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頭部教育集團似乎總是和北大有所聯繫。2008年成立,2018登陸紐交所,先後從北大、哈佛兩所世界頂尖院校畢業的張熙把精銳從上海發展成了全國1對1升學輔導的龍頭。普世的觀念或許總把IPO視作階段性勝利,但往往上市後的故事才更加精彩。
從成立之初,這家高端輔導機構走的就是定製化的產品路線,圈粉了一眾名人大咖。陸毅稱:「家長想給孩子找輔導機構一定是要找最好的,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精銳」,應採兒也直呼:「夠火爆!你問周圍的朋友,大家都推薦精銳,輔導機構那就只找精銳不找別人了。」不止陸毅鮑蕾、陳小春應採兒、蔡國慶等眾多明星、企業家、教授都曾認可過精銳的課程質量和品牌滿意度,公司擁有星光熠熠的背書履歷。
「高端」這一定位的底層支撐是產品力、教研力和品牌力。從戰略到執行,在教育行業幾種班型當中,師生比越高的模式服務效果就越好,這是行業中不變的鐵律,這也是為什麼精銳會從集團層面如此看重1對1的授課方式。北大教授丁延慶直言:「大班教學的效果一定不如小班,小班一定不如1對1。」
教育產品的迭代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資源的持續投入,而資源傾斜又必須以公司體量為基礎。13年間,精銳聯合哈佛、北大教授在研發教學方案、升級學習力理論和1對1專業師資培訓認證等角度展開了深度合作,並實現連續多年1對1升學輔導全國領先。
精銳擁有領先行業的6000+全職1對1老師和1000+升學規劃師,這些數字的絕對數量也許並不能說明什麼,但他們是支撐精銳高端輔導升學率達到90%以上的基礎。尤其是上海,2020年上海中高考狀元雙雙花落精銳。在自己頭部市場,精銳影響力巨大。
2020年12月精銳高端輔導聯合哈佛、北大推出了集「升學規劃、學科輔導、學習力提升」於一體的全新VIP升學輔導課程。年初的疫情給行業帶來許多不確定性,高端定位的精銳此次會有哪些哪些戰略調整?未來1對1輔導的模式會有哪些變化?公司的擴張戰略是什麼?
近日,36氪與精銳高端輔導創始人兼CEO張熙進行了深度探討。
以服務客戶為初心持續輸出「國內的K12已經是紅海市場了,行業度過了萌芽期逐漸成熟,這個階段比拼的就是產品力。」張熙在談到行業趨勢時講道。的確,如果不是疫情催生,作為相對傳統的行業,教育不會有爆發性增長的趨勢。
新冠疫情成為了在線教育發展的拐點,在家上課的需求拉動資金的進入,市場快速增長,而更多玩家就意味著行業競爭的迅速加劇,即使線上模式針對的用戶與傳統機構的用戶並不完全重合。
三四線城市是巨大的增量市場,使用網際網路技術觸達這部分用戶給人以巨大的想像空間,但對專注在一二線城市的機構來說,盲目進場的結果未必理想。
「精銳不會完全變成線上,但只要學生需要,我們就會做線上。高端產品的市場空間是低估的,完全能夠撐起多家上市體量的公司在賽道中深耕。」
不論產品的定位如何,教育行業需要結果驗證產品,也就是需要用輔導效果說話。精銳高端輔導的成績一直名列行業前茅,一定程度上支撐了自身的高端定位。張熙把原因總結為三個要素:初心、定製化和品控。
精銳很早就提出價值觀做到客戶至上;產品策略則是把定製化做到極致,強調每一個學生個體採用定製化的解決方案;質量控制的思考則是通過建立品控部門實現,追蹤滿意度使用直接反饋,對侵害客戶滿意度的行為進行修正和改善。
把體驗最佳的服務模式做到極致作為學校大班課教育的補充,1對1就是K12行業教學效果最優質的班型,而當組織擴張到一定規模,只有將成功經驗標準化才能夠實現大規模推廣。
任何行業都可以標準化,只是看難度和複雜程度,極致的標準化一旦實現就是非常深的護城河。
精銳高端輔導通過13年1對1的運營、服務、師資等積累,公司對流程標準化的探索值得參考。
按照用戶生命周期,精銳先對學生進行升學測評、學科測評以及學習力測評。在三項大測評基礎上來設定階段性目標,制定針對性1對1的升學輔導方案。分析流程之後下一步是建立大資料庫,從測評數據中分析特點總結共性。
資料庫的另一個收益是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此次精銳高端輔導發布的全新VIP升學輔導課程就將上述思路繼續深化迭代升級。
每一份拿到學生手上的講義都是精銳高端輔導的1對1升學規劃師,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學科水平、升學目標、個性特徵等定製化的1人、1課、1講義。老師備課時,首先會調取學生360度動態測評的結果,再結合2000萬+的精品題庫,經由AI系統24道備課流程的匹配和調整,確保講義符合學生的升學輔導進程。
升學輔導系統
由於底層支持仍然是教研力,是學科老師、升學規劃師和團隊專家顧問各自解決學生的專項需求,對教學團隊的賦能也是標準化的重要環節。
比如在服務基礎上,聯合哈佛北大創立升學服務體系:通過充分評估孩子的學科優勢、學習力、興趣愛好及性格特徵,針對性定製升學規劃、學科輔導和學習力提升的整體方案。
在師資優選上,精銳高端輔導每年僅以3%的錄取率招收教師,重視實戰經驗和師生匹配。對新加入的老師做全新的培訓,與哈佛、北大聯合認證;強調教育心理學。張熙認為親子焦慮在現代家庭中愈發普遍,優秀的教育公司應當幫助家庭完成更好的親子溝通。
腳踏實地服務好對教育品質有追求的家庭判斷一家公司夠不夠專注很簡單,只要看它在巨大利益面前的選擇就可以了。
疫情期間教育行業關注度激增,融資新聞和燒錢大戰不斷。一方面來講產業創新值得關注,另一方面下沉市場的巨大增量的確具備吸引力。
教育其實並不分線上需求和線下需求,能保證用戶教學結果的產品就會被選擇。有些模式適合線上做,有些模式因為線上而被發明,有些至今仍未跑通,根據自身優勢和客戶的選擇來確定產品矩陣是明智的做法。從服務存量的角度來看,精銳高端輔導完全具備提供線上服務的能力。線下或線上的模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專注才能做到精通。張熙認為,「每一個細分賽道都值得深耕,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保證客戶的高端體驗是對精銳更重要的。」
截至今年9月,精銳在全國範圍內進入了47個城市,擁有480多家校區,上海是公司的大本營,佔據了總校區近1/3。
未來,精銳會加強擴張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提升現有城市的滲透率,同時服務好現有的學生家長,不斷提升精銳高端輔導在各地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