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網上搜索「童星」關鍵詞,不論用什麼搜尋引擎,排在前幾位的聯想詞基本上是「童星排行榜」、「童星大後對比照」、「童星長殘了」。除了比常人經受更多學業壓力和成長孤獨,被人拿來不停對比,是童星必須得承受的代價。
而在那些「長殘童星」的盤點裡,張一山是常出現的熟臉。
2005年,12歲的張一山主演了現在已成為回憶殺的室內情景劇《家有兒女》中,因為飾演調皮可愛的兒子劉星一角,迅速成為備受大眾關注的童星,與在劇中出演小雪一角的楊紫被稱為演技派童星,以至於至今都過去近十年,他的微博下面還有相當多的人叫他「劉星」。
《家有兒女》劇照。最後一部《家有兒女》結束後,張一山順理成章開始演戲,但卻鮮再演過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新聞更多的是調侃他長得越來越像夏雨。
2010年張一山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和楊紫分在一個班,在這之後,張一山演員道路不如楊紫順利成為童星盤點外另一個常出現的新聞。演了幾部軍旅劇,張一山大概想證明自己成熟了,扮相有些也貼了鬍子,穿了軍裝、西裝,但總有一絲少年扮老成的彆扭。
張一山在《殺寇決》中的扮相。他在觀眾心裡出現轉折的是個出現不到五分鐘的角色,《老炮兒》裡和李易峰住一個房間的北京小混混。一些觀眾發現後,驚訝他扮起混混來真是無縫連結毫無違和感啊,單就演技來說,五分鐘就碾壓了電影裡倆小鮮肉。
在最近點擊已經3.56億的網劇《餘罪》裡,張一山又演了個痞裡痞氣的臥底警察,忽然又被大家發現,雖然顏值上確實無緣小鮮肉了,但演技真爆發了。
張一山《餘罪》劇照。從警校學生演起,沒有年代感沒有厚重感,性格卻很突出,一邊講義氣一邊貪生怕死,一邊髒話不離口一邊想著孝順父親,沒有大覺悟,全是小聰明。把自己放在個沒有任何光環的角色裡,張一山似乎找到感覺了。微博下面開始有人不再只叫他劉星,也開始有粉絲喊他「餘罪」。
《餘罪》劇照找正在象山影視城拍《重耳傳》的張一山聊了聊這個劇和他的生活。見到他時他穿著人字拖和寬鬆T恤,譁一下坐到沙發上放鬆得伸開腿,看著沒有屏幕裡那麼瘦,沉默幾秒後靦腆得摸摸後腦勺,「那我們開始唄?」
聊著聊著就能感覺到,張一山一點都不是許多人想像中貪玩逗比愛打嘴炮的大男生,反倒是個耿直boy,經紀人總結:「真·老幹部」。
對大家一直叫他劉星這件事,張一山說:「這說明你演得好,我幹嘛要生氣?」而提起《餘罪》,又一臉真誠地反問:「這劇現在紅嗎?」記者說是啊,點擊都過3億了。
張一山嘖嘖一聲,「我真不知道3億是個什麼概念,算多嗎?我從來不上網。我家連電腦都沒有,完全搞不懂這些東西。」
可能由於從小在片場長大,張一山不太依賴朋友,也不依賴父母,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聽家人聊天,然後找個地方發發呆」。連在微博上玩小咖秀模仿金星,張一山也哦了一聲趕忙解釋:「我不是愛好,那段時間聽說好玩就試試,看我心情。早就不玩了。」
「看我心情」也是張一山在採訪裡反覆說的一個詞。就算不上網不玩遊戲,嘴上說著自己「心理年齡有30吧」,但其實張一山也還是個典型的挺自我的90後,聽話和按規則在他心裡完全沒有地位,「長得帥又不能當飯吃。戲紅人不紅這事兒也有本質錯誤,你說說,紅的戲就好嗎?」
作為一個地道北京人,記者問他,怎麼不像「大老師」(大張偉)那麼貧嘴,那麼「躺著坐」,張一山立刻回答:「我不是不會貧,我挺活潑的。不過是看我願不願,高不高興費那神。但是跟北京人一塊兒真像大老師那樣坐,就該被酒瓶(卒瓦)了啊。」
【對話】
「演臥底不用學,學了就不是臥底了」澎湃新聞:《餘罪》是根據小說改編的,臥底這個角色很有難度,演之前有沒有看原著,或者去警隊體驗生活?
張一山:原著沒看,太長了。如果拍歷史題材,我會去網上看看資料。但像小說這種東西,作者就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看小說的話我反而認為會亂。
剛開始說是要去警隊排練,後來因為時間問題就沒成行。但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校有在北京特警大隊實踐的機會,我們在那待了半個月。只有我們這一屆表演系有這個機會,這對我們來講非常有用。去的北京的藍劍部隊,每天都跟他們同吃同住在一起,算是體驗過警察生活吧。
《餘罪》劇照。澎湃新聞:沒有看過原著,會不會錯失一些細節?自己是怎麼琢磨這個角色的?有沒有看《無間道》這樣經典的臥底電影?
張一山:我是從餘罪角色本身出發。我把自己當成餘罪,他原來也從來沒當過臥底,身邊也沒有這樣的人,就這麼被許平秋處長生生設了個套放進犯罪團夥。其實他剛進去時都沒覺得自己是個臥底,就覺得自己是個小流氓,混進了一個犯罪團體,捎帶腳幫他們拿點線索,就這麼簡單。
其實演臥底不用刻意學,學了就不叫臥底。要演這個角色特別簡單,不要刻意學,跟著這個人物自己的心理走,慢慢去適應。
我看過《無間道》和《潛行狙擊》,這兩部以前就很喜歡。但我看過的劇中角色還沒有這麼小就去臥底了。港產臥底片基本都是成年的警察,所以我覺得沒有可比性。
澎湃新聞:有很多觀眾很喜歡這部劇,也有一些覺得你演得太過了,你覺得呢?
張一山:我敢說,百分之九十的觀眾都不知道臥底是什麼樣的,體會不到臥底的心情,所以他們會覺得用力過猛。但你想他是個警校還沒畢業的人,二十出頭,一下子經歷自己捅了人,進了監獄,完全是懵了。其實我還沒演極致了,我還能演得更極致,都合理。觀眾只是憑藉自己的三觀在判斷,沒必要太在意別人口味。
而且演戲不能讓觀眾感覺這個角色一直特狠或特平淡,有層次才好看啊。我自己也看了,確實還有很多不足,但基本上我的想法都實現了,我沒覺得用力過猛。
澎湃新聞:餘罪這個人性格非常市井,你和他性格裡有相似的地方嗎?
張一山:一定有自己的影子。比如說跟哥們在一塊,我從小是生活在北京四合院,胡同裡,有很多好朋友,經常跟他們擼串、去大排檔,這點還是挺像。而且我也挺懂人情世故,也會說點善意的謊言,搞個惡作劇。哈哈,這方面算有點聰明。
但人生觀價值觀就不一樣了,簡直就是反的。他(餘罪)甘於平庸,沒什麼理想,是個極其善良的人,而且很孝順。我就不是一輩子甘於碌碌無為的人,雖然我也沒什麼太遠大的理想,但不至於沒有。我家庭很美滿,跟家人的關係也比較傳統,不可能沒大沒小。
澎湃新聞:既然有三觀上的不同,是怎麼去適應這個角色的?
張一山:我那段生活真的就痞裡痞氣的,特別肆無忌憚不拘小節,狀態比較進得去。但我殺青之後就回來了,不是那種會沉浸其中的演員。這是有史以來,我最喜歡的我演過的角色之一,最用心的角色。
澎湃新聞:演完之後對臥底這個職業的看法和以前有變化嗎?
張一山:有。以前看那些諜戰片就覺得挺好玩,演過之後覺得臥底是真難,死的人多,活的人少,對心理是極大的挑戰。做臥底的人都應該去做心理檢查,肯定大多數是崩潰的。
「我看自己演的戲就是圖一樂,從來不給自己挑刺兒」澎湃新聞:網上說你的演技和才華在這部劇裡爆發了一下,你覺得釋放了嗎?
張一山:釋放了一些,有些地方讓我發揮到了以前的戲發揮不出的東西。我就偏愛這種角色,讓我發揮創作的空間比較大。
澎湃新聞:現在重新回頭看,有沒有遺憾的地方?
張一山:我不太是個願意給自己挑毛病的人,真的。
我不對自己的專業那麼苛刻,藝術就沒有衡量的標準,所以我從來不給自己挑刺,說這兒演的不好下回要改正之類的。每次角色情節都不一樣,不可能重來一遍。只要我演的時候覺得開心過癮了,即時沒看到成片,我也有底兒了。
有遺憾很正常,《餘罪》裡我刪了很多戲,剪掉很多,這也沒辦法。其實我特別喜歡看自己拍的戲,看《餘罪》的時候覺得,這劇真挺好看,哈哈。
澎湃新聞:跟別人一起看自己演的戲,還是趁一個人時候?會一邊看一邊點評嗎?
張一山:也會好多家人朋友一起看,無所謂。但是不會點評自己,我沒法從客角度來看,就是看看自己哪兒演得特別好,看看這戲好不好看,圖一樂。
澎湃新聞:你拍完感覺自己會因為這個紅起來嗎?知道現在網上都在說你演技爆發嗎?
張一山:這劇現在紅嗎?我不知道哎。我以前只知道網劇這個概念,但不清楚怎麼才算紅,怎麼算收視率好,怎麼叫好作品。好朋友說點擊量超過一個億了,我說我沒概念一個億算高嗎?但我看大家都給我微博評論說演得好,最起碼沒白拍,就行了。
「還有人叫我劉星是認可我,我要謝謝他們,為什麼要不高興?」澎湃新聞:你演劉星這個角色對你人生的改變很大吧?
張一山:不算吧。我就是正常長大的小孩。小時候沒覺得演戲怎麼樣,根本不知道理想和目標是什麼,就知道瘋玩兒,演劉星是覺得好玩兒,現在(演戲)是基於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考電影學院也是因為我覺得自己除了演戲,別的工作都不太會幹。當然也有喜歡的成分。
澎湃新聞:跟《家有兒女》的小夥伴們還有聯繫嗎?
張一山:偶爾聯繫吧。我屬於拍戲的時候跟大家關係特別好,一旦結束了回到自己生活,我就很少去主動聯繫了。
我本來就沒什麼圈內的朋友,好朋友都是處出來的哥們兒,頂多是家裡哥哥姐姐的朋友,完全都跟這圈沒關係的人。一般就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澎湃新聞:你跟楊紫都是演了《家有兒女》之後去考了北京電影學院,作為童星你覺得壓力大嗎?現在許多人都喜歡對比。
張一山:我沒什麼壓力。我真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別人怎麼看我我都無所謂。
大家都說,張一山你到現在都被人叫劉星的名字,會不會感覺不好?說實話,我不覺得。我沒有刻意想讓觀眾忘記我演過的角色,包括劉星。我只是又做了一件我特別喜歡的事兒,大家也還算認可,就很好。我做事不關注結果和目標,我關注過程。
大家叫我劉星是對我的肯定啊,我還要謝謝他們,為什麼要不高興呢?
演餘罪之前,別人不改口,也是賴自己啊,自己沒法演更好的戲、更好的角色。
澎湃新聞:沒有童星的壓力,但有同行的壓力?就比如你剛才說的別人不改口你會怪自己。
張一山:我哪方面都不給自己壓力。我只享受過程,只是認真演戲,這個是興趣。我努力拍戲不是為了要成大明星、大富翁。你要知道那些名利最後都只能填補你心裡的空虛。我不空虛,我能做喜歡的事,只是恰好順手掙點錢,多好。
澎湃新聞:你不比,但很多人會對比,媒體也愛對比,比如楊紫演了《歡樂頌》這樣熱度比較高的劇。
張一山:我從來不看那些。我知道同齡人很多都是小鮮肉,我壓根沒把自己歸到那類,我就走我想走的那條路。我排第五十名是很正常的,從來沒想拿第一名。自己心裡過得去就行了。
「我想做好演員,沒必要長得帥」澎湃新聞:你覺得你跟夏雨長得像不?被認錯過沒?
張一山在《餘罪》中的表演。張一山:夏雨老師是個特別會演戲的人。小時候確實挺像的,現在可能就有點區別了。偶爾會被認錯了,不過我也不說什麼。認對了我都不說什麼扭頭就走,何況認錯了。
澎湃新聞:有段時間媒體愛寫你跟小時候比,沒那麼好看了,你現在自己也覺得不是小鮮肉?
張一山:確實不帥啊。不過現在是有很多看臉的觀眾,覺得演員好看就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本來什麼樣的觀眾就都有。但其實我本來作為演員,就不想因為長相這個事被關注,我不喜歡別人關注我的生活。
澎湃新聞:可是在娛樂圈,長得帥能圈粉,人氣高才可能有機會演到好角色、大製作。
張一山:現在確實是這樣,特別無奈。我也希望被行業內的人認同,被更多觀眾看到。但我不是個要爭名奪利的人,這個矛盾我只能說無奈。不能什麼好事兒都讓你佔著。我是真不想別人關注我的生活,情願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演喜歡的戲。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我情願不要關注度。
澎湃新聞:你可惜自己好演技沒配個超帥的臉嗎?
張一山:不遺憾,長得帥了沒準就不會演戲了。我就想要做好演員,沒必要長得帥。老天爺給你張俊俏的臉,就不會給你一顆成熟的心。嗯,最起碼在我這個行業這個年齡來說,我是比較成熟點兒的吧。
《大熔爐》劇照。:之前你接的都是軍旅題材劇,演多了煩嗎?
張一山:不煩,每個故事的劇情都不一樣的,每個角色有一點兒不一樣,我就有耐心演好。
很多東西不要去爭取,別人瞧得起你就讓你演了,不找你說明你不夠好唄。
澎湃新聞:你平時不演戲都喜歡做什麼?
張一山:平時就運動,看看自己想看的電影,找個地方坐會,待會,想些亂七八糟的事兒,剛剛說的話之類的。
澎湃新聞:那你是標準老幹部啊。可你微博上有時候還有小咖秀,挺搞笑的啊。粉絲想多看點你會錄嗎?
張一山:我就玩玩微博,小咖秀我就玩過幾次就不玩了,不拍戲的時候也不太玩手機遊戲。頂多刷刷微博。老幹部是什麼?(一臉懵逼中……)還好啦,跟特熟的人在一起會活潑點,但其實是看我高不高興吧。小咖秀我就是覺得好玩而已吧,錄不錄看我心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