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苦學英語只為和孫子「套近乎」
昨日,在常青花園老年大學的英語課上,老師邊帶讀邊解釋,教室裡的老年學員們一臉認真,不斷重複著這句話。每周二一早,張阿姨在中北路坐上地鐵4號線,再換乘2號線趕到常青花園老年大學,往返車程就要用去三小時。61歲的張阿姨在這裡報了英語一班、二班,要從早上8點半學到11點45分才能下課。周三,她還報了省老年大學的英語課。
-
往返三小時上老年大學 奶奶苦學英語只為和孫子"套近乎"
昨日,在常青花園老年大學的英語課上,老師邊帶讀邊解釋,教室裡的老年學員們一臉認真,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每周二一早,張阿姨在中北路坐上地鐵4號線,再換乘2號線趕到常青花園老年大學,往返車程就要用去三小時。61歲的張阿姨在這裡報了英語一班、二班,要從早上8點半學到11點45分才能下課。周三,她還報了省老年大學的英語課。
-
往返三小時上老年大學 奶奶苦學英語只為和孫子「套近乎」
昨日,在常青花園老年大學的英語課上,老師邊帶讀邊解釋,教室裡的老年學員們一臉認真,不斷重複著這句話。每周二一早,張阿姨在中北路坐上地鐵4號線,再換乘2號線趕到常青花園老年大學,往返車程就要用去三小時。61歲的張阿姨在這裡報了英語一班、二班,要從早上8點半學到11點45分才能下課。周三,她還報了省老年大學的英語課。
-
68歲退休教授考博三載屢敗屢戰 異地租房上補習班
追夢老人 三次考博失敗明年再來 (四川)綿陽68歲退休教授趙久通,追尋博士夢的勵志故事令人感動 他,不想默默地死去,就想靠讀書,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用的人才 他,不願意做飯就在高三學子為高考緊張備考之時,在綿陽,有一位68歲的老人,也正在為今年9月第四次報名參加明年博士生考試做最後「衝刺」。老人名叫趙久通,是一名退休教師。 昨天,在老人家裡,一談到讀書,老人的嗓門就格外高了一些。他說:「每天不讀書,就像做了虧心事,徹夜難眠!考不上博士,沒有意義!」
-
社區民警在身邊(96)︱陳靖予:為了能與社區老人搭上話,苦學客家方言
初來社區做民警的陳靖予,開始並不懂方言,如今能熟練地用客家方言與老人對話。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語言通了,心也近了」 陳靖予初來乍到,為了熟悉社區環境和情況,必須三天兩頭往社區跑,這工作確實又苦又累,可讓他最煩惱的是:跟社區裡老人說不上話!
-
為了孫子,70歲奶奶學會了偷東西,還說: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他
為了孫子孫女,爺爺奶奶們都能做些什麼呢?近日,一段70歲老奶奶「偷課(偷聽講課)」的視頻被網友傳到了網上,並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名瘦削的老人微微彎曲後背,保持腦袋前傾的姿勢探向教室的窗口,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講課,還不時做一做筆記。
-
79歲老人剃頭刀理髮55載 19歲孫子主動學傳承(圖)
79歲老人剃頭刀理髮55載 19歲孫子主動學傳承(圖)出鏡人物 古城正定「利民理髮館」的曹錫 老人 採訪動機 79歲的曹錫 老人,從事理髮55年。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剃頭刀」,是他最擅長的工具。如今,19歲的孫子隨他學藝,要傳承這項技藝。
-
發奮學英語 88歲的老人用英語寫遊記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想要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如今也不再只是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專利。這不,好多老人們紛紛軋一記時下流行的充電活動——捲起舌頭學英語。他們學英語不僅是為了給自己晚年生活添樂趣,還想為自己出國旅遊或去國外探親開一條方便之路。 為幫孫子成英語達人 「英語很有趣。」
-
「要是能重來,再也不催生二胎」,65歲老人的帶娃苦,過來人都懂
自古就有「兒女雙全」的說法,老人們希望自己的兒女也能夠兒女雙全,將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再加上許多老人本身也喜歡孩子,他們認為如果能夠和孫子孫女一起生活是最幸福的事情,因此,老人催生二胎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兒女有自己的說辭:「是你們催我生的」「是您說要幫我帶我才生的」。因此,照顧孩子的重任只得落在老人身上。
-
90歲的他從70歲開始自學英語 老人說就是圖個樂趣
浙江在線02月23日訊 在婺城區雅畈鎮雅桑園村有位叫董光裕的老人,今年90歲了,從20年前開始每天堅持學英語。說起這學習的毅力,連許多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董光裕不服老,他不覺得年紀大了就應該扔下書本不再學習了,他一直堅信,只要有興趣有愛好,就會有學習的動力和激情。
-
湖北十堰70歲老人家中死亡,6歲孫子吃餅乾度日
2月24日,湖北十堰的社區網格員上門做防疫排查時,發現70歲的譚某華已死在家中。死者所在社區醫院一位工作人員稱,「死者好像去世兩三天了,他的孫子當天給工作人員開的門。他爺爺生前不讓孩子出門,說外邊有病毒」。
-
孫子咳嗽沒有痊癒,不受待見的老人說一句話,救了孫子的命!
高老三的老娘手裡有村裡幾塊地的所有權,高老三的媳婦就一直鬧著分家,老人無奈下只好把地和家裡的財產平均分給高老三三兄弟。分了家以後,三兄弟誰也不願意把老娘接到自己家裡住,準確的說是他們的媳婦兒都不願意。村裡人都說老人這三個兒媳一個比一個精明,都不待見老人,可憐她一個人把三兄弟拉扯大,都說養兒防老,老了老了卻沒人願意接受她。
-
70歲老人,邊學英語邊餵豬,背後故事讓人深思!
老漢養的豬餵完豬食,尹老漢戴上老花鏡,拿出一本初中一年級的英語課本和一本半新的英漢詞典,尹老漢告訴牛牛,這個英漢詞典是讀大學的外甥女給他的。尹老漢的寶貝字典一個70歲的老人,為什麼學英語呢?不是城裡人趕時髦,更不會是為出國給人交流溝通,說出來讓人感動落淚。尹老漢有一個兒子,兒媳婦和兒子在省城打工,留下兩個孫子和老漢相依為命。
-
老人山頂上獨守校園 68歲自學英語編土教材
孩子們上數學課18年前,17位村民把她請上山去教書今年68歲,她還自學英語上講臺授課18年日出日落,老人始終開敞著她的校門,耗盡全部退休金,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山裡娃。17位村民無不為當初舉動倍感英明——18年前,他們徒步十多公裡,將知青返城的她拉上山,從此她再也沒下山。從這裡走出去的孩子,18年來已有14人考上了大學本科。她的名字叫朱林惠,今年68歲,村民視她為精神領袖。她說,她要把生命獻給大山。
-
68歲老人急尋英語翻譯 竟是為與昔日養女重逢
68歲青島老人急尋英語翻譯,原來竟是為了…… 最近,68歲的市民黃先生打來熱線說,想請我們幫忙找個英語翻譯。因為下個月黃先生要迎接一撥來自美國的特殊的客人,而這一次的見面黃先生等了整整8年。 黃先生:我想找一位英語翻譯 黃先生之所以想找一位英語翻譯,是因為5月28日他將接待3位從美國來青的客人。
-
正定68歲老人自製「抗癌牆」 與癌症抗爭15年
鄭小蘭家由CT片和醫藥費單據組成的「抗癌牆」。多年的化療,讓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面對病魔的困擾,老人卻依舊樂觀面對人生,用心經營著生活,讓癌症在她面前止住了腳步。她叫鄭小蘭,是正定縣朱河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15年前 醫生說她手術後能活5到7年 夏日的清晨5點,天空已經大亮,68歲的鄭小蘭揉了揉雙眼,起身穿衣下炕走出屋門。
-
在老人眼裡,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區別?過來人說了實話,真的很現實
為此很多家長動用了家裡的老人幫忙照看孩子,尤其是老人家裡有兒有女的,更可能要同時照看孫子和外孫兩個人。雖是把孩子託付給了老人照顧,但是作為兒女的年輕父母心裡也有點打鼓,看到老人家中孫子和外孫在一起,表面和諧,可老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從細節卻能發現不少差別。不禁讓年輕的爸媽感到困惑,為什麼外孫和孫子在老人那裡會被區別對待呢?
-
8 旬老人上大學,老伴兒和小他 60 歲的同學這樣說…
清晨,楊旌宏老人靜靜地在家看書如果要問 83 歲的耄耋老人應當怎樣生活?那麼楊旌宏給出的答案很另類——上大學!從 2016 年年底 " 入學 ",首期同窗的孫子輩 " 同學 " 已在去年夏天 " 升級 "。而他又與新一批相差 60 歲的 " 學弟 "、" 學妹 " 再次開始同窗苦讀。楊旌宏說,讀書上學、研究古漢語就是他的樂趣。有人會覺得他讀大學已經太老,但他覺得,這有什麼關係?如果讀不懂,就多讀兩遍。
-
「我養了一條狼」,10歲孫子和奶奶做「遊戲」,銀行卡上少5萬多
原來都是孫子路路拿去打網路遊戲花掉了。路路讀小學四年級,父母離異後,父親去廣州打工,他一直和奶奶胡婆婆生活在一起。那麼,路路是如何得知銀行密碼的,又是如何騙過奶奶的呢?胡婆婆說孫子騙他說學校要弄什麼學號,需要銀行卡,然後他讓胡婆婆眨眼睛、點頭,其實路路是騙奶奶做人臉識別,將銀行卡和自己的手機進行了綁定。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花掉了近5萬5千元。
-
76歲老人每月給法國留學的孫子寄零食
在上海寶山區,月浦鎮有一位76歲的李奶奶,每個月都要到郵局往法國寄包裹,已經堅持了11年了!因為年紀大了,眼神不好,又不會英語,老人家每次寄包裹 最犯難的就是「填寫郵單」!所幸,郵局的工作人員 每次都主動擔任「臨時翻譯」,替她書寫法國的郵寄地址和貨品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