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5歲的老黨員霍鏡初為學生上了一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劉偉 攝 |
「今天大家都這麼幸福,就更要讀好書……」9月1日,在廣州市南沙區91所中小學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上,今年95歲、有著62年黨齡的老黨員霍鏡初通過視頻,從自己11歲時加入「抗日兒童先鋒團」的經歷講起,為全區7.6萬名學生上了一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
這位已近期頤之年的「中國好人」霍鏡初用他幾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崗位上的熱情和堅持,勉勵同學們「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鍊堅強意志,鍛鍊強健體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作為南沙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先行者和踐行者,南沙區珠江街在2018年便成立了以霍鏡初為代表的「霍鏡初好人工作室」,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黨員志願者組成的宣講隊,這支黨員志願團隊多年來一直堅持在南沙區內以多種創新形式,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宣講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南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霍鏡初好人工作室」是廣州市南沙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沙區強化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抓平臺打造、隊伍培養、機制完善、活動開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接地氣的形式,目前已經成立志願服務隊74支,註冊志願者近9萬人,打造了多個有溫度又有深度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
勉勵青少年做新時代接班人
9月1日上午,當滿頭白髮、精神矍鑠的霍鏡初老人走進珠江中學初二(4)班教室時,充滿驚喜與感動的同學們齊齊地向霍爺爺送上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當天,全區91所中小學的7.6萬名學生一起觀看了霍爺爺的「開學第一課」視頻,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天元學校、廣州市南沙區灣區實驗學校等新學校的同學們也迎來了自己「開學第一課」。
「同學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霍鏡初從自己11歲時加入「抗日兒童先鋒團」的經歷講起,結合自己的經歷與理解,勉勵同學們既要好好學習、堅定人生的理想和信念,也要從不浪費糧食、尊重師長等小事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做新時代的接班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像霍爺爺這樣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並堅持奮鬥。」珠江中學初二(4)班的很多同學就生活在南沙區珠江街,從小從父母街坊口中聽到過霍爺爺的故事,這堂別樣的「開學第一課」播放完後,霍爺爺的殷切教導和幾十年如一日的示範給了同學們很多啟迪,他們紛紛舉手向霍爺爺表達起自己的感想來。
「通過對霍爺爺的了解,我深刻體會到做事貴在堅持,時刻堅持。像我幼兒園大班時便開始接觸鋼琴,到現在也已經堅持了10年,這10年裡我每天也會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練習鋼琴,現在已經在市級省級甚至是全國的賽事中獲得榮譽。」學生蔡森茹說。
「視頻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霍爺爺的先進事跡,不畏勞苦,樂於奉獻,為黨為民,細心育人,活到老學到老等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學生蔡靖雯表示,霍爺爺已是90多歲高齡,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傳播黨的聲音,把學到的東西傳給身邊人,向社會傳遞正能量,這令她十分敬佩。
「霍爺爺,是什麼原因讓您來到今日的南沙?」「霍爺爺,您退休之後,開辦了課後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廣播,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在「開學第一課」現場,面對同學們的提問,霍鏡初及其工作室成員也與同學們展開了進一步的交流。
「聯繫群眾需要『接地氣』。」霍鏡初說,走街串巷的村民活動、黨建「大喇叭」等都是聯繫群眾的好辦法。「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要磨鍊堅強的意志,還要鍛鍊強健的體魄。」霍鏡初老黨員宣講隊成員曾勝中對同學們說。
潛移默化引導青少年
「我非常希望能將好的精神和行動傳承下去,以後會通過加強家訪、參加升旗禮等活動,多和學生溝通交流。」霍鏡初表示,今天的「開學第一課」對學生來說意義很大,希望能將紅色精神傳承下去,勉勵學生做有益於社會的有用之才。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進校園,在校園播下「文明的種子」,有助於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這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以後想當一名醫生,今年疫情給大家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影響,希望能當一名醫生拯救生命。」現場有學生表示,聽了霍爺爺的故事很受鼓舞,以後將好好學習,爭取早日成才,為人民服務。
已經有38年教齡的黃桂珍老師表示,從2010年開始,珠江中學開始舉辦「開學第一課」活動,通過紅色教育進校園的活動,紅色基因得以傳承,同學們的愛國熱情也越來越高漲。
「通過舉辦『紅色教育進校園』相關活動,同學們可以進一步了解老一輩的革命家是怎麼走過來的,正是有他們的堅持和奮鬥才有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要讓同學們懂得和發揚這樣的精神。」黃桂珍說。
這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拉開了2020—2021學年霍鏡初老黨員宣講隊進校園的一個序幕。早在2018年,珠江街黨工委就以「中國好人」霍鏡初同志命名,成立霍鏡初好人工作室,組建霍鏡初老黨員宣講隊。兩年來,他們一直活躍在南沙的市民群眾中,用微電影、廣播劇、騎行隊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用街坊市民、孩童少年樂見的方式,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在日常的一次次宣講、活動,或是電影、劇場中,成為了南沙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一個「有溫度有深度」的品牌。
接下來,黨員志願者宣講團還將通過組織中小學生參加主題徵文、書法、演講、漫畫比賽等形式,用青少年喜愛、覆蓋面廣、能積極參與的方式,陸續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
宣講隊還將積極與學校溝通,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學校的思政教學活動,融入黨日團日隊日、主題班會等活動之中,緊緊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生根
文明實踐在身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首先要把人動員起來、聚集起來、團結起來。
這支活躍在南沙社區、校園、機關單位的霍鏡初老黨員宣講隊的成員既有駐紮社區的基層工作者,也有常年熱衷公益的「南沙好人」,還有「90後」年輕小夥,他們有個共同身份——黨員志願者。
霍鏡初老黨員宣講隊成員李洪表示,宣講隊成立之初,理論宣講通常以讀文件、講政策、聽講座、看視頻為主,為了讓群眾坐得住、聽得好、學得透,宣講隊成員採取定期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進行集中學習,針對群眾不同需求「量身定製」講稿和宣講形式,並在團隊內試講,及時聽取群眾反饋等。
去年,霍鏡初作為珠江街「黨建大喇叭」《講好珠江故事》欄目首期嘉賓,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引起了熱烈反響。
疫情防控初期,宣講隊就第一時間通過直播等方式,教育引導居民提升防護意識,勤洗手、少出門。如今的宣講隊尤其擅長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接地氣的形式,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南沙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更加出新出彩。
除了宣講隊,還有更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田間地頭的黨建大喇叭、廣場舞音箱裡不間斷地響起別具地方特色、朗朗上口的快板,除了可以播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護知識以外,還能將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到千家萬戶。
推動文明實踐活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2019年,南沙區共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000餘場,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紅色文化浸潤,黨建引領促發展,南沙基層治理煥發新面貌。一個又一個知名度高、影響力強的品牌實踐活動在校園、街巷落地生根,南沙區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做實、做深、做活。
撰文:賓紅霞 柳時強 郭雯珺 林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