針與分針重合?

六點整的時候,分針在時針後(5×6)格,分針要與時針重合,就得追上時針。這實際上是一個追及問題。

(5×6)÷(1-1/12)≈33(分)

答:6點33分的時候分針與時針重合。


盈虧問題


【含義】

根據一定的人數,分配一定的物品,在兩次分配中,一次有餘(盈),一次不足(虧),或兩次都有餘,或兩次都不足,求人數或物品數,這類應用題叫做盈虧問題。


【數量關係】

一般地說,在兩次分配中,如果一次盈,一次虧,則有:

參加分配總人數=(盈+虧)÷分配差

如果兩次都盈或都虧,則有:

參加分配總人數=(大盈-小盈)÷分配差

參加分配總人數=(大虧-小虧)÷分配差


【解題思路和方法】

大多數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量關係的公式。


例1

給幼兒園小朋友分蘋果,若每人分3個就餘11個;若每人分4個就少1個。問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個蘋果?

按照「參加分配的總人數=(盈+虧)÷分配差」的數量關係:

(1)有小朋友多少人?(11+1)÷(4-3)=12(人)

(2)有多少個蘋果?3×12+11=47(個)

答:有小朋友12人,有47個蘋果。


例2

修一條公路,如果每天修260米,修完全長就得延長8天;如果每天修300米,修完全長仍得延長4天。這條路全長多少米?

題中原定完成任務的天數,就相當於「參加分配的總人數」,按照「參加分配的總人數=(大虧-小虧)÷分配差」的數量關係,可以得知

原定完成任務的天數為

(260×8-300×4)÷(300-260)=22(天)

這條路全長為300×(22+4)=7800(米)

答:這條路全長7800米。


例3

學校組織春遊,如果每輛車坐40人,就餘下30人;如果每輛車坐45人,就剛好坐完。問有多少車?多少人?

本題中的車輛數就相當於「參加分配的總人數」,於是就有

(1)有多少車?(30-0)÷(45-40)=6(輛)

(2)有多少人?40×6+30=270(人)

答:有6輛車,有270人。




工程問題


【含義】

工程問題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這類問題在已知條件中,常常不給出工作量的具體數量,只提出「一項工程」、「一塊土地」、「一條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題時,常常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


【數量關係】

解答工程問題的關鍵是把工作總量看作「1」,這樣,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它表示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進而就可以根據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總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解題思路和方法】

變通後可以利用上述數量關係的公式。


例1

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需要1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需要15天完成,現在兩隊合作,需要幾天完成?

題中的「一項工程」是工作總量,由於沒有給出這項工程的具體數量,因此,把此項工程看作單位「1」。由於甲隊獨做需10天完成,那麼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10;乙隊單獨做需15天完成,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15;兩隊合做,每天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1/10+1/15)。

由此可以列出算式:1÷(1/10+1/15)=1÷1/6=6(天)

答:兩隊合做需要6天完成。


例2

一批零件,甲獨做6小時完成,乙獨做8小時完成。現在兩人合做,完成任務時甲比乙多做24個,求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解一

設總工作量為1,則甲每小時完成1/6,乙每小時完成1/8,甲比乙每小時多完成(1/6-1/8),二人合做時每小時完成(1/6+1/8)。因為二人合做需要[1÷(1/6+1/8)]小時,這個時間內,甲比乙多做24個零件,所以

(1)每小時甲比乙多做多少零件?

24÷[1÷(1/6+1/8)]=7(個)

(2)這批零件共有多少個?

7÷(1/6-1/8)=168(個)

答:這批零件共有168個。


解二

上面這道題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計算:

兩人合做,完成任務時甲乙的工作量之比為1/6∶1/8=4∶3

由此可知,甲比乙多完成總工作量的4-3/4+3=1/7

所以,這批零件共有24÷1/7=168(個)


例3

一件工作,甲獨做12小時完成,乙獨做10小時完成,丙獨做15小時完成。現在甲先做2小時,餘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還需幾小時才能完成?

必須先求出各人每小時的工作效率。如果能把效率用整數表示,就會給計算帶來方便,因此,我們設總工作量為12、10、和15的某一公倍數,例如最小公倍數60,則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別是

60÷12=560÷10=660÷15=4

因此餘下的工作量由乙丙合做還需要

(60-5×2)÷(6+4)=5(小時)

答:還需要5小時才能完成。


例4

一個水池,底部裝有一個常開的排水管,上部裝有若干個同樣粗細的進水管。當打開4個進水管時,需要5小時才能注滿水池;當打開2個進水管時,需要15小時才能注滿水池;現在要用2小時將水池注滿,至少要打開多少個進水管?


解:

注(排)水問題是一類特殊的工程問題。往水池注水或從水池排水相當於一項工程,水的流量就是工作量,單位時間內水的流量就是工作效率。


要2小時內將水池注滿,即要使2小時內的進水量與排水量之差剛好是一池水。為此需要知道進水管、排水管的工作效率及總工作量(一池水)。只要設某一個量為單位1,其餘兩個量便可由條件推出。


我們設每個同樣的進水管每小時注水量為1,則4個進水管5小時注水量為(1×4×5),2個進水管15小時注水量為(1×2×15),從而可知

每小時的排水量為(1×2×15-1×4×5)÷(15-5)=1

即一個排水管與每個進水管的工作效率相同。由此可知

一池水的總工作量為1×4×5-1×5=15

又因為在2小時內,每個進水管的注水量為1×2,

所以,2小時內注滿一池水

至少需要多少個進水管?(15+1×2)÷(1×2)

=8.5≈9(個)

答:至少需要9個進水管。


正反比例問題


【含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一定(即商一定),那麼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正比例應用題是正比例意義和解比例等知識的綜合運用。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反比例應用題是反比例的意義和解比例等知識的綜合運用。


【數量關係】

判斷正比例或反比例關係是解這類應用題的關鍵。許多典型應用題都可以轉化為正反比例問題去解決,而且比較簡捷。


【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決這類問題的重要方法是:把分率(倍數)轉化為比,應用比和比例的性質去解應用題。

正反比例問題與前面講過的倍比問題基本類似。


例1

修一條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1/3,再修300米後,已修的變成未修的1/2,求這條公路總長是多少米?

由條件知,公路總長不變。

原已修長度∶總長度=1∶(1+3)=1∶4=3∶12

現已修長度∶總長度=1∶(1+2)=1∶3=4∶12

比較以上兩式可知,把總長度當作12份,則300米相當於(4-3)份,從而知公路總長為300÷(4-3)×12=3600(米)

答:這條公路總長3600米。


例2

張晗做4道應用題用了28分鐘,照這樣計算,91分鐘可以做幾道應用題?

做題效率一定,做題數量與做題時間成正比例關係

設91分鐘可以做X應用題則有28∶4=91∶X

28X=91×4X=91×4÷28X=13

答:91分鐘可以做13道應用題。


例3

孫亮看《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每天看24頁,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頁,幾天就可以看完?

書的頁數一定,每天看的頁數與需要的天數成反比例關係

設X天可以看完,就有24∶36=X∶15

36X=24×15X=10

答:10天就可以看完。




按比例分配問題


【含義】

所謂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按照一定的比分成若干份。這類題的已知條件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用比或連比的形式反映各部分佔總數量的份數,另一種是直接給出份數。


【數量關係】

從條件看,已知總量和幾個部分量的比;從問題看,求幾個部分量各是多少。總份數=比的前後項之和


【解題思路和方法】

先把各部分量的比轉化為各佔總量的幾分之幾,把比的前後項相加求出總份數,再求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以總份數作分母,比的前後項分別作分子),再按照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分別求出各部分量的值。


例1

學校把植樹560棵的任務按人數分配給五年級三個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個班各植樹多少棵?

總人數為47+48+45=140

一班植樹560×47/140=188(棵)

二班植樹560×48/140=192(棵)

三班植樹560×45/140=180(棵)

答:一、二、三班分別植樹188棵、192棵、180棵。


例2

用60釐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三條邊的比是3∶4∶5。三條邊的長各是多少釐米?

3+4+5=1260×3/12=15(釐米)

60×4/12=20(釐米)

60×5/12=25(釐米)

答: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分別是15釐米、20釐米、25釐米。


例3

從前有個牧民,臨死前留下遺言,要把17隻羊分給三個兒子,大兒子分總數的1/2,二兒子分總數的1/3,三兒子分總數的1/9,並規定不許把羊宰割分,求三個兒子各分多少只羊。

如果用總數乘以分率的方法解答,顯然得不到符合題意的整數解。如果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則很容易得到

1/2∶1/3∶1/9=9∶6∶2

9+6+2=1717×9/17=9

17×6/17=617×2/17=2

答:大兒子分得9隻羊,二兒子分得6隻羊,三兒子分得2隻羊。


例4

某工廠第一、二、三車間人數之比為8∶12∶21,第一車間比第二車間少80人,三個車間共多少人?

80÷(12-8)×(8+12+21)=820(人)

答:三個車間一共820人。


百分數問題


【含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分數常常可以通分、約分,而百分數則無需;分數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而百分數只能表示「率」;分數的分子、分母必須是自然數,而百分數的分子可以是小數;百分數有一個專門的記號「%」。

在實際中和常用到「百分點」這個概念,一個百分點就是1%,兩個百分點就是2%。


【數量關係】

掌握「百分數」、「標準量」「比較量」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

百分數=比較量÷標準量

標準量=比較量÷百分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一般有三種基本類型: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2)已知一個數,求它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3)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


例1

倉庫裡有一批化肥,用去720千克,剩下6480千克,用去的與剩下的各佔原重量的百分之幾?

(1)用去的佔720÷(720+6480)=10%

(2)剩下的佔6480÷(720+6480)=90%

答:用去了10%,剩下90%。


例2

紅旗化工廠有男職工420人,女職工525人,男職工人數比女職工少百分之幾?

本題中女職工人數為標準量,男職工比女職工少的人數是比較量所以(525-420)÷525=0.2=20%

或者1-420÷525=0.2=20%

答:男職工人數比女職工少20%。


例3

紅旗化工廠有男職工420人,女職工525人,女職工比男職工人數多百分之幾?

本題中以男職工人數為標準量,女職工比男職工多的人數為比較量,因此

(525-420)÷420=0.25=25%

或者525÷420-1=0.25=25%

答:女職工人數比男職工多25%。


例4

紅旗化工廠有男職工420人,有女職工525人,男、女職工各佔全廠職工總數的百分之幾?

(1)男職工佔420÷(420+525)=0.444=44.4%

(2)女職工佔525÷(420+525)=0.556=55.6%

答:男職工佔全廠職工總數的44.4%,女職工佔55.6%。


「牛吃草」問題


【含義】

「牛吃草」問題是大科學家牛頓提出的問題,也叫「牛頓問題」。這類問題的特點在於要考慮草邊吃邊長這個因素。


【數量關係】

草總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長量×天數


【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這類題的關鍵是求出草每天的生長量。


例1

一塊草地,10頭牛20天可以把草吃完,15頭牛10天可以把草吃完。問多少頭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草是均勻生長的,所以,草總量=原有草量+草每天生長量×天數。求「多少頭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就是說5天內的草總量要5天吃完的話,得有多少頭牛?設每頭牛每天吃草量為1,按以下步驟解答:


(1)求草每天的生長量

因為,一方面20天內的草總量就是10頭牛20天所吃的草,即(1×10×20);另一方面,20天內的草總量又等於原有草量加上20天內的生長量,所以

1×10×20=原有草量+20天內生長量

同理1×15×10=原有草量+10天內生長量

由此可知(20-10)天內草的生長量為

1×10×20-1×15×10=50


因此,草每天的生長量為50÷(20-10)=5

(2)求原有草量

原有草量=10天內總草量-10內生長量=1×15×10-5×10=100

(3)求5天內草總量

5天內草總量=原有草量+5天內生長量=100+5×5=125

(4)求多少頭牛5天吃完草

因為每頭牛每天吃草量為1,所以每頭牛5天吃草量為5。

因此5天吃完草需要牛的頭數125÷5=25(頭)

答:需要5頭牛5天可以把草吃完。


例2

一隻船有一個漏洞,水以均勻速度進入船內,發現漏洞時已經進了一些水。如果有12個人淘水,3小時可以淘完;如果只有5人淘水,要10小時才能淘完。求17人幾小時可以淘完?

這是一道變相的「牛吃草」問題。與上題不同的是,最後一問給出了人數(相當於「牛數」),求時間。設每人每小時淘水量為1,按以下步驟計算:

(1)求每小時進水量

因為,3小時內的總水量=1×12×3=原有水量+3小時進水量

10小時內的總水量=1×5×10=原有水量+10小時進水量

所以,(10-3)小時內的進水量為1×5×10-1×12×3=14

因此,每小時的進水量為14÷(10-3)=2

(2)求淘水前原有水量

原有水量=1×12×3-3小時進水量=36-2×3=30

(3)求17人幾小時淘完

17人每小時淘水量為17,因為每小時漏進水為2,所以實際上船中每小時減少的水量為(17-2),所以17人淘完水的時間是

30÷(17-2)=2(小時)

答:17人2小時可以淘完水。


雞兔同籠問題


【含義】

這是古典的算術問題。已知籠子裡雞、兔共有多少只和多少只腳,求雞、兔各有多少只的問題,叫做第一雞兔同籠問題。已知雞兔的總數和雞腳與兔腳的差,求雞、兔各是多少的問題叫做第二雞兔同籠問題。


【數量關係】

第一雞兔同籠問題:

假設全都是雞,則有

兔數=(實際腳數-2×雞兔總數)÷(4-2)

假設全都是兔,則有

雞數=(4×雞兔總數-實際腳數)÷(4-2)

第二雞兔同籠問題:

假設全都是雞,則有

兔數=(2×雞兔總數-雞與兔腳之差)÷(4+2)

假設全都是兔,則有

雞數=(4×雞兔總數+雞與兔腳之差)÷(4+2)


【解題思路和方法】

解答此類題目一般都用假設法,可以先假設都是雞,也可以假設都是兔。如果先假設都是雞,然後以兔換雞;如果先假設都是兔,然後以雞換兔。這類問題也叫置換問題。通過先假設,再置換,使問題得到解決。


例1

長毛兔子蘆花雞,雞兔圈在一籠裡。數數頭有三十五,腳數共有九十四。請你仔細算一算,多少兔子多少雞?

假設35隻全為兔,則

雞數=(4×35-94)÷(4-2)=23(只)

兔數=35-23=12(只)

也可以先假設35隻全為雞,則

兔數=(94-2×35)÷(4-2)=12(只)

雞數=35-12=23(只)

答:有雞23隻,有兔12隻。


例2

2畝菠菜要施肥1千克,5畝白菜要施肥3千克,兩種菜共16畝,施肥9千克,求白菜有多少畝?

此題實際上是改頭換面的「雞兔同籠」問題。「每畝菠菜施肥(1÷2)千克」與「每隻雞有兩個腳」相對應,「每畝白菜施肥(3÷5)千克」與「每隻兔有4隻腳」相對應,「16畝」與「雞兔總數」相對應,「9千克」與「雞兔總腳數」相對應。假設16畝全都是菠菜,則有

白菜畝數=(9-1÷2×16)÷(3÷5-1÷2)=10(畝)

答:白菜地有10畝。


例3

李老師用69元給學校買作業本和日記本共45本,作業本每本3.20元,日記本每本0.70元。問作業本和日記本各買了多少本?

此題可以變通為「雞兔同籠」問題。假設45本全都是日記本,則有

作業本數=(69-0.70×45)÷(3.20-0.70)=15(本)

日記本數=45-15=30(本)

答:作業本有15本,日記本有30本。


例4

(第二雞兔同籠問題)雞兔共有100隻,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隻,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假設100隻全都是雞,則有

兔數=(2×100-80)÷(4+2)=20(只)

雞數=100-20=80(只)

答:有雞80隻,有兔20隻。


例5

有100個饃100個和尚吃,大和尚一人吃3個饃,小和尚3人吃1個饃,問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假設全為大和尚,則共吃饃(3×100)個,比實際多吃(3×100-100)個,這是因為把小和尚也算成了大和尚,因此我們在保證和尚總數100不變的情況下,以「小」換「大」,一個小和尚換掉一個大和尚可減少饃(3-1/3)個。因此,共有小和尚

(3×100-100)÷(3-1/3)=75(人)

共有大和尚100-75=25(人)

答:共有大和尚25人,有小和尚75人。


方陣問題


【含義】

將若干人或物依一定條件排成正方形(簡稱方陣),根據已知條件求總人數或總物數,這類問題就叫做方陣問題。


【數量關係】

(1)方陣每邊人數與四周人數的關係:

四周人數=(每邊人數-1)×4

每邊人數=四周人數÷4+1

(2)方陣總人數的求法:

實心方陣:總人數=每邊人數×每邊人數

空心方陣:總人數=(外邊人數)?-(內邊人數)?

內邊人數=外邊人數-層數×2

(3)若將空心方陣分成四個相等的矩形計算,則:

總人數=(每邊人數-層數)×層數×4


【解題思路和方法】

方陣問題有實心與空心兩種。實心方陣的求法是以每邊的數自乘;空心方陣的變化較多,其解答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例1

在育才小學的運動會上,進行體操表演的同學排成方陣,每行22人,參加體操表演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

22×22=484(人)

答:參加體操表演的同學一共有484人。


例2

有一個3層中空方陣,最外邊一層有10人,求全方陣的人數。

10-(10-3×2)?

=84(人)

答:全方陣84人。


例3

有一隊學生,排成一個中空方陣,最外層人數是52人,最內層人數是28人,這隊學生共多少人?

(1)中空方陣外層每邊人數=52÷4+1=14(人)

(2)中空方陣內層每邊人數=28÷4-1=6(人)

(3)中空方陣的總人數=14×14-6×6=160(人)

答:這隊學生共160人。


例4

一堆棋子,排列成正方形,多餘4棋子,若正方形縱橫兩個方向各增加一層,則缺少9隻棋子,問有棋子多少個?

(1)縱橫方向各增加一層所需棋子數=4+9=13(只)

(2)縱橫增加一層後正方形每邊棋子數=(13+1)÷2=7(只)

(3)原有棋子數=7×7-9=40(只)

答:棋子有40隻。


例5

有一個三角形樹林,頂點上有1棵樹,以下每排的樹都比前一排多1棵,最下面一排有5棵樹。這個樹林一共有多少棵樹?

第一種方法:1+2+3+4+5=15(棵)

第二種方法:(5+1)×5÷2=15(棵)

答:這個三角形樹林一共有15棵樹。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攻克難點
    小升初: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建議收藏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除了計算,概念定義的考核,最為重要的就是應用題了,解答應用題在小學6年了一直都是很多孩子的攔路虎「攔路虎」讓孩子十分懊惱。
  • 數學 |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歸納(純乾貨)
    「心頭大患」,因為它既要綜合應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識,還要具有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覺得難的原因。以下是總結的小孩子數學應用題解決方法。數量關係是指應用題中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之間的關係,只有搞清數量關係,才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恰當的選擇算法,把數學問題轉化為數學式子,通過計算進行解答。數量關係分析法分為三步:(一)尋找題中的數量。(二)明確各數量間的關係。
  • 小學數學典型的30道應用題:定義+數量關係+例題詳解!給孩子收藏
    小學數學典型的30道應用題:定義+數量關係+例題詳解!給孩子收藏眾所周知,在小學階段,要想把數學學好,除了要了解一些基礎的知識點和概念,還需要孩子們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作為小學生而言,在解答應用題,既要綜合應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識,還要具有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的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覺得難的原因。所以,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在小學數學中運用題就屬於孩子們的重災區了,很多孩子不能很好的結合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解題,沒有正確的解題思路。
  • 小學數學應用題專題講解:30道典型例題解題思路點撥,給孩子備好
    小學數學應用題專題講解:30道典型例題解題思路點撥,給孩子備好!數學什麼最難學?大部分同學的回答是應用題,尤其是越往高年級,應用題學習難度越來越大,稍不注意,就會出錯。但是,應用題又是我們數學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所佔分值不小,以100分滿分為例,數學應用題的分值就至少佔了40分,所以可以說應用題就是數學學習的半壁江山。學習應用題,不僅要會審題,還要掌握最基本的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除此之外,對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數學應用題學習起來會相對複雜。
  • 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價值千金!
    小學階段是所有學科奠定良好基礎的黃金時期,如何在小學階段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是所有學生家長擔憂的事情。俗話說得好:「根基越牢,學習越好」,那麼在小學階段,怎麼才能讓孩子成績優秀呢?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最難的點,也是分值最大最容易丟分的地方,很多孩子常常跌倒在這上面。
  • 小學數學50道經典應用題,解題思路+模板,太全了!
    小學數學有兩大難點,一是公式記不準,二是應用題掌握不牢。很多學生在基礎題部分都相差不大,但一到了應用題,分數差距就明顯了,學生分層也出來了。應用題是很多孩子的硬傷,丟分特別明顯!應用題是數學的半壁江山。
  • 高中歷史,高考大題解題寶典(名師整理),解題思路詳細指導
    練習歷史大題的步驟:1,讀題,畫關鍵詞。2,該讀材料讀材料,該聯繫所學聯繫所學。3,寫出你覺得應該回答的要點,寫關鍵詞就可以,不用寫其他的,列好要回答的幾個點就好。看看你的思路還有答案和我的解析差在哪裡。5,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的點缺了些東西?是因為基礎知識沒掌握好?還是題目裡、材料裡有的你沒注意到?還是因為你的知識體系裡壓根就沒有這個東西的身影?等等。搞清楚這些,你也不枉做了一道大題。
  • 21種應用題類型總結,例題+解題思路,孩子做一遍,考試多拿20分
    應用題是小學三年級開始出現的一個新的題型,很多同學在最開始接觸這個題型的時候都覺得難度比較大,很多時候在做題過程中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應用題是對同學們數學的全面考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也不是不能解決。
  • 小學數學:應用題難嗎?無非就這個21種類型,掌握6年不扣一分!
    小學數學:應用題難嗎?無非就這個21種類型,掌握6年不扣一分!小學是通往知識海洋的第一個階段,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小學作為學習的基礎階段,知識點並不難,應該把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情趣為主!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學習的難點,更是教學重點。都說的作文得語文,那麼對於小學數學來說,就是地應用題的數學。應用題作為小學數學考試最大的一種題型,也是佔分最多的一個題型,更是最難的一個題型,一般考試小學數學考試不理想的,大多數都是應用題上除了問題。
  • 小學數學:這些經典應用題乾貨,家長最好是給孩子收藏一份
    這些經典的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考試中經常出現,建議各位學生家長為孩子收藏一份!數學是孩子們自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接受學習的科目,雖然小學數學的知識點都很簡單都很基礎,不過如果能在小學階段保持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打下牢固的數學基礎,那麼對於以後的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學習,肯定有非常大的幫助!
  • 小學數學:經常會考到的奧數題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在小學數學考試中,佔的比例非常的大, 因為小學數學奧數題和應用題是檢驗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利用能力, 如果孩子對小學數學的奧數題和應用題掌握得非常的好,說明孩子的基礎就打得非常的牢固。
  • 小學數學:經常會考到的奧數題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和奧數題在小學數學考試中,佔的比例非常的大, 因為小學數學奧數題和應用題是檢驗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利用能力, 如果孩子對小學數學的奧數題和應用題掌握得非常的好,說明孩子的基礎就打得非常的牢固。
  • 小學數學應用題神總結!歸納+思路,只要掌握了,小學不用愁
    在小學數學中,應用題是孩子學習的一大難點,許多孩子之數學不能獲得高分,其原因大部分也在於它,所以,要想孩子的數學成績得到很好的分數,應用題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應用題是屬於綜合性題目,考察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多和雜,因此,許多家長說,孩子面對應用題沒有輒,不知道該怎麼更好地去掌握這些應用題,不管怎麼報科補習,都沒有什麼效果,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數學老師分享:四年級十大典型應用題詳解+例題,吃透98分沒問題
    數學老師分享:四年級十大典型應用題詳解+例題,吃透98分沒問題數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學習方法的學科,小學數學也是如此,好的學習方法是提升孩子學習效率和興趣的關鍵。對於零零散散的知識點要善於總結歸類,在歸納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還方面後面的複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應用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題型,毫不誇張的說,不少孩子之所以不能考滿分,就是因為應用題。隨著年級的提升,應用題的考查也更注重孩子的思維能力,若孩子的頭腦不夠靈活、不能舉一反三、不能識破題目的「套路」那必然容易丟分。
  • 小學數學:5大經典應用題(10種解題思路),學會了考場舉一反三
    而應用題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應用題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數學一般會涉及到30種應用題類型,今天老師主要講一下其中的五個題型。這五種題型是小學階段比較難解答的應用題,考試中很容易考到,應用題主要可分為一般應用題與典型應用題。
  • 小學數學50道經典應用題,附解題思路,孩子掌握,成績輕鬆提高!
    小學數學50道經典應用題,附解題思路,孩子掌握,成績輕鬆提高!我們都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習,主要是為了給孩子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因為小學是孩子剛開始接觸學習的階段,能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出類拔萃,小學的學習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的而小學數學的學習是為初高中數學奠定良好基礎,其中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應用題是數學的半壁江山,逢考必有。
  • 小學數學應用題類型超全總結(例題+解題思路)
    【含義】在解題時,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單一量),然後以單一量為標準,求出所要求的數量。這類應用題叫做歸一問題。【數量關係】總量÷份數=1份數量1份數量×所佔份數=所求幾份的數量另一總量÷(總量÷份數)=所求份數【解題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單一量,以單一量為標準,求出所要求的數量。
  • 博士媽媽整理: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寶典+練習題,孩子每次0扣分
    博士媽媽整理: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寶典+練習題,孩子每次0扣分俗話說「得閱讀者得語文」,要學好語文必須閱讀要過關,如果閱讀不過關,就算你把語文書上內容都背熟了最多可以考25分,所以說得閱讀者得語文。不論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閱讀都是十分重要的,最後再說一次「得閱讀者,得語文」。作為老師我們很清楚的知道,閱讀理解一直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難點,即使是小學也同樣如此,在小學階段,一百分的語文試卷,閱讀理解就會佔到三十分,整整三分之一的比列,由此可見閱讀理解的學習有多麼重要。但這三十分的閱讀理解題很多孩子甚至一半的分數都得不到,那閱讀理解真的有這麼難?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重點知識歸納!含有典型例題,一定讓孩子掌握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重點知識歸納!含有典型例題,一定讓孩子掌握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一直以來也是讓不少小學階段的同學感到頭疼的科目,它不像語文和英語,大部分內容只要能背能運用,考試就可以得高分了。而數學最難的地方就在於此,這門學科會更考驗同學們的思維邏輯能力,像應用題、計算題等,因此同學們必須要在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上,並多做練習,這樣才能加以檢驗。其實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講,數學學習的難度並不大,大部分知識點和題型也都是較為基礎的,所以相應的內容一定要務實牢固,不然隨著年級的升高,在想彌補之前所遺漏的知識是非常困難的。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重點知識歸納!含有典型例題,一定讓孩子掌握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重點知識歸納!含有典型例題,一定讓孩子掌握作為三大主科之一的數學,一直以來也是讓不少小學階段的同學感到頭疼的科目,它不像語文和英語,大部分內容只要能背能運用,考試就可以得高分了。而數學最難的地方就在於此,這門學科會更考驗同學們的思維邏輯能力,像應用題、計算題等,因此同學們必須要在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上,並多做練習,這樣才能加以檢驗。其實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講,數學學習的難度並不大,大部分知識點和題型也都是較為基礎的,所以相應的內容一定要務實牢固,不然隨著年級的升高,在想彌補之前所遺漏的知識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