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據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意見的通知。
意見提出,到2025年,快遞包裝領域全面建立與綠色理念相適應的法律、標準和政策體系,形成貫穿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的治理長效機制;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包裝減量和綠色循環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快遞包裝基本實現綠色轉型。
意見要求,抓緊制定快遞包裝材料無害化相關強制性國家標準,提高標準約束力。建立健全可循環快遞包裝、產品與快遞一體化包裝、合格包裝採購管理、綠色包裝認證等重點領域標準。研究制定可降解材料與包裝產品標識標準,進一步完善可降解快遞包裝標準,加快實施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和可降解包裝產品標識制度。開闢綠色通道,提高標準制修訂效率。
政策文件密集出臺
實際上,從年初開始,此類文件就密集出臺: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提出將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
7月,九部門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8月,河北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石家莊市、承德市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同月,江蘇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9月,廣東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開始實施,明確到2020年底,廣州、深圳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11月,北京市就「限塑十條」公開徵求意見,提出到2022年,北京塑料汙染治理政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11月底,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12月,海南省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天風證券指出,政策+標準+落地措施三管齊下,看好國家禁塑限塑目標如期達成,可降解塑料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建議關注PLA行業標的金丹科技,PBAT行業標的金髮科技、瑞豐高材、彤程新材。
國信證券研報表示,根據測算,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膠袋、農用地膜和包裝用塑料薄膜四大重點應用領域合計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滲透率普遍在3%以下,中國的滲透率僅0.62%。同時,國內產業具備產能優勢,當前處於擴張周期。
配置上,天風證券研報稱,隨技術發展,未來原材料利用水平提高,有望推動可降解塑料PBAT成本下降。
(1)建議關注技術基礎雄厚,未來有望通過技術迭代實現原材料利用水平和產業自動化水平提高的公司金髮科技、彤程新材;
(2)打通產業鏈上下遊,具備原材料價格優勢的恆力石化、華峰氨綸;
(3)下遊市場開拓水平高,未來產能利用率較高的公司金髮科技、彤程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