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元芳體」,「中國式」異常火爆,媒體報導,新聞評論頻頻採用這類語體。大有質疑非「元芳」,針砭現象非「中國式」不可。流行與跟風仿佛成了媒體字眼的一大特色,但這背後是否有我們反思的地方呢?
網絡流行語言一直備受網民親睞,「淘寶體」流行過後,甚至曾出現政府機關的公文裡面,為此,也引來不少非議。這一系列語言的流行,一是,不少網絡媒體,論壇,微博,刻意炒作,二是,適合網民們調侃取樂,也不乏挖空心思造流行語的愛好者,三是,網絡流行語體,更適合年輕人,也與其追求潮流有關。
網絡流行語,應客觀分析對待。流行語到底流行多遠,要看其對社會語言環境的貢獻。一句「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網友們喊累了,也就不流行了,可見,「元芳,你怎麼看?」,看累了,估計也就沒有新鮮感了。但「中國式」,這句流行語體,恐怕也未必是你想挖空心思就不一定能隨便造出來的。一些在我國特有的社會現象,有的是社會的詬病,有的是長久以來的惡習,用來諷刺,針砭也未嘗不可。我想,即便再多的「中國式」也並非完全惡意,「中國式」也有很多好的現象,值得去提倡和弘揚,有些貶義的造句也而並非諷刺挖苦,出發點也是為了指出這些現象的弊端,或者也可以算作是一種督促吧。
流行語,沒有跟風,沒有炒作,也很難生存起來。一種好的流行語體,適合社會,有其生存的語言環境,會得長久,而一種惡意的炒作,胡扯,也只能是短期的某種效應。當然,有些語體,偶爾用來調侃取樂,幽默一把也不錯,只是,看多了就乏味,聽多了更像抄襲別人的「專利」,就沒啥意思了。
流行語言的完善與發展,一定程度上能豐富人的精神生活。能真正流行起來的更好,但一窩蜂式的跟風造句,就顯得有點無聊。如果,創意好點,還能給人以啟發,如果用的勉強,則只是在強姦別人的眼球罷了。
下一個造句式流行語,不知道是什麼,也許來的會很快,但誰也無法預測。不過,流行過後,我們是否該過一份理智和清醒,不必,做啥都跟風。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