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藝術還是汙染?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塗鴉:藝術還是汙染?

  生於「地下」

  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紐約,到處充斥著反文化、反傳統的味道。在逐漸被邊緣化的貧民區裡,一些年輕人同樣處於反種族歧視、反戰、反性壓抑的思潮中。塗鴉便起源於這樣的社會邊緣。

  Rif自認是「第一代塗鴉藝術家」,他從10歲開始就學習塗鴉,先是在紙上,然後到小巷裡的牆上練習,最後才在地鐵車廂上「動筆」。在這個小圈子裡,只有技藝達到「最高境界」的人才能畫在流動的地鐵車廂上。說起現在的塗鴉,Rif語氣中頗多不屑:「現在很多人只能稱作『塗鴉者』,根本算不上藝術家。」塗鴉帶有明顯的「地下」痕跡,加上罐裝噴漆隨處可以買到,因此大量塗鴉作品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開始在紐約大肆蔓延,從火車車廂到車站月臺,從街角的牆面到廁所的壁面,幾乎「無孔不入」。《世界百科全書》中寫道:「『塗鴉』經常寫在公共廁所、公共建築的牆上,或公園的石頭上;有些單字和詞組不甚健康;有時只是寫人的名字,也有關於性的,還有許多是政治口號。」一位現代美術理論家則這樣評論塗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塗鴉藝術的輝煌時期。它的興起,不僅是美國黑人民間藝術的宣洩,也是那個時代被壓抑的族群和階層群眾的心理宣洩。所以,從表面上看,它有很強烈的反叛色彩、發洩的傾向和隨意的風格,甚至有些反傳統、反社會的精神。」

  早期的大多數塗鴉者既不是專業藝術家也不是藝術系的學生,他們多為街頭少年,在他們看來,塗鴉本身就是一種對於權威的反叛。但這種行為很快便引起媒體、主流藝術甚至全社會的關注,塗鴉文字也因此逐漸減少,轉而代之以大型精緻的圖像。學院派藝術家逐漸被塗鴉這種創作模式吸引,塗鴉遂登大雅之堂,慢慢變成主流藝術形式之一。

  流行文化助推器

  自從被「收編」那天起,塗鴉就成了主流藝術的宣傳工具。反應速度最快的要算是時尚工業,從奢侈大牌、牛仔褲到運動鞋,幾乎都與塗鴉「親密接觸」。「跨界」風潮流行的幾年裡,很多塗鴉大師順勢與大牌合作,設計推出了極具個性的產品,頗受市場青睞。

  「朋克教母」維維安·薇斯特伍德在她的時裝系列中曾大膽使用塗鴉圖案,將品牌個性推向極致;馬克·雅各布斯則邀請設計師為LV設計「塗鴉手袋」,結果異常暢銷。大牌價格本就不菲,而「大牌+塗鴉」的組合更是造就了「越貴越暢銷」的市場奇蹟。

  在市場作用的驅動下,塗鴉藝術家有時候也會被捧為「明星」。羅賓·班克斯自稱「藝術恐怖分子」,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全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界人物。低調是班克斯的最大特色,據說至今仍沒有人知道班克斯的真面目,就連他的父親都不知道班克斯就是自己的兒子。班克斯的作品涉獵題材廣泛,加之低調神秘的個性,很快獲得大眾熱捧,他的作品也很快從150英鎊一幅暴漲至數萬英鎊。

  制度下的「異類」

  每年,紐約市屬的清潔塗鴉組織要在數千個地點清理近2000萬平方英尺的塗鴉;而紐約警察局每年逮捕的「塗鴉分子」也有數百人之眾。不僅僅是文化生活豐富的紐約,即便像波特蘭這樣的「花園城市」,市政府每年用於清理塗鴉的預算也達200萬美元之巨。

  「塗鴉」已經成了一個國際化的爭議話題。在歐洲,儘管許多國家默許塗鴉藝術家的創作行為,但塗鴉這種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依然令政府不堪重負。德國內政部就曾經抱怨,塗鴉藝術家們每年給德國造成數十億歐元的損失,而他們的「成本」不過是價值幾十歐元一罐的噴漆。為了徹底杜絕塗鴉泛濫,德國政府甚至動用了高科技手段,讓警方配備裝有紅外線攝像機的直升機,以使其能在夜間更迅速有效地追捕「塗鴉藝術家」。

  是藝術創作還是破壞環境?對於塗鴉行為,人們的看法莫衷一是。雖然德國明令禁止隨意塗鴉,但昔日的柏林圍牆卻是世界上最長的「塗鴉牆」(高3.5米,長166公裡)。時尚工業的發展也在改變塗鴉的生存狀況,在被印上商業烙印後,塗鴉不再是「社會自由的無秩序表象」,而成了潮流風向標的推進力。

  「Graffiti」(塗鴉),義大利文原意是指「亂寫」,後來被泛指在牆壁上亂塗寫出的圖像或畫。塗鴉誕生已有半個世紀的時間,儘管傳入國內時間較晚,但作為流行的街頭文化的一部分,還是迅速在年輕人中得到認同。然而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生於「地下」的塗鴉卻始終未能真正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世界各國幾乎每年都要在清除各種塗鴉上花費不菲,也因而有人認為所謂「塗鴉」其實不過是一種對城市和視覺的汙染。   中國塗鴉

  在路上   Seven是國內較早接觸塗鴉的人之一,畢業後由於在天津工作的關係,便拉上幾個同好成立了「ABS CREW」,團隊由環渤海地區幾大知名塗鴉團隊主力成員組成,可算是強強聯合。

  據Seven介紹,團隊的三位主要成員都曾在天津做塗鴉,而且三人都是來自石家莊,便產生了組建團隊的想法。作為HIP-HOP文化的四大元素(其他為說唱、街球和街舞)之一,塗鴉在國內起步最晚,十年前隨著HIP-HOP熱潮湧入國內。「儘管比起歐美塗鴉文化的發展差距不小,但目前國內塗鴉的發展路線還算健康,沒有幫派關係。國內做塗鴉的大都是美院學生和設計師,因此也可算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

  Seven和他的團隊成員幾乎都是在大學期間迷上塗鴉的,但那時國內塗鴉愛好者尚不多見(即便是現在,國內的塗鴉愛好者加在一起也不過百人規模),很多人就是靠模仿國外塗鴉作品一點點成長起來的。Seven表示,目前在國內塗鴉還很難成為謀生的手段,「玩塗鴉要麼走商業路線,要麼就選擇『地下』。前者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塗鴉獲得一定的收入,但前提是必須放下自己的創作理念;後者雖然可以堅持自己的理念,但畢竟無法靠塗鴉養活自己。」

  即便是選擇了商業途徑,對於像Seven這樣的塗鴉愛好者來說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怎樣協調商家與塗鴉者之間的理念差距,有的商家認為免費提供場地已經是極大的優厚,卻從未想過塗鴉者要付出怎樣的精力去完成一件作品。」   塗鴉達人

  巴奎斯特   對於塗鴉愛好者或者對塗鴉史稍有了解的人來說,「達人」一詞似乎並不足以形容讓·米歇爾·巴奎斯特在塗鴉藝術領域的地位。我們只知道,當這位在人間只度過了27個春秋的年輕人的作品在上海展出時,策展方為這些作品投保了9000萬美元。

  算起來巴斯奎特投身塗鴉的時間並不算長,只有10年時間——但對於一位天才來說,十年足以迸發出最耀眼的光芒。雖然自小浸淫傳統藝術,但巴奎斯特在父母離異後便開始頻繁離家出走,並由此結識了塗鴉藝術家阿爾·迪亞茲——後者對巴奎斯特最大的「幫助」並非在藝術上,而是讓他染上了毒癮。上世紀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正在美國盛行,年輕的巴奎斯特和他的夥伴整天拿著粉筆或噴罐進行創作,躲避揮舞著警棍的警察。

  1977年,一些署名「Samo」的塗鴉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其中也包括哈裡——另一位著名的塗鴉藝術家。他很快打聽到,這些作品都出自巴奎斯特之手,「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別人將塗鴉當作一種發洩的工具,而他卻將之視為嚴肅的作品,並像傳統繪畫那樣籤上自己的名字。」很快,追逐「Samo」的警察變成了握著鈔票的商人,在一次名為《時代廣場展》的塗鴉藝術群展中他脫穎而出,「他的作品中有一種清晰簡潔的、強有力的、震撼人心的,同他所處時代緊密聯繫的東西。」

  儘管來自街頭,但巴斯奎特的身上卻極少有「暴富」後的忘乎所以,「他的工作室裡只有一臺簡陋的電視機和床,地上就是藝術史的書籍和畫冊,畫掛滿了四壁。」隨著名望的飆升,毒品也日益侵蝕著這位天才的身心。忘年之交安迪·沃霍爾遭槍擊去世的消息對巴奎斯特來說是另一個沉重的打擊,從那以後他過起了深居簡出的生活,很少創作新作品。1988年8月12日,巴奎斯特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公寓中,過量的海洛因奪走了他的生命。如今,巴奎斯特的作品經常在全世界進行巡展,市場對於「巴奎斯特」這四個字也非常買帳,拍賣價格通常不會少於600萬美元。

  作為巴奎斯特最堅定的支持者,收藏家巴茨深信:「如果不是過早去世,他的名聲會更加響亮……巴奎斯特有一種草根精神,他的眼光和思維不只局限在他的國家和他的時代,他既是生活的體驗者又是創造者,還一直保持著自己漫不經心的本色。」   

  本組撰文 本報記者 張帆

相關焦點

  • 拉美街頭的塗鴉藝術
    然而說起拉美,映入筆者眼帘的第一幅畫面卻是街巷中拼貼畫般五顏六色、激情洋溢的塗鴉牆,它們分布於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成為窺探拉美文化一隅的彩色萬花筒。筆者曾遊歷於古巴、墨西哥、哥斯大黎加、智利和阿根廷,無論是漫步於熱帶風情濃鬱的中美洲,還是行走在安第斯山脈環繞的南美洲,塗鴉藝術都是拉美大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從歷史看:塗鴉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一種破壞行為?
    噴塗的地鐵車廂,貼了藝術貼紙的大橋,畫滿壁畫的牆。塗鴉大膽地佔據了我們的城市。塗鴉可以用來表達個性,藝術,權利以及政治,然而也同時具有破壞的意味。事實上,塗鴉並不是新鮮事物。塗鴉,或者說是在公共財產上亂塗亂畫的藝術,已經存在了上千年。當然,在這段時間內,塗鴉引出了我們至今還在辯論的話題:塗鴉是一種藝術形式嗎?還是一種破壞行為呢?
  • 立交橋下百米塗鴉牆引爭議 是藝術還是牛皮癬
    流亭立交橋下百米塗鴉牆引爭議 是藝術還是「牛皮癬」?塗鴉是種戶外文化藝術,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近年來,一些塗鴉愛好者將其引入到了中國,在咱們青島就有不少塗鴉牆。流亭立交橋青銀高速黑龍江北路出口的位置,有一面幾百米長的塗鴉牆。
  • 趣測兒童塗鴉,到底是藝術,還是瞎塗?
    Ta們,比成人敢想;Ta們,頭腦裡沒有太多條條框框;Ta們,對於藝術沒有太多的定式;Ta們,想像自由,無拘無束,大膽離奇。▼ 不信?派叔今天給您做一個小測試,看看下幾副「畫作」,是現代藝術Modern Art?還是4歲幼兒塗鴉Toddler Art?
  • 塗鴉藝術如何被士紳化
    位於紐約長島市皇后區(Long Island City, Queens)的傳奇性塗鴉藝術集中地5Pointz的拆除事件,成為了捍衛這種藝術形式的靈魂的戰場。在21世紀初,因為一項特別的安排,位於戴維斯街45-46號的廢棄倉庫成為了塗鴉藝術家的天堂。
  • 插畫|「塗鴉」藝術的起源
    上一期介紹了電子插畫和遊戲插畫,這一期小編就介紹一下「塗鴉」藝術起源。塗鴉藝術和「嘻哈」音樂一樣都起源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塗鴉藝術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準則,甚至引領著潮流時尚。1、塗鴉風格服飾插畫為了滿足年輕人標新立異的審美需求,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嘗試將民族藝術、宗教藝術、三維圖像藝術、塗鴉藝術等應用到服飾的設計中,力求實現服飾裝飾呈現出越發繽紛多彩的視覺魅力。
  • 腦洞大開的影子塗鴉藝術
    比利時影子塗鴉藝術家Vincent Bal,他還是比利時導演兼編劇曾拍攝過多部電影和廣告。他利用隨手可見的物品的投影加上簡潔的線條,仿佛變戲法般呈現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藝術作品他的作品讓我想起了手影戲,另一種用影子表現的特殊藝術如此可愛的小黃鴨的倒影在藝術家簡單的勾勒之下變成了一個猥瑣的小偷,
  • 廣州塗鴉藝術!
    >在289藝術PARK,最令人驚喜的是隨處可見的創意塗鴉。井蓋上畫著遊戲的圖案,消防管道上的「流水潺潺」給園區增添了一份靜美,大樓的外牆有一隻騰雲駕霧的小鹿,還有專供遊人拍照的創意3D塗鴉背景牆......似乎哪裡有空白,哪裡就有塗鴉。289藝術Park要打造以藝術體驗消費、藝術展演、藝術影院、創意辦公、美食文化、創客空間為一體的跨界社區。旨在打造成「永不落幕的藝術發生地」。
  • 塗鴉挺藝術「畫布」沒選對
    昨日上午,記者跑街路過小寨十字東北角看到,本來光潔無物的牆面上不知被誰用各種顏色的塗料畫成了「大花臉」,上面的圖畫有的類似蝴蝶,有的類似老鼠,在旁邊還有一些英文字母,看起來非常藝術和抽象,但塗在乾淨平整的牆上就顯得格外的刺眼。
  • 為了我果的藝術啟蒙,我又買了這款塗鴉磁力白板牆...
    對我來說,培養果果的藝術審美,鼓勵她亂塗亂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2、塗鴉可以增強手、眼、腦協調發展,促進指、腕、臂發育。6歲以後,孩子開始熱衷藝術創作,也開始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生活、對自然、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的真實感受。想嘗試更多創作手法,享受新奇創作材料。
  • 誰說塗鴉不藝術?畫家巧妙利用樹木,畫出充滿藝術感的街頭塗鴉
    導讀:說起塗鴉,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就是亂塗亂畫,無論你是畫在紙上、地上或者牆上,不少人都會認為是隨意塗抹,認為塗鴉根本稱不上藝術,其實這種看法比較片面和草率,我認為塗鴉和傳統繪畫其實沒有太多區別,對於傳統繪畫來說,紙面和布面可以作為畫布,而對於塗鴉來說,最大的區別只是畫布發生了改變而已
  • 一面塗鴉牆 ,打開寶寶的藝術天空
    最近,牧宸越來越喜歡塗鴉了,沒事兒就在牆上畫幾道,甚至已經將他的畫布從客廳延展到了臥室。我卻不這麼認為,塗鴉是寶寶的天性,與其生氣,不如為他開闢一面塗鴉牆。經過和牧宸、一諾討論,決定在他們臥室門口對面的牆上做一個塗鴉牆。設計、選材、裝飾……說幹就幹!一面屬於他們自己的塗鴉牆就這麼有了,牧宸和一諾特別高興。那麼,家庭中的塗鴉牆有哪些好處呢?
  • 在武漢的龜山北路走一走,那一路的塗鴉,是藝術不是鬼畫符
    看到這個牆了嗎,我在武漢的龜山北路拍攝的,這就是塗鴉,這可是藝術啊!不過,千萬不能讓我媽看到這牆,我媽指定會說這是鬼畫符?畢竟老人家也暈了,不懂是塗鴉還是信手塗鴉,更不懂藝術,還請塗鴉藝術者們見諒。這塗鴉可不是鬼畫符,我們現在談論到的塗鴉一般指的是一種藝術行為,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
  • 是否該給「塗鴉文化」一席之地
    ■杜浩    五四青年節來臨,北京的一名叫大波的「塗鴉師」剛剛完成了一幅新的作品——為一家小龍蝦餐館繪製了色彩鮮明的塗鴉牆,他現在的職業是專門進行商業塗鴉創作,他說「塗鴉是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它的魅力就在於不斷創新、絕不重複。我希望能用塗鴉參與到城市更新當中,給北京帶來點年輕的元素。」
  • 塗鴉藝術家淡定表示,塗鴉本是一門隨時會被抹掉的藝術
    施政將塗鴉和沙雕、冰雕等藝術形式相比較,「海浪一來,沙雕就會消逝;溫度一高,冰雕就會融化;塗鴉被抹去也一樣。在創作的時候我們就清楚保留的時間不會長。這就是一種隨時畫隨時就沒有的藝術。」藝術家施政與Seth的塗鴉作品。
  • 潮眼te丨Coach 大秀也玩藝術?致敬傳奇藝術家玩塗鴉藝術時裝
    品牌欄目隨著潮流藝術街頭藝術在時裝屆的地位不斷提升,2 月 11 日,紐約 Coach 執行創意總監 Stuart Vevers 推出全新 2020 秋冬系列。在那個年代藝術圈是白人的天下,作為一位年僅二十來歲的黑人塗鴉作者在紐約辦展,是非常有劃時代意義的。Jean-Michel Basquiat是美國精神很好的一個代表人物。
  • 塗鴉那點事 解開街頭塗鴉藝術大師的心理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很多行為藝術,塗鴉就是其中的一種。到底這些色彩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心理秘密呢?1、圓圈這是一種自閉的信號,它表達出情緒化、敏感和尋找安全感的特徵。2、堆起來的立方體多麼像磚牆拔地而起。那麼你是不是清楚了,知道其實在我們塗鴉的背後還是藏著我們很多的心理的,這些心理對於我們的影響和幫助都是非常非常大的呢。
  • 「藝術恐怖分子」班克斯:過去一年,他如何用塗鴉回應當下?
    2014年他在布裡斯託的一家俱樂部牆上畫了幅塗鴉,導致房價大漲。結果市政府和俱樂部主任陷入了所有權之爭,直到班克斯自己致信俱樂部,說作品由他們自行處置。而有的酒吧老闆在塗鴉被認證前就大意清除,追悔莫及。很多時候,他只是畫個開心有趣,譬如隔離時在自家廁所裡畫滿老鼠,或是像去年情人節,他在布裡斯託畫個了用彈弓射出大束紅花的女孩兒。但他藝術生涯的最重要部分,是政治和商業。
  • 他專注的在塗鴉藝術中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每天遇見有趣好玩的塗鴉藝術~藝術家的籤名Bifido,原意為與人體互利共生的雙歧桿菌,同時也反應人體腸道的健康情況。這似乎是定義他藝術和實踐的最佳方式。歲月靜好大概是你吹著曲我看著書一切盡在不言中Bifido,義大利街頭塗鴉藝術家,有態度的藝術家,擅長使用藝術來表達對社會問題的強烈關注,比如戰爭、暴力、資本主義、宗教、童年等。作品具有超現實主義美學和憂鬱的童話風格,敘述性的畫面則充分激發了觀眾的故事想像力,偶爾還具有喜劇色彩。
  • 蘇清華:兒童對藝術的探索始於到處塗鴉
    作者:寶寶知道 zyh156—蘇清華談繪本美育—就繪本的美術教育功能而言,樹立起正確的兒童美術教育理念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成人了解和熟悉兒童藝術探索的發展規律。今天蘇清華老師將從塗鴉這說起,揭開美術教育的神秘面紗,讓每一個不懂美術卻想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的家長都能輕鬆讀懂,切身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