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今天(12月14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杭州專場,圍繞「彰顯『數字』『幸福』『宜居』特色,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頭雁風採」,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杭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戴建平介紹了杭州的情況。
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生態文明之都。
這些年來,杭州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發展目標,牢記囑託、接續奮鬥、砥礪前行,成功籌辦了G20杭州峰會,申辦了2022年亞運會,實現了「常住人口超千萬、經濟總量超1.5萬億元、人均GDP超2萬美元」的歷史性跨越,進一步鞏固了在全省龍頭地位,提高了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我們感受最深的是「數字」「幸福」「宜居」三個關鍵詞。
1】數字是杭州的基因,數字賦能數智杭州
「十三五」期間,杭州以數字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50%左右, 「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移動辦事之城」建設全面推進,獲得「新時代數字治理標杆城市」稱號。
1.數字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大力推進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高新技術開發區全國排名前茅,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策源地建設加快推進,之江、良渚、西湖、湖畔四大實驗室橫空出世,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5G、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數字基建加快建設,累計建成5G基站1.84萬個,密度全國第一、滲透率全國第二。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阿里犀牛智造工廠在杭投產。擁有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168家,僅次於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三。全市上市公司總量212家,今年新增20家,總市值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三,總數量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四。
2.數字讓社會治理精細高效。城市大腦不斷迭代升級,完善 「一整兩通三同直達」的中樞系統,形成「一腦治全城、兩端同賦能」的運行模式,開發上線城市大腦數字界面,形成覆蓋交通停車、文化旅遊等11個重點領域的48個應用場景和204個數字駕駛艙,如「舒心就醫」303家醫療機構全部實現「先看病後付費」,服務超4700萬人次。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首創「企業復工復產數字平臺」「杭州健康碼」「親清在線」「讀地雲」等應用,目前上線面向中小微企業和員工小額資金的政策260多條,累計「一鍵」直達兌付金額60多億元。
3.數字讓改革成果惠及大眾。依託「城市大腦」率先打造「移動辦事之城」,讓老百姓和企業辦事像淘寶購物一樣方便。如全部實現企業開辦和公民個人出生、上學等高頻辦理事項「同城同標」「同城同質」「一件事」聯辦;公民個人事項92.56%實現「一證通辦」,全面「掌上可辦」、24小時「自助可辦」、15分鐘生活圈「就近可辦」;「工業項目全流程審批」開工前審批時間壓縮至9個半小時、用地規劃許可證3小時核發、企業開辦實現「1個環節、30分鐘」、用水用氣報裝1個工作日,「親清在線」平臺最近5個月在線完成直達「秒批」「秒審」各類業務近5萬件。在國家發改委《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杭州綜合排名第五,被選取為世行營商環境參評備選城市、全國營商環境首批創新試點城市。
2】幸福是杭州的品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連續14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的城市,杭州著力打造人民的幸福城市,確保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於民生,確保每年完成10件民生實事,讓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更靚。
1.幸福使老百姓更有獲得感。去年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達5.9萬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萬元,均居全國領先水平,城鄉收入比由2015年的1.88∶1下降到2019年的1.82∶1。全市人均預期壽命約83.0歲,高於全國平均5.7歲,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獲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創新發展「產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高水平構建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兜底保障」體系,居家社區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及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電梯加裝等民生工程全面推進,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質擴面。
2.幸福使老百姓更有安全感。去年杭州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責任制考核全省前列,今年全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亡人數繼續下降,全市有效警情、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也同比下降8.6%、23.2%、17.7%,全市網貸機構實現全面出清。特別是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同心戰疫,用「硬核隔離+精密智控+暖心服務」,市、區兩級3.5萬餘名機關幹部下沉鎮街、村社參與疫情防控,全市190個鄉鎮(街道)、3142個村(社區)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把好最後一道關、守住最後一道門,讓杭州成為人們安心、放心、舒心的「避風港」。
3.幸福使老百姓更有成就感。在杭州「英雄不問出處、人人皆可成才」,每個人的勞動和價值都得到尊重和褒獎,廚師出身的程式設計師入選全球35位35歲以下青年科技創新人才,90後快遞小哥評為高層次人才獲得百萬購房補貼,每個新來的大學畢業生都可線上申領1萬元住房補貼,每位無房企業員工疫情期間都能領到500元租房補貼。杭州已經成為創新創業的理想棲息地和價值實現地,人才淨流入率和海外人才淨流入率、網際網路人才淨流入率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連續9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今年以來又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28萬人,城市發展與個人成才實現共生共榮。
3】宜居是杭州的本底,建設美麗宜居天堂
1.宜居是西湖西溪「萬頃溼地、萬裡碧水」。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溼地成為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精心描繪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讓「西湖繁星」「錢塘碧水」「江南淨土」成為美麗中國大花園的生動寫照。全市I-III水質斷面超過90%,近5年市區PM2.5濃度累計下降44%,建成3000多公裡城市綠道,森林覆蓋率達66.7%,實現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主城區千島湖原水飲用全覆蓋。
2.宜居是世遺群落「文明聖地、文脈傳承」。杭州不僅能感知數字賦能、未來已來的無限可能,也擁有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厚重底蘊。去年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聖地,杭州成為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三世遺」城市。錢塘江古海塘遺址、德壽宮遺址、天目窯遺址等重大考古項目陸續啟動。全市現有人類非遺代表作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44項,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
3.宜居是人文美麗「最美風尚、最美力量」。「最美現象」從「風景」變成「風尚」。機動車禮讓行人蔚然成風,大力組織開展「最美」系列人物評選,湧現出了陳立群等一批先進典型,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日漸濃鬱。2019年,杭州在國內省會和副省級城市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位列第二。2020年,杭州再度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四連冠」。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