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感統訓練嗎?對於學齡前兒童,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進行感統訓練,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鍊孩子的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提高對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從日常活動來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平時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關於感統訓練很多父母不知道究竟對於孩子有多大的必要,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為什麼讓孩子進行感統訓練!
一.感統訓練的最佳時間
1.0-3歲是基礎期
這個階段可以適當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適的感統訓練,是可以有效預防日後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
2.3-6歲是黃金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感統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加上可以自主表達,所以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門類也會隨之增加,訓練的效果會比較明顯。
3.6-9歲是彌補期
6歲之後,孩子的行為模式開始有些固化,如果此時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那感統訓練的效果也會大大折扣。
4.9-12歲是搶救期
對比以上階段,在9-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行為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了,感統訓練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如果孩子還是有些感統失調的情況還是有搶救機會的。
家長作為孩子教育的執行者,如果發現孩子感統失調了,一定要及時的帶著孩子做感統訓練,尤其是在基礎期和黃金期最為重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感統訓練對孩子帶來了哪些影響?
1.可以改善孩子的厭學情緒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為集中感統訓練後,好動的孩子動作會變協調,情緒變的逐漸穩定,注意力得到改善,對於有厭學情況的孩子,參加感統訓練後學習成績會有提高。
2.對孩子的反應能力有改善作用
感統訓練對於提高孩子的精細操作能力、視覺辨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都是有明顯作用。
3.提高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
對於一些運動平衡力差的孩子也有明顯的效果,經過感統訓練之後也是具有明顯的改善。
4.促進孩子觸覺系統的整體發育
不管孩子是觸覺敏感還是觸覺遲鈍,經過一系列針對性強的感統訓練,可以改變孩子膽小、愛哭的狀態,使孩子變得活潑機靈。
三.在家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感統訓練的小遊戲:
1. 平衡走
在家裡準備一個寬10cm、長2m左右的木板。扶著孩子在上面走平衡木,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與平衡力(針對一些性格內向膽小的小朋友)。
2.滾毯子
讓小朋友平躺在家裡的墊子上,胳膊伸直,每天每次在墊子上滾5分鐘,這個滾毯子的方法可以提高小朋友的注意力。
3.轉椅遊戲
讓孩子坐在轉椅內,家長在一旁旋轉椅子。開始時為避免孩子緊張,可以讓孩子雙手抓住椅子的扶手;等到孩子習慣後要求將兩手自然的放在腿上靠身體控制重心,並閉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帶將其雙眼蒙住,這個方法可以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
4.照鏡子小遊戲
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家長做一個動作,孩子模仿家長也做這個動作。動作可以設置成:點頭,雙手前後左右上下拍手,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複動作,當然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可讓孩子一邊模仿一邊說出動作的方位,這個方法可以訓練孩子的空間方位知覺。
孩子在前期一定要注意感統訓練,為了孩子後期能夠全面發展,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注重孩子的協調統一發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