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高度重視「青馬工程」工作,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將其定位為全省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黨的事業的戰略工程和培養黨政幹部後備力量的人才工程。
堅持高位推動,精心謀劃實施
堅持高起點謀劃。省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青馬工程」,多位省領導深度參與「青馬工程」組織實施工作。一是省委派出專題調研組,赴中央黨校、全國組織幹部學院、北京大學等單位拜訪專家學者,制定完善培養方案;二是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多位省領導經常性過問工作推進情況,了解學員動態,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三是在教學活動中,多位省領導出席省級「青馬工程」開班儀式、學員論壇、交流座談、畢業典禮等活動。
堅持高標準遴選。突出「政治第一」「品學兼優」「基層導向」,嚴格履行「院系推優、學校初審、考試選拔、組織考察、省委審定」程序,高標準實施學員選拔。一是在學校推薦環節,要求校黨委集體研究,並由黨委書記籤字確認;二是在考試選拔環節,選派具有人才選拔工作經驗的專家參與命題和擔任評委;三是在組織考察環節,由團省委、省教育廳有關同志帶隊開展實地考察。
堅持高規格培養。著眼於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培養,探索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培養制度和運行機制。一是建立完善導師制度,推行「1+2+X」配備模式,為每名學員確定一名輔導員、一名理論導師、一名實踐導師;二是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實行「一人一檔」,結合學員日常考勤、課堂發言、心得體會、實踐表現和談心談話情況等,建立和完善學員「成長檔案」;三是建立輸送使用機制,省委組織部將省「青馬工程」作為年輕幹部培養的基礎性、源頭性工作,暢通了省級「青馬工程」培養出口;四是建立跟蹤培養機制,在培養期內,團省委實行班子成員全程帶班,定期開展座談交流、學習研討活動。學員畢業後,定期通過相關地方和單位黨組織,了解掌握往屆學員思想、工作等情況。
構建培養鏈條,完善育人體系
堅持以信仰為魂,強化理論培訓。突出政治培訓的特點,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史國史和國情省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管理學和社會學等6個理論學習單元,利用兩個學年寒暑假及部分周末共計80天的時間開展集中培訓,邀請近百位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學員授課。
堅持以黨性為本,強化政治鍛造。堅持將理想信念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教育培訓與實踐鍛鍊相結合,開展研究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和嚴格的組織生活、豐富的社會實踐等活動;組織開展重走長徵路活動以及開展紅色文化主題教育實踐,引導學員在自我剖析、思想碰撞中不斷升華思想認識、加強黨性鍛鍊。
堅持以實踐為根,強化基層歷練。按照「開小灶、吃粗糧,接地氣、吃大苦」的要求,利用暑假組織學員開展累計兩個月的鄉鎮駐點實踐。確定50餘個鄉鎮作為「青馬工程」學員實踐基地,聘請50餘名政治過硬、能力突出、作風紮實的鄉鎮黨委書記擔任實踐導師。
強化目標導向,確保培養質效
培養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優秀年輕幹部。自2014年起,已分六期遴選330餘名大學生骨幹進行集中培養,第六期67名學員目前正在培養中,第七期學員正在進行推薦選拔。其中,已畢業的前四期190餘名學員共128人通過選調生(公務員)招錄到基層鄉鎮和各級黨政機關工作。回訪發現,已參加工作的「青馬工程」學員均在一至兩年內成長為工作骨幹。
探索形成了青年政治骨幹培養的有效路徑。緊扣青年學生政治意識、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和能力素質、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系統化地強化理論培訓、政治訓練和實踐鍛鍊,有針對性地加強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探索形成了較為科學合理、系統完整的青年政治骨幹培養鏈條和工作體系。
延伸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中的傳播渠道。省「青馬工程」班委會自主開設「有思」微信公眾號,積極交流所學、所思、所獲,紛紛爭當「網宣員」。在校期間,省「青馬工程」學員主動依託所在黨團組織,組織開展「百生講壇」「青馬學員講黨課」等活動,輻射帶動身邊同學學習和傳播真理真知。
編 輯 | 王俊文
校 審 | 趙雅佳
值班編委 | 柯建鋒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