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一
版本二
版本三
版本四
餘師夷童話(94)
《世界著名童話之四: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
餘師夷
童話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實質上是阿拉伯民族的童話集。主要來源于波斯、印度、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的故事第三部分來源於和埃及麥馬立克王朝(1250-1517年)時期的故事。
這本書是中近東地區廣大市井藝人和文人學士在幾百年的時間裡收集、提煉和加工而成的,是這個地區廣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約在公元八九世紀之交出現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紀,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書名,但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才基本定型。在十字軍東徵時期就傳到了歐洲。
原文版統計,全書共有大故事134個,每個大故事又包括若干小故事,組成一個龐大的故事群,總計約260個故事。
該作講述相傳古代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薩桑國,國王山魯亞爾每天夜裡聽宰相女兒山魯佐德講一個故事,講了1001夜,終於醒悟,改惡從善,成為一個好國王。
該書因其內容豐富,故事經典,規模宏大,在世界上尊享盛譽。被高爾基譽為是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故事選例
神燈
外文版本
漁夫與魔瓶
—————————————
註:本文所用圖片源於網絡;如有權疑,請聯繫編者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