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各種APP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訂餐、購物、旅遊、美甲……只要你能想到基本都有。這些APP方便我們生活工作的同時,也在經歷著來自客戶和商家的各種考驗。
身為某美業APP平臺商家的曉芬,發現平臺漏洞後,設置充值小額錢款送大額的規則,通過虛構客戶自我交易,騙平臺贈送的優惠券,交易完成後再從平臺提取分成的方式,騙取平臺推廣費共計人民幣十萬餘元。
近日,靜安區檢察院以詐騙罪對曉芬提起公訴,靜安區法院以該罪判處曉芬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為吸引客戶
平臺為商家開設充錢送款的權限
「平臺為商家開設了充錢送款的權限,我後來才發現這是個漏洞——平臺並不限制充錢送款的金額,所以就想出了充小額送大額的規則。」曉芬這樣跟檢察官說。
年輕貌美的她有著美甲手藝,2018年在某美業服務APP平臺註冊了一個工作室。一年後她發現平臺為了吸引客戶到商家進行消費,給予商家一定權限——允許商家為客戶設置充值一定錢款贈送一定金額的規則,對於這個贈送的金額,客戶可以在該商家進行抵扣消費。比如客戶充1000元錢,商家可以設置充1000元送100元,即客戶充值1000元後,其帳戶內的金額自動變為1100元,然後該客戶可以在該商家內進行消費。
這原本是商家自己讓利優惠的營銷手段,卻被曉芬窺得了生財之道——平臺對于贈送的金額並未作出限制。
為促進消費
平臺推出滿額送抵扣券活動
商家通過給出優惠吸引客戶,而平臺為了推廣,有時也會在此基礎上推出諸如消費滿1000元贈送100元抵扣券或一定數量的H豆(可以換取抵扣券)的活動,而平臺贈送的抵扣券可以當現金來使用的。
根據商家和平臺的分成規則,100元抵扣券如被消費,商家可以從平臺拿到80%的分成。假如商家和客戶系同一人,商家設置充值1元贈送1000元的規則,那麼只要付出1元的成本,虛擬下個1000元的訂單就可以輕鬆收穫相當於80元的平臺推廣費。充值送款的金額越高,收益也越多。
面對充值送款不設限的設置權和1:80甚至更高的收益,曉芬嗅到了金錢的味道——以商家身份設置充少送多的遊戲規則,然後以客戶身份自我虛擬下單消費,最後再以商家身份從平臺提成。因為平臺通常會先行給付,這樣不用出門、不用付出任何勞動就能輕鬆就能實現「空手套白狼」的把戲。為了不被平臺識破,她特意申請了幾個手機小號備用。
商家冒充客戶下單
騙平臺贈送的抵扣券提成
2019年6月至9月期間,曉芬這個漏洞,用上述手法,為其店鋪設置了充1元送1000元到上萬元不等金額的規則,利用自己的客戶端帳號和申請的小號,以極低的成本獲取高額消費券並在自己店鋪內虛擬下單,通過頻繁虛擬交易等方式獲取平臺推出的H豆和優惠券,以此騙取該APP平臺發放的推廣費(抵扣券部分的80%)。
2020年1月,平臺先行給付後盤帳時發現異常遂報案。截至案發,曉芬共計騙取該平臺公司發放給商家的推廣費人民幣10萬餘元。
聰明用錯地方容易變成枷鎖。一款普通的美業軟體,有人籍此好好經營,有人窺得生財之道,然而「羊毛雖好,薅之有道」,切莫過界。曉芬通過設置規則、虛構交易,騙取平臺優惠券進而騙得推廣費10萬餘元的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其到案後雖自願認罪認罰,並及時退賠贓款,最終仍難以逃脫刑法的制裁。
後疫情時代,為促進消費,各類商家、平臺也是想盡了辦法,五花八門的打折送券活動鋪天蓋地,提醒一句:事後追償很麻煩,堵漏建制很重要。也規勸居心叵測之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發家致富取之有道。
來源:上海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