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官方文學雜誌出「野雞刊」 一月斂財百萬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左為純文學雜誌《大家》,右為其「野雞版」。二者裝幀極為相似,但內容相去甚遠。

  本報記者 王夢婕攝

  「雲南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大型文學期刊,90年代文學轉型期最具影響力的純文學雜誌,唯一與《收穫》一道兩摘『魯迅獎』的國家核心中文期刊,中國文學第一大獎『大家·紅河』文學獎主辦單位……」

  頂著這一串光環的,是一本名為《大家》的著名文學雜誌,阿來、池莉、于堅等作家均為其撰稿。但中國青年報記者近日發現,該雜誌居然存在一個「野雞版」:

  「同一個刊號、刊名、類似裝幀,一本是高端文學,我這本是『雜貨鋪』!」浙江某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沈欣(化名),指著手裡的《大家》苦笑著反問,「還是同一個編輯部編的,這雜誌社也太有想像力了吧?」

  中國青年報記者隨即展開調查。據推算,該「野雞刊」每年為雜誌社斂財,不會少於2000萬元。

  核心期刊「野雞版」?

  今年3月,在花了5800元版面費後,沈欣終於拿到了夢中的《大家》雜誌。

  雜誌上,有她一篇小論文,3000餘字。與汽車維修、IT教育、裝飾藝術等種類繁多的近300篇論文擠在一起,「密密麻麻地擠了463頁」。

  但這個《大家》,跟她想像中完全不同。

  據中國知網(中國知網是國內知名的學術期刊電子資料庫——記者注)、國家圖書館等機構收錄的名單介紹,《大家》雜誌是純文學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53-1108/I,由雲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雲南人民出版社主辦,「官方」色彩濃厚。

  北大出版社2008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顯示,《大家》屬於中國文學作品類核心期刊。《總覽》對它的介紹是:「大型綜合性文學期刊。主要刊載反映現實生活、有濃厚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的中短篇小說精品,兼及詩歌、散文、文學評論等。」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的散文《德格:湖山之間,故事流傳》、羅偉章的長篇小說《太陽底下》、武歆的中篇小說《米脂的黃昏》……點開該雜誌社的官方博客,中國青年報記者看到,《大家》每期約200頁,在上面發表文章的,多為文學名家。

  「中文核心期刊,還帶『官字頭』背景,文章水平也高,挺靠譜的。」這些因素,讓急於找地方發論文的沈欣動了心。

  沈欣所在的學校,每3年就有發表兩篇論文的任務。其中1篇,必須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下屬於二級目錄的雜誌上。儘管版面費「高出別人近一倍」,但她最終還是屬意《大家》。

  但沈欣拿到的《大家》,卻是一本旬刊,封面寫有2012.3(下)字樣,光目錄就佔了9頁,「厚度已經不像一本雜誌了」。

  記者從沈欣提供的其中一期這樣的《大家》上看到,其上論文多以「淺析」、「初探」等為題,平均篇幅不超過1頁半,內容卻包羅萬象:《寧夏回族女作家馬金蓮訪談》、《淺談現代標誌設計新趨勢》、《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淺析》、《如何加強商業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組織管理工作》、《英語詞彙教學新理念》、《「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樣式的優化》……這些小論文,被「雕龍學札」、「大家藝術」、「大家百科」、「百戲競技」、「今日語言學」、「育人千秋」、「商企大道」等欄目收入麾下,各居其位。

  「這肯定不是能當選核心期刊的《大家》。」沈欣肯定地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但她不確定的是:「到底是我被中介騙了,還是《大家》另有一本『野雞版』?」

  每月3期,一月斂財上百萬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昆明調查發現,中介沒有「忽悠」沈欣,她拿到的《大家》,的確與正本《大家》出自同一家雜誌社。

  「你的作品發不了文學版《大家》,你要找的是理論版吧?」在位於昆明市中心的雲南新聞出版大樓10層,當記者以投稿名義來到這家雜誌社時,該社一名自稱「編純文學稿件」的編輯,這樣向記者提示。

  該編輯隨即拿出了兩本《大家》。記者看到,其中一本「理論版」,就是沈欣拿到的「野雞刊」。

  記者仔細對比後發現,「野雞版」《大家》與其正本真假難辨,二者共用一個國內刊號CN53-1108/I,一個郵發代號64-61,主管和主辦單位、編輯部地址、廣告經營許可證號、網址和E-mail均一致,電話號碼相鄰,副主編都是韓旭,兩套編輯部「人馬」裡,絕大部分(9人)署名相同。不僅如此,兩本《大家》的封面裝幀都頗為統一,甚至價格都是12.8元。

  撇開內容,也許唯一能引人懷疑的是正本《大家》的印刷地點,寫著雲南新華印刷廠,「如有質量問題,請寄印刷廠質量科調換」;而「野雞刊」的印刷地,則是雲南新聞圖片社印刷廠,「調換請寄編輯部」。

  但沈欣顯然注意不到這些。為了讓論文出現在這本「野雞刊」上,她和同事們通過中介付出的「代價」,一篇5000字以下的論文普遍為4000~5000元。

  中國青年報記者諮詢了數名論文中介後發現,這一價格還屬於「中等水平」。最貴的報價,來自中國雜誌網一名自稱塗老師的人,為5000字以內9000元。

  「《大家》的版面費一直比較貴,去年4000元不鬆口,今年才降了一些。」四川中介江老師說,「這些雜誌都是兩個版起賣,你最好湊夠4000字,划算點。」

  在該雜誌社,一名叫王磊的編輯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文學版《大家》1994年就創刊了,而「理論版」《大家》2010年1月才創刊,「目前理論版上、中、下旬都出刊。」

  記者在這裡隨機翻閱發現,眾「野雞刊」薄厚不一,厚的約「容納」300篇論文,薄的也有150篇。與沈欣一樣「中槍」的,近一半是河北省專科院校的講師和副教授,來自遼寧、江蘇、重慶等地的也不少。

  對版面費問題,王磊編輯一直避免正面回答。記者幾次追問後,他吐出「1000元」這個數字,這是中國青年報記者目前遇到的最低報價。

  而記者對2012年1月中旬刊裡的10餘名作者隨機採訪後得知,他們的花費,普遍在4000~5000元之間。

  《大家》雜誌社官方博客顯示,1998年,該文學雜誌社開始走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之路。

  據記者初步估算,按照平均一期200篇論文、每篇論文收益3000元計,每期「野雞刊」可為該雜誌社斂財60萬元,每月近200萬元,一年不少於2000萬元。

  中國知網、國家圖書館均尋不見

  有趣的是,無論昆明還是北京,你在報刊亭等地方,很難找到《大家》的身影。

  「我們是定點發售。有圖書館會訂購,我們出刊後,就直郵圖書館和訂購人。」王磊說,兩個版本的《大家》,每期合計發行量約2萬份。

  「你發在理論版的論文,可以在中國知網上查到,北大圖書館也有。」他提示。

  然而,在中國知網(CNKI),中國青年報記者隨機輸入刊發在「理論版」《大家》的10餘篇小論文後,發現結果均顯示為「0」。

  記者同時看到,文學版《大家》雜誌,確在知網學術期刊大全的收錄之列。知網的客服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知網收錄哪些內容,是根據與雜誌社的合作協議來的。「《大家》編輯部沒提供的內容,我們就收錄不了。」

  「知網對『理論版』《大家》的收錄很不穩定,時有時無。」一位自稱嚴編輯的論文中介向記者私下透露,「說明這個雜誌挺亂,很多收錄關係還沒理順。」

  此外,在北大圖書館,記者也遍尋不到這本「野雞刊」的蹤影。

  在該圖書館文藝期刊室中,閱覽架上只有正本《大家》雜誌,標明為文學雙月刊,旁邊則排列著《當代文學》、《當代作家》等。

  「《大家》在我們這裡,從創刊號到最新一期都有,但從沒見過『理論版』。」面對記者的搜尋,該期刊室負責人也很好奇,「《大家》難道還有兩個版本?」

  在國家圖書館,記者遇到的情況類似。

  「國家圖書館以『收齊中文期刊』為原則,理論上,國內所有具有ISSN號和國內刊號的期刊,均會被國家圖書館收藏。」面對遍尋不見「理論版」《大家》的詢問,國家圖書館諮詢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如果他們收錄的紙質刊物中,沒有「理論版」《大家》,「這個雜誌的合法性,就比較可疑」。

  我國《期刊出版管理規定》明確指出:「一個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只能對應出版一種期刊,不得用同一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按照『一刊一號』原則,如果用同一個刊號出版兩種期刊,涉嫌違法。」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非法出版物鑑定辦公室負責人王軍科,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

  「難道我花了那麼多錢,就買了本非法地下出版物?」得知記者的搜尋結果,沈欣長嘆一聲。

  已非核心期刊,斂財還在繼續

  更出人意料的是,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北大圖書館辦公室獲悉,在2011年最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即使正本《大家》文學雜誌,也已被移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的序列。

  該最新版《總覽》顯示,《大家》雜誌在1996年、2000年、2004年及2008年,曾是中文核心期刊。但在2011年,在被索量、被引量、影響因子、Web下載量、被重要檢索系統收錄等9項評價指標下,《大家》「核心」不再。

  儘管這份核心期刊要目在去年12月就已面世,但沈欣收到的今年3月下旬《大家》「野雞刊」封面上,還赫然印著「中文核心期刊」字樣。

  記者今年5月底在《大家》雜誌社暗訪時,接觸到的兩名編輯均未透露《大家》「已非核心期刊」這個關鍵信息。「你發文章可能要等等了,6月份的3期都排滿了,努努力,爭取7月下旬能排上你的。」王磊編輯這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們是中文核心期刊,從有核心期刊起一直都是。」另一位純文學編輯肯定地表示,「今年還要評一次,最新結果還沒出來。」

相關焦點

  • 官方文學雜誌出刊"野雞刊" 年斂財逾兩千萬(圖)
    雲南一官方文學雜誌出「野雞刊」斂財「雲南人民出版社主辦的大型文學期刊,90年代文學轉型期最具影響力的純文學雜誌,唯一與《收穫》一道兩摘『魯迅獎』的國家核心中文期刊,中國文學第一大獎『大家·紅河』文學獎主辦單位……」頂著這一串光環的,是一本名為《大家》的著名文學雜誌,阿來、池莉、于堅等作家均為其撰稿。
  • 《大家》雜誌停刊整頓 文學刊物出路何在?
    社會上出現多個版本的《大家》,一些機構變換花樣盜版出刊,收費刊登論文斂財;同時,雜誌社自身也擴刊辦起理論版,收費刊登論文,各種版本魚目混雜,難辨真假。這些亂象的背後到底有些哪些內幕?純文學刊物的發展之路該如何走?一系列的問題和個中緣由不得不令我們對文學期刊的生存現狀和未來進行思考。
  • 《大圍山》雜誌——雲南文學優秀內刊!
    《大圍山》雜誌——雲南文學優秀內刊!這是繼2015年《大圍山》雜誌被授予「雲南省文學類優秀期刊」之後的又一殊榮。因而,文學內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文學平合,對雲南文學繁榮發展發揮過並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 《譯文》停刊,外國文學雜誌集體進入「寒冬」?
    《譯文》全名是《外國文藝·譯文》, 2001年《譯文》雜誌創刊時,匯集了一大批海內外中青年名流學者和翻譯家,「不少學者、作家、譯者通過這個雜誌聚集起來,這也是雜誌這些年發揮的作用之一。」但同出一家出版社的《譯文》和《外國文藝》在選題、定位上存在不少重合,而且《譯文》和《外國文藝》之間還存在一刊二號的嫌疑。韓衛東表示,明年的《外國文藝》各方面都保持不變。
  • 醫學雜誌被曝一期出雙刊以多收版面費
    兩本雜誌刊載的內容完全不同如果不是和朋友交流評職稱發論文的話題,朱明傑恐怕還發現不了這本名為《醫學信息》(中旬刊)的雜誌出的竟是「鴛鴦刊」——他和朋友都在同一雜誌的同一期上發表了論文,但兩人拿到的樣刊內容卻截然不同。今年6月,想在9月評上職稱的朱明傑通過網際網路相中了《醫學信息》(中旬刊)。
  • 電子刊,別冊……國內時尚雜誌那些令人迷惑的賺錢方式
    隨著紙媒越來越難做,不少時尚雜誌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電子刊。什麼叫電子刊呢?電子刊是近年來才流行起來的風氣,一姐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就是花錢購買兌換碼,然後在手機、iPad等設備上看愛豆的電子版硬照大片。很多雜誌方深諳粉絲的心理,電子刊圈錢的騷操作一套一套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像《時尚先生Esquire·fine》這樣還好,拿出和藝人相關的東西做獎勵,購買力達到前幾名,好歹粉絲拿到手的還是實物。雖然這些東西不一定多名貴,但有愛豆籤名對粉絲來說總是值得的。
  • <天南>停刊 文學雜誌真的走到了"山窮水盡"?
    文學雜誌《天南》因經營壓力停刊在業界引起的震撼,絲毫不亞於三年多前其創刊時的轟動效應。  這本雜誌本是由廣東民間文藝家協會創刊於1982年的民間文學雜誌,2005年被現代傳播集團購入並改為書評雜誌。2011年4月1日以文學雙月刊的形式重新上市。
  • 兒童雜誌大雜燴——一到七歲寶寶的福音,一定會有你喜歡的
    今天聊聊中文兒童雜誌。本人比較喜歡雜誌,記得上學時候就七七八八訂過一些雜誌。還喜歡讀者、意林一月一期的。古語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好的教育,就應該能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
  • 雜誌貓官方2021兒童雜誌推薦
    1、《環球探索科普》(原環球探索青少年版)是 美國探索頻道官方授權、中科院老科協推薦的青少年科普讀物、6-14 歲孩子的科普學習雜誌為什麼要讀這樣一本科普雜誌作為科學達人,您需要珍藏具有影響力的自然雜誌。作為家長,您可以不出遠門就讓孩子會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風光,讓孩子從中學到寶貴的科學知識。作為老師,您可以讓學生們在課間閱讀一本放心的自然雜誌放鬆身心。作為學生,您可以光明正大地拿出自然密碼,因為這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雜誌,一本能夠提高自身閱歷的雜誌……
  • 《作品》雜誌社社長:文學雜誌一定要「求變」
    在文學期刊步履維艱的時候,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的《作品》雜誌迎來了最新的改版。  創刊於1955年的老牌文學雜誌《作品》,在今年春天醞釀了一次「變革」。經過緊張有序的籌備,2014年3月號迎來全新改版。雜誌的容量擴大到128頁,從封面設計、內文版式、欄目設置到內容提供上,都煥然一新,引發廣泛關注。
  • 曹文軒:要做經得起審視的少年文學雜誌
    千龍網實習記者 許珠珠攝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十月少年文學》雜誌主編曹文軒在創刊號的主編寄語中寫到:「到了十月,一粒粒種子又會收穫,又會重新成為種子,而且更多,更美。它們在風雨中被反覆剝蝕而最終未能泯滅,它們一如從前那樣飽滿,那樣閃爍光澤。我們期待所有的種子都能綻放出花朵,所有純真的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
  • 新華視點:教師發表論文 警惕假刊陷阱
    粗略統計,泉州市有數百名中小學教師花錢發表的論文刊登在這些假刊上,在今年的職務評審中不被認可。  學術刊物副主編造假刊斂財  讓許多老師趨之若鶩的CN刊物,即具有國內統一刊號的、報紙以外的連續出版物。  記者面前擺著兩本標有「2003年8A期」字樣的《教學月刊》雜誌,一真一假。
  • 喜訊——《世界中醫藥雜誌》英文刊(WJTCM) 被世界最大化學文摘庫CA收錄!
    《世界中醫藥雜誌》英文刊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JTCM)於2021年2月正式被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資料庫收錄!
  • 林允兒成為Bigissue雜誌227號刊的封面人物
    據悉,林允兒成為《Big issue》雜誌No. 227號刊的封面人物。《Big Issue》雜誌1991年創始於英國倫敦,已在英國、韓國、日本、澳洲等10個國家以不同版本的形式發行,也是目前韓國發行量位居前五,最暢銷的雜誌之一。
  • 這些經典兒童雜誌,你都了解麼?(國內篇)
    兒童雜誌完整清單1、《東方娃娃》適合3-6歲《東方娃娃》分為智力刊、美術刊、繪本刊、幼兒大科學自1999年創刊以來,《東方娃娃》編輯部一直堅持以「打開一扇閱讀的門,開始一生愛的旅程」的宗旨以及「蹲下來與兒童說話」的姿態
  • 回憶殺裡的疼痛文學雜誌,已經撕成這樣了?
    ——有網友說,這本雜誌承包了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今天,E姐就來和大家講講這些青春文學雜誌背後的精(si)彩(X)故事。 一本「回憶殺」,一打大IP 《花火》雜誌背後,是湖南魅麗文化傳播公司。
  • 一字一塊錢的高稿酬,對文學雜誌未必是好事?
    [摘要]文學雜誌要靠財政撥款來漲稿費,這件事凸顯了當下的文化困局:一方面,官方有意願有能力扶持文化產業,另一方面,受制於歷史問題,很多文化機構幾近喪失了自身造血機能,不輸血就得死。一、國內主流文學刊物颳起漲價風,部分雜質開出「一字一元」稿費在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前,一個有志於從事文學的青年,從起步到成名成家,一般會經歷以下這幾步:文學青年向文學雜誌投稿,被斃;被斃幾次後,有作品獲選刊登;被刊登幾次後,逐漸有了名氣,有了出版成書的機會;出版幾本書後,逐漸名氣增大,有了固定讀者群
  • 文學期刊:堅守文學本身 擁抱新媒體
    作為文學作品的承載物,文學期刊最近幾年呈現出回暖的跡象。各地文學獎(包括詩歌獎)、文學採風、文學講座等交流活動風起雲湧,更是把文學期刊推上前臺。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在擁抱新媒體讀者方面,文學期刊的試水效果目前尚不樂觀。
  • 風靡美國70年 High Five 雜誌2017-2018兩年刊 (送點讀筆)中國同步發行
    身體也是一節一節毛毛蟲的形象,右側有音量調節鍵,共7檔可以調節。High Five™的讀者為 2-6 歲兒童的父母和兒童教育者,他們可以與孩子共同閱讀該雜誌或讀給孩子聽。70年經典品質的故事、字謎、遊戲和手工藝在雜誌中一一呈現。雜誌內容每期雜誌分為三大板塊——Reading讀一讀、Puzzles玩一玩、Activities做一做。
  • 雜誌貓官方-熱門推薦中學生雜誌 - 今報網 東方今報官方網站 河南...
    1、《中學生閱讀初中版》是經 典 名 刊 —— 全 國 創 刊 最 早 的 以 指 導 閱 讀 為 主 的 初 中 生 語 文 學 習月 刊 , 適 宜 初 一 至 初 三 學 生 , 適 宜 各 版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