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史考古學,我們一般都稱作人類知識結構的一部分的,史前考古學的由來以及他的研究範圍 ,要先知道史前考古學與史前史的關係。史前考古在我國發展的階段,要搞明白這些。
首先史前概念的由來和在我們中國的傳播。這主要關係到一門學科,就是田野考古學。史前考古學的出現是因為田野考古學的進步導致的,因此史前考古學在19世紀60、70年代,同樣的在歐洲確立了,標誌就是是1865年的英國人約翰盧博科,在他的書《史前時代》在這本書裡面他用了史前這個詞來命題,以此來論述人類遠古歷史。而到了1871年人類學家 、人類學社會學跟歷史都是密不可分的,人類學家泰勒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也開始使用了史前的概念,後來在1883年恩格斯開始使用了。所以在絕大部分的書籍教材都認為史前是恩格斯提出的,就因為恩格斯使用的那篇著作更加出名,就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眼》,而真正的公眾認可的是1888年的英國泰晤士報在報紙上正式使用,才由此確認成正式的,得到考古界的認可。
但是說到這裡不要以為史前這個詞是上面幾個人的誰發明的,確切的說不是的。一般我們認為這個詞的發明者是丹尼爾威爾遜,他是有據可查的最早也就是在1851年他的著作《蘇格蘭與史前學年鑑》他在這本書裡面是最早提到史前二字的,牛津詞典就是把威爾遜歸稱為是最早的。但是,其實實際上的最早的同樣不是威爾遜 不是英國人 ,而是法國人。法國人吐納1833年的時候他就使用了,他當時用pre historique,這個詞來表示法國南部發現的已經滅絕的動物化石共存的人骨化石的年代。後來他的這個發現被人注意到了,就是考古學史上著名的格林丹尼爾的注意。他在他的書《考古學簡史》修改了,然後後來幫助他的老鄉在考古學史上確立了史前史是他老鄉提出的,也就是威爾遜。
史前這個概念,它是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被大家接受認可的,也有一些學者是反對這個詞的。他們從語義學的角度來解釋認為這就是個組合詞pre historique 就是這個詞,認為應該解釋為歷史以前的歷史,他們覺得只要是人類的歷史你何來的史前史後之分。但是,這個詞就跟我們歷史這個詞的解釋一樣的意思,歷史的意思,分為狹義和廣義,廣義的歷史是指人類過往的發展過程;狹義指文獻記載來研究的那部分才叫歷史。人類在什麼時候對歷史有興趣?大概就是在自覺意識的產生以後,而其實這個史前史的誕生,它也是一個標誌,標誌著歐洲歷史在深度和廣度有了一個長足的進步。
要知道16世紀德國史學界,他們把人類按照四個帝國進行劃分的,就是亞述、波斯 、希臘、羅馬,沒有中國。到了18世紀,英國把歷史分為古代史、中古史、近代史,但是考古學出現了改變這些。近代歐洲考古學的出現,他們考古發現在他們所謂的古代之前還有個沒有文字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史前史才能被當做一門科學獨立出來產生的。而史前這個詞也是在這個基礎上誕生的,史前的概念最先是英國和法國迅速傳開,後來歐洲各國也根據本國語言創譯。史前史是文字產生以前的那段歷史,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文字的出現,文字的實際利用以及在保留給我們研究時是情況方面差別是很大的。
後來又有人給史前和歷史之間加了一個叫做原史,這實際就是無下限了。就是在討論史前史下限的問題了。他們覺得如果歷史是有文字的歷史,那麼原史就應當是研究文字時代的歷史。所有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對這個原史意見很大。比如格林丹尼爾,他覺得所謂的原史就所謂的文字產生,但是研究這個時代的歷史實物資料與文字是同樣重要的。或者他比文字更加重要。丹尼爾想要出實物資料來證明。而另一位著名考古學家霍克斯就認為,那些產生文字但把文字用作非常領域的社會,或者把文字寫在某種材料裡面的。這種材料又沒有保存下來的社會,又或者一些沒有文字。但是歷史卻周圍有文字的民族記錄下來的社會。這些社會的歷史才是應該被稱作原史或者叫做類史。
日本的考古學家小林行雄,他覺得原史是可利用文獻的不完備時代,上面說的這幾種說法都是不同的啊但是呢,同樣是一樣的他們表達是一樣的,即史前史應該是研究沒有文字時代的歷史,而原史則是研究文字最初產生時期或文字的產生和利用這一一個漸變的過程。但是這並不能截然劃分出一條線,因為文字的產生和利用,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文字的遺留保存和埋藏和環境一樣有關,比如我們說的活文字和死文字 所以因為這個原因,史學家關於史前史的具體範圍並沒有統一的標尺。比如我們熟知的邁錫尼文明,這個文明他就產生了線形文字,但是許多學者依然把這個時期歸納為史前的範圍。還有一些歐洲的史學家把中國的商代當成是史前時代的,而史前時代這個體系的建立是以丹麥考古學家威母遜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這個著名的三期說為代表。
1865年盧博科從法國的考古學家那裡吸收了把石器時代劃分成,打制石器時代和磨製石器時代 。創造出了我們現在說的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這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的提出馬上就引起了人們對考古發現的古生物化石和文化遺物對年代的劃分。著名學家克裡斯蒂,就把最初的時期時代劃分了 1、最古時代,就是洪積層或者礫石層中方的石器時代 ;2、洞穴中發現的石器時代 ;3、最晚階段就是地表發現的石器時代。這就是克裡斯蒂的觀點。
因為舊石器時代引出,後來拉代,他根據生物化石把法國南部的洞穴分成三個時期。1、犀牛期 2、洞熊和猛獁象時期 3、馴鹿期。後來在這個基礎上法國著名考古家莫爾耶蒂,他就是根據考古發現的文化遺物對法國南部舊石器時代進行了分期。他分為了五期,最早的是舍利期,準確這叫做早期我們這樣說比較準確點。後期是阿舍利。中期是莫斯特林期,晚期的前期叫做鎖累特期。晚期的後期叫做馬格德林期。再後來布日耶 他在莫斯特與索留期中加上了奧瑞納期,變成了六期。
所以這就是歐洲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的標準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