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宗哲大討論之後 - 有關「微調論證」的補充

2021-02-19 哲學園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寫於宗哲大討論之後 - 有關「微調論證」的補充

BY 陳文豪

感謝周保松教授的邀請,讓筆者有幸能夠參與1 月13日思託邦有關宗教與科學的討論,很高興香港還有很多願意對學術真理進行思辯的人。該場討論完畢後,我留意到有不少人在網上作出了評論,特別是圍繞「宇宙微調」的問題。由於當天的時間緊迫,我實在沒有時間交代所有論點(我真的不夠時間,不是假裝不夠時間)。故此我想藉此機會多談一些「微調論證」,望消除一些人對該論證的誤解。

網上有不少評論認為「微調論證」的解釋力很低,主要指出產生微調數字的機會率雖低但不代表什麼,就好像中六合彩的機會也很低,但中了六合彩並不代表有上帝存在。又例如有人認為某人與某人之間的相遇機會也很低,相遇了並不代表能夠證明有上帝。有些人認為出現某些微調常數的機會雖低,但「天擇」已經可以解決問題,與生物進化一樣,不需要再討論。以上的討論都是一般人對「微調論證」常見的誤解,讓我在這裡討論一下。

首先,當晚我提出「微調論證」,本來不是要說明「微調的證據可以推論上帝的存在」。當晚的主題是「宗教與科學」,而非「如何證明上帝存在」,我想說明的是微調證據可以讓宗教與科學作出對話,或提供雙方對話的可能性,故此兩者不一定只有衝突。或許觀眾誤解了我想證明上帝存在,所以網上不斷出現「宇宙微調能否推論出上帝存在」這一類的討論。但事實上,我當晚沒有打算證明科學可以推論上帝必然存在。

正因為我沒有這個打算,所以當晚我沒有談論這個論證的具體論述,以致很多人認為「微調論證」粗疏。以下我嘗試簡單的說明一下「微調論證」的基本論述結構。

事實上,「微調論證」建基的不止是機會率低的問題,也在於其結果的獨特性(或價值)。以下是其簡單化了的論證結構:

1)出現「微調數字」的機會率很低。

2)該些「微調數字」帶來的結果具有很強的獨特性。

3)這些獨特性的出現令該些數字的出現需要其他的解釋(機率以外的解釋)。

讓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天小明到賭場玩21點,賭場的主管發現他連續100次得了21點(只派兩隻牌),贏了很多錢。如果你作為賭場的主管,你會認為這個結果是純粹因為巧合嗎?如果你作出這樣的判斷的話,我敢肯定賭場的老闆第一時間便解僱了你。但問題來了,機會率的確「容許」連續100次出現21點的可能性(機會率小於1/20100),為什麼我們普遍不會接受這樣的解釋?這是因為連續得出100次21點的機會不單止低,而且帶來的結果是小明贏錢。

事實上,連續出現100次只有2點的機會也是差不多的低,但賭場的老闆不會認為小明在「出千」令他得出100次2點。故此,機會率的高低只是「必要條件」,若要有「充分的條件」認為小明在「出千」,就要考慮這個機會率帶來了什麼的獨得性。從以上的例子,該獨得性就是「贏錢」。因為除了機率低外,「贏錢」的結果令出現另一個解釋的可能性大大的增加了(這個另外的解釋就是小明「出千」)。事實上,我們通常都不是只判斷一個「解釋」是否好的解釋這樣簡單,而是比較兩個或三個可能的解釋中哪一個最好。很明顯,上述的例子(連續出現100次21點)說明「小明出千」這個解釋比起「巧合」這個解釋來得更合理。

讓我再說多一個例子,很久以前科學家發現慣性質量(inertial mass)的數值與重力質量(gravitational mass)的數值是一樣的(兩者的比例是1),但不知道是基於什麼原因。我們可以硬說1這個比例沒有特別,它只是眾多實數(real number)中的其中一個,與17.3 或2301.3456一樣,出現的機會也均等。但科學家不會這樣說。因為1是特別的數字,其獨得之處在於說明兩者可能具有等價性。故此,學者Schlesinger認為只要有一個令人驚訝而且不太可能出現的事件(a significant surprising improbable event)發生時,其出現的解釋便需要有一個更合理的理由,而非源於巧合。[1]而所謂令人驚訝的事件,可以該事件的獨特性作出判斷。事實上,後來廣義相對論證明了為什麼兩者的比例是1。

套用以上的例子,「微調數字」的出現有什麼獨得性讓我們有理由懷疑在「巧合」這個解釋外有更好的解釋?答案在於智慧生物的出現。現代科學告訴我們智慧生物(人類)的出現在於宇宙不同常數和條件的準確微調,該些數字大一些或小一些都不能令人類演化出來。而人類的獨特性在於人類能夠擁有意識、反思並有能力探索和認識宇宙,更包括認識上帝。換句話說,宇宙的微調讓人類可以演化出來並認識宇宙!這個獨特性令宇宙微調的出現似乎需要一個更合理的解釋,而這個解釋需要與這種獨特性有關。當然,有些人會不同意,認為人類沒有什麼獨特性,人類只是宇宙中其中一樣東西罷了,與一塊石頭無異。

那麼,對這些人來說,微調數字本身或許沒有什麼驚訝可言。[2]但無論如何,至少這提供一個宗教與科學對話的可能性,當中的論證不一定令所有人心悅誠服,但至少不是「中六合彩」或「人與人相遇」那些模擬可以比擬的情況。[3]此外,當晚我也有談及未知的自然律不可以作為解釋,因為有很多微調數字是獨立於自然律存在而不受其規範的,故此這不是一個可能的解釋。

有些人指出「微調論證」是訴諸無知,即科學解釋不了,就等於上帝存在。這也是對「微調論證」常見的誤解。事實上,科學解釋不了並不等於上帝就是解釋,故此有神論一方需要證明上帝的存在能夠有效解釋宇宙常數的微調,否則論證便不成立。此外,有神論的論證必須要在解釋力、理論基礎的內在一致性和簡潔性等高於機率論的論證,否則有神論就不是兩者之中最佳的解釋。故此,這牽涉到宗教或神學的獨特論述,例如上帝會否選擇微調宇宙常數來創造智慧生物。從基督教的神學來說,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帝願意選擇創造具有意識的人類,並與人建立關係,而其解釋力可以遠高於機率論的解釋力。[4]此外,「多重宇宙論」理論上也可以是一個有效的解釋,不過討論此問題需要另文,有機會再探討。

另外有一些討論指出科學終有一天可以解開這個微調問題,我們不需要這一刻便考慮宗教的解釋。理論上這種觀點是有道理的,但實際上我們很少會這樣處理一些未解之謎。就例如我們要研究為什麼川普可以當選總統,我們可從政治學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然而政治學的角度若未能提供合理的解釋時,我們多會從另外的角度幫忙去解答這些問題,例如從社會學的角度、經濟學的角度等,我們絕少會說:「雖然政治學的角度未能夠提供合理的解釋,但我們不需要這一刻便考慮其他角度,我們應繼續等……」。故此,若我們不是科學主義者的話,至少我們應考慮科學以外不同的可能性,而宗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或者我們不一定要作出百分百明確的結論,但為什麼我們要誓死不考慮宗教呢?

[1] George Schlesinger, New Perspectives on Old-time Relig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8), p.127.

[2] 然而,我相信沒有人會真的認為毀滅一個人與毀滅一塊石頭是完全一樣的。

[3] 有人或會說中六合彩也有贏錢,這個獨特性是否可以推論出上帝存在?這個模擬是不適當的。因為上帝的存在不代表祂會令你中六合彩,所以上帝的存在本身不是一個好的解釋去說明為什麼該人中六合彩。有關機率論的質疑,早期已有大量討論,可參麥格夫著,王毅譯:《科學與宗教引論》(香港:基道,2006年)。

[4] 參Richard Swinburne, Is There a Go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David Glass, 「Probability and the Presumption of Atheism」, Yearbook of the Iris Philosophical Society, 2010;Robin Collins, 「The Teleological Argument.」 In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of Religion, eds. C. Meister and P. Copan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思託邦第五講宗教與科學的講者之一

 

微課報名

愛與悲傷:笛卡爾論人的六種激情

時間:2月24日(周五)晚19:30~21:00

(主講1小時,互動答疑30分鐘)

地點:千聊語音直播群+文字

費用:15元

報名: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主辦:哲學園聯合知更社區

相關焦點

  • 「新聞評論」立意與論證還不會?高校老師說這樣寫可以得高分……
    上一期,我們邀請到了來自高校講授新聞評論課程的「楚楚」老師,對「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常考的實務考點——「新聞評論」進行了講解和作業點評。今天,我們繼續在「楚楚」老師的帶領下,對「新聞評論」的撰寫進行鞏固。
  • GPT-3 1750億參數少樣本無需微調,網友:「調參俠」都沒的當了
    使用GPT首先要學習神經網絡的初始參數,然後,根據具體任務再進行微調。GPT-2在GPT基礎上對模型做了調整,將Layer Normalization挪到了每個sub-block的輸入,另外有一個LN加到了自注意力block之後,GPT-2把輸入輸出全部轉化為了文本,訓練出15億參數的模型,在自然語言生成領域一時風頭無兩。
  • 陳丹琦提出小樣本微調方法,比普通微調提升11%
    為解決這一問題,LM-BFF借鑑masked language model (MLM) 方式(如上圖a所示),將下遊任務直接轉化為MLM任務,即:通過語言模型對「提示模板」進行「自動補全」。這也是論文所稱的「基於提示的微調方法」。
  • 5大神秘節日都跟「好兄弟」有關
    5大神秘節日都跟「好兄弟」有關農曆7月鬼門開,除了中元普度拜拜外,你知道臺灣有一個「國家級中元祭典」嗎?而且不只我們有鬼節,除了大家熟知的萬聖節,全球其實有不少大節日和「鬼魂」有關,快一起來科普小知識!中國人怕鬼, 西洋人也怕鬼, 然而我們對於死亡的敬畏大多來自面對未知的恐懼,因此有許多緬懷、追思,甚至與「好兄弟」們同歡的節日因應而生。
  • 中國史是「外國史」?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此時距馬政府任期結束已近,匆促之間,只能「微調」「101課綱」,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103年2月10日正式公布「微調」後的新課綱,預定於104年實施,稱「104課綱」。國家教育研究院總結微調有十七項:1.「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有消滅平埔族的爭議2.「國際競逐時期」改為「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3.
  • OpenAI「假新聞」生成器GPT-2的最簡Python實現
    」出大段連貫的文本,並模擬不同的寫作風格。它看起來可以用來自動生成「假新聞」。然而這個 GPT-2 模型內含多達 15 億個參數,過高的算力要求讓大多數開發者望而卻步。而且 OpenAI 還曾「出於對模型可能遭惡意應用的擔憂,並不會立即發布所有預訓練權重。」一時引發機器學習社區的吐槽。近日,由 Buzzfeed 數據科學家 Max Woolf 開源的「GPT-2 精簡版」出現在 GitHub 上。
  • 真正的中臺價值,「炒作」之後才被看見
    金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中臺,不再「火」了。如果你是從2015年直接穿越而來的人,很難想像過去5年裡,圍繞這「中臺」、「要不要建」、「適不適合」,「怎麼建」,曾有過一連串熱議和討論。
  • 中觀學派|龍樹菩薩等「八大註解家」 與《中論》的思想論證!
    《般若經》的次第集成,雖然沒精確的年代,但推斷最早應始於公元前一世紀前後,佛教學者稱這階段的《般若經》為「原始般若經」,這一般是指《八千頌般若經》(或稱「小品般若經」)。換句話說,龍樹菩薩與《小品般若經》有關。有學者則表示,從《中論》的行文風格或思維方式,看不出它和《般若經》有直接的關係。
  • 當一名設計師在討論「氛圍感」時,他到底在設計什麼
    代表高級審美的「氛圍感美人」一夜之間被網絡廣為探討並重新定義了美的標準,而在私宅設計領域,家的「氛圍感」亦或「精神性」也在取代「網紅風」,成為設計師和業主共同追求的方向。木卡工作室的新作正是這樣一套聚焦「氛圍感營造」的作品。業主喜歡土著文化和陶器的手工感,追求溫度與詩意,嚮往自然精神。從家的本質出發,設計師將這個家打造成一個服務於日常生活且可寄託居住者情感的氛圍空間。
  • 「中國不是嚇大的!」英文怎麼說?
    在外交部的回應中,最引發大家討論的,就是聽起來很大白話的這句:「中國不是嚇大的!」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用英文怎麼說?work在這裡當然不是工作的意思,而是「見效,有用」。其實你想一想,之所以第一時間想不到怎麼用英文去表達「不是嚇大的」這個意思,其實是因為我們從來沒去解釋過什麼叫「不是嚇大的」。不是嚇大的,就是說一個人這一輩子,也不是只被嚇過一回兩回。一路下來,怕了嗎?沒有。還不是活到了現在。換句話說,不就是「嚇我沒用」的意思嗎?
  • 沙茶醬原是「舶來品」?沙茶醬的前世今生!
    移民是推動飲食變遷與融合的重要因素,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一個分水嶺,造成新世界(美洲)與舊世界(歐亞大陸)進行食物、動物、人種、疾病與文化的交換,稱為「哥倫布大交換」(The ColumbianExchange)。
  • ...五神傳說》一本討論信仰、信念與「中年危機」的奇幻作品
    那並非因為我對西方中世紀架構下的奇幻想像無法適應,而是在我的想像中,歐美人士不論虔誠與否,總是信仰上帝的──這點從英文裡各種以上帝之名創造出的感嘆詞就可以察覺;但在古典奇幻(High fantasy)的框架下,故事裡的世界通常都會有現實不存在的「眾神」與「宗教」、「信仰」。
  • 辦公室實用句型「加班」、「請假」、「代班」、「出差」英文如何...
    打工、實習難免需要「請假」、找人「代班」對上班族來說「加班」更是常態偶爾還需要「出差」想去海外實習或到外商公司上班的朋友們,這些工作上超級實用的英文不能不會啊!fill in for someone 頂替/代理某人的職務當同事請假,需要找人幫忙暫代工作,可以用fill in for 這個短語,因為 fill in 本身的意思是「填空」,與「別人請假不在你補了他的空缺」意思契合。介系詞 for 後面加上代理的對象。
  • 「在這世界的角落」導演採訪:以討論失去的意義為契機!
    戰爭和地震,以討論失去的意義為契機 ——2016年,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啊特效電影『真·哥斯拉』火熱放映。而且,很明顯這兩部作品都是經由東日本大地震而萌發的作品。您看過這兩部作品嗎?
  • 討論一下「路人女主」中的爭議角色安藝倫也
    討論一下「路人女主」中的爭議角色安藝倫也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4-17 16:04:06
  • 「潔癖帝」李如一
    我見過他在網絡上跟人爭論中英文標點符號用法、參與有關字體美感的小眾討論,在apple4.us(蘋果愛好者博客,李如一是主要作者之一)上見過他中英文夾雜、但沒有任何錯別字或語法錯誤的文章,在三裡屯的美式餐廳裡聽過他大談特談市面上的中文電子書排版有多麼糟糕。他不太geek,也算不上nerdy,或者「懂科技的讀書人」這個形容比較適合他。
  • 進階篇「威士忌·深一度」第五集 | 由 「品」入「藏」的考驗
    上述簡單舉例的兩個收藏作品,在當年初發行時,許多愛好者在網絡社群裡反覆討論,認為設價過高而不願意入手。當時在亞洲僅有極少數幾位藏家,在一級發行市場當機立斷,即行入手。「 品鑑是順向 - 因為先看見當下,所以相信。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CRPD 第 4 號一般性意見便藉由「排除」(exclusion)、「隔離」(segregation)、「整合」(integration)與「融合」(inclusion)4 種概念的比較來說明這個概念。
  • 謝忻瘋戀阿翔「神秘契約曝光」!認定:只有他才懂我的「天語」
    根據謝忻私下和朋友的說法,其實她硬扯自己和阿翔是「乩童與桌頭」關係,原來謝忻有神明附身的體質,當她起乩時,只有阿翔能夠翻譯她的「天語」,也讓這段不倫戀,添加了玄幻色彩。謝忻和阿翔常跟著《綜藝大集合》到全國宮廟錄影,他們戀情的萌發,也和神明有關,據謝忻向友人透露,她會被鯉魚精附身,傳達神明旨意,而阿翔則有「桌頭」天賦,桌頭通常和乩童兩兩一組,會翻譯乩童講出來的話。謝忻、阿翔的激情車吻轟動全國,也讓兩人成為眾矢之的。
  • haptic「觸覺的;與觸覺有關的」的運用及起源
    Word of the Day : January 10, 2021haptic觸覺的;與觸覺有關的adjective HAP-tikDefinition1 : relating to or based on the s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