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7 15:35:40 來源:網絡
無科技不金融已經是國內金融行業的集體共識,在其背後是數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狂飆突進。隨著國內監管政策逐步落地,以嘉銀金科旗下極融為代表的新興...
「無科技不金融」已經是國內金融行業的集體共識,在其背後是數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狂飆突進。隨著國內監管政策逐步落地,以嘉銀金科旗下極融為代表的新興金融科技企業確立了明晰的市場地位,同時也不得不開始審慎自身業務可能面臨的監管風險。而這其中數據安全成為了監管部門與企業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
7月2日,中國人大網發布《數據安全法(草案)》(下稱「草案」),標誌著國內數據行業正式進入高壓合規從業階段,數據行業以及相關衍生行業必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草案背後則是國內數據行業的各種亂象以及自2017年開始監管部門的多次嚴厲打擊。
根據普道永華發布的《2018-2019年度金融科技安全分析報告》顯示,涉及客戶資料和企業重要業務信息的安全事件已經成為發生頻率最高的網絡安全事件類別,合計比例高達44%。儘管大多數企業已經有意識並且部署了數據脫敏手段以保護客戶以及員工的個人信息安全,但仍有約37%的企業未與用戶籤署隱私協議以獲得用戶個人信息的合法授權。與此同時,P2P行業不斷出現各類暴力催收事件,進一步強化了群眾對於個人信息保護的合法訴求。
從整體來看,草案明確了數據流通和商業變現的各類規範,要求對各類數據進行嚴格分級並針對不同分級採取不同措施,最為重要的是要求數據交易中介、數據處理服務商擁有合法的經營許可或備案,明確了懲罰機制。
那麼,草案的公布對金融科技行業究竟有哪些影響?
極融認為草案公布後的國內數據市場必然將迎來一波新的洗牌,劇變後的數據市場將淘汰一大批劣質數據資源,從而讓數據行業擁有更為健康、長久的發展動力。而更為透明合規的數據將進一步消除金融科技行業可能潛在的用戶數據安全風險。
除此以外,作為政策敏感型行業,草案還明確國家機關按照規定及時準確公開政務數據,制定政務數據開放目錄,構建政務數據開放平臺,推動政務數據開放利用;同時構建統一數據規範,部門間數據互聯互通。而這毫無疑問將大大降低金融科技企業獲取政務數據的成本,避免了多源接口建設帶來的資源浪費。
作為新興金融科技企業,極融始終秉承母公司嘉銀金科的信念,自成立以來便始終將信息安全放在的首要位置,面向員工長期組織各類數據安全教育,不斷提升員工安全意識。除此以外,極融還會定期進行安全風險掃描,嚴格各類數據採集的合法性,充分保護客戶與員工的個人信息安全。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