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二維碼☟關注
【擴展閱讀】點擊標題,可看全文
【今日導讀】
新衣服不洗就穿,會有這麼多問題!
為什麼新衣服洗了以後,還會有異味?
作者:唐小生
正文3620字,閱讀需要約10分鐘。
<以下正文>
眼下春節將至,為迎接新年,很多人都添置了新衣服。穿上洗衣服是件高興的事兒,可是卻有人就因為穿衣服出了事。
快過年了,小娟買了身新衣服;第二天一早就穿上了。穿上後,她一直覺得身上發癢,捲起袖子一看,竟然發現胳膊上竟然冒出一些小紅點。當時由於工作忙,她並未太在意。
到了中午時,她發現自己的脖子、身上布滿一片一片的紅色斑塊,嚇得趕緊去了人民醫院。醫生對她進行了耐心詢問後得知,小娟的新衣服買了後直接穿上了,沒經過洗滌、晾曬。醫生告訴她,導致她身上起紅疹的罪魁禍首就是身上那套不洗就穿的新衣服。
這不是個案。近年來,媒體幾乎每年都有報導,因為新衣服不洗就穿而造成的求醫事例。
2016年4月份,武漢漢口的陳女士逛街時看中了一款連衣裙,試穿後非常滿意,剪下了吊牌就穿回家了。沒想到3天後,身上皮膚大面積紅腫瘙癢,頭暈目眩,不得不去醫院就診。經過化驗檢查,醫生說:罪魁禍首是新買的連衣裙,上面殘留過量的化學物質—氯苯!
2015年有媒體報導,上海一女孩買條牛仔褲沒洗就穿了,然後兩條腿患了嚴重皮炎,奇癢難忍,夜不能寐,連續數日奔波於各大醫院都未能治癒。
以下是這個上海女孩的相關圖片,穿了一條新的牛仔褲,結果腿成這樣了!罪魁禍首就是這條褲子!
穿了一條新的牛仔褲,結果腿成這樣了!
罪魁禍首就是這條褲子!
都洗三遍了,水還是這個顏色!
指甲也被染色,壓根兒洗不淨,只好剪掉!
指甲也被染色,壓根兒洗不淨,只好剪掉!
還有,2015年年初,武漢青山區一個6歲小男孩雙腿突然冒出整片整片的紅疙瘩,經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醫生檢查確認,原因是媽媽新近給他網購的羽絨褲,沒有經過清洗晾曬就直接穿在身上了。
人民日報社主管的《生命時報》,2009年曾做過調查、看到底多少人有清洗新衣服的習慣。
在參與調查的11266人當中,新衣服買來後都會洗一下再穿的人只佔22.8%;大多數隻對內衣特殊對待,接近61%的人表示會洗貼身衣物;8.24%表示什麼衣服都不會洗。
選擇清洗後再穿的人群中,61%的人認為新衣服可能不太乾淨,近1/4的人認為有些衣服中可能含甲醛,只有7%的是出於習慣。
調查還發現,新衣服不洗就穿的人群中,大約15%認為新衣服不髒,接近40%不洗是因為擔心新衣服掉色或者縮水變形,還有21%直接表示是怕麻煩。
怕麻煩的人中間,有人表示:「新衣服買回來以後,第一次穿的感覺是最好的,為什麼要洗後再穿呢?都洗過了,還算新衣服嗎?」
總部設在荷蘭的一家國際環保組織,曾經進行過一次涉及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的141件服裝的調查。服裝樣品中,有男裝、女裝、童裝,款式方面有牛仔褲、短褲、T恤、連衣裙和內衣等。
檢測發現:樣品中20個時尚服飾品牌的產品,驗出有毒化學物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其中還包含Armani、Mango、CalvinKlein等知名國際品牌。
8.24%的人,無論新買什麼衣物,都不洗
專家介紹:如果內衣中確定存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不洗就直接穿,將會大大增加女性不孕不育的風險或者導致流產等,同時還會增加女性患上乳腺癌的概率。
北京化工大學丁雪佳接受採訪時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是工業洗滌和清潔產品洗滌劑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劑成分,在紡織行業應用廣泛,並會殘留於紡織纖維之中。而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PAEs)一旦被吸收就會干擾人體內分泌,使男子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精子運動能力低下、形態異常,是引發男子生殖問題的「罪魁禍首」。
比起NPE和PAEs,衣服中更常見的殘留化學物質是大家熟悉的甲醛和氯苯。在服裝的加工生產中,甲醛和氯苯用於印染等環節,一是用來固色,二是為了防皺。目前幾乎所有的服裝中都會含有甲醛或氯苯。
2012年曾有新聞報導,某服裝店老闆張女士突然頭暈眼花、胃部作嘔,最後暈倒。送往醫院後,血液中檢出兩種有毒物質,氯苯和甲醛!原來,「兇手」就是店裡的那些衣服。
沒有經過洗滌的新衣服還有個問題是掉色。衣服掉色,除了面料因素,還有染料原因,例如:硫化染料、還原性染料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容易褪色。易掉色的新衣服不洗就穿,染料與人體直接接觸後,容易被皮膚吸收,在人體內的擴散後、就可能引發病變。前文那個上海女孩的遭遇,就是類似原因造成。
新衣服不洗,還有一個隱患是曾被別人試穿過、而你根本不知道試穿者是什麼人。一檔叫做「早安美國」的節目,曾在全美最大的3家服裝連鎖店中進行過一次抽樣調查,樣本有襯衫、褲子和內衣。這些衣服交給紐約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家菲利普蒂·耶爾諾檢測,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甚至令人作嘔。
耶爾諾說:在一件黑色的上衣上,我檢測到呼吸道分泌物、皮膚分泌物,甚至有一些糞便成分。這些物質主要集中在衣服腋下以及靠近臀部的位置。檢測一件絲質襯衣時,結論更加糟糕。耶爾諾發現了酵母、細菌、以及糞便成分。
耶爾諾表示:很多成衣都受到了嚴重汙染,表明這些衣服可能被很多人試穿過,而試穿者中可能有特別不注意個人衛生的邋遢鬼,也可能有感染皮膚病的人。
你不知道新買的衣服曾經被誰試穿過
我去!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剛買回來的新衣服如果不洗就穿,就相當於,你通過這件衣服,接觸了別人的腋下、腹股溝等部位!你說該有多噁心?!
事實上,在前面說的《生命時報》的調查中,給出的一個數據就是:在新衣服不洗就穿的人群中,大約10%出現了輕微皮膚過敏。
對此,北京醫院皮膚科楊淑霞說,穿新衣服引起皮膚過敏的病例雖然絕對數量不多,但還是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在天熱時,一些人對某些染色劑過敏;出汗後,染色劑與皮膚接觸會引發不適反應。因此,容易出汗時新衣服更應該穿前清洗。
洗滌可去掉洗衣服上可能攜帶的異物。
新買的衣服,雖然看起來很新,但是從布料的生產到成衣的加工、再到包裝運輸,要經過很多道程序、很多部機器、很多人的手,整個過程中曾經發生過什麼、上面是否粘上了肉眼看不到的髒東西,就不得而知。何況,新買的衣服,說不定被多少人試穿過。
洗滌晾曬,可去除衣服上的細菌、蟎蟲。
新買的衣服、尤其是換季打折的衣服,可能都有一個長時間堆在庫裡的經歷;這些衣服長時間見不到陽光、得不到日曬,就可能滋生蟎蟲和細菌,直接穿在身上就會引起皮膚過敏。現在的洗滌劑多數有殺菌功能,經過洗滌晾曬以後再穿、就可以消除隱患。
洗滌可以去除甲醛。
現在市售的許多新衣服都會不同程度地殘留甲醛。大家都知道甲醛有很多危害。不過,甲醛具有揮發性並且可溶解於水。所以穿前清洗一下、然後通風晾曬,就沒問題了。
洗滌後晾曬可去氯苯。
氯苯有很強的揮發性,新衣服經過洗滌、通風晾曬後,其中氯苯也可以得到有效去除。
新衣服洗滌後再穿可防止掉色。
比如牛仔裝,很多都容易掉色;新買的牛仔裝穿之前,先用濃鹽水泡上半個小時、然後在清洗乾淨,就可以有效防止掉色。顏色鮮豔的純棉衣服,也很容易掉色;穿著之前,先把衣服放在加醋的水中泡上一會,然後再進行清洗,效果也不錯。
新衣服也要洗一下再穿
不過,穿前洗一下,並不能包治所有問題。新衣服的一些固有缺陷,洗滌也無能為力。
一個網友發了個帖子,說自己淘寶買了一套衝鋒衣,結果內膽抓絨衣有強烈煤油味;原以為洗洗就好了,結果前後洗了至少五次、掛在外面日曬風吹多日,味道依舊。當他諮詢賣家時,賣家的解釋是:抓絨衣的材料是聚酯纖維,也就是滌綸;滌綸本身就是石化產品的,所以有氣味是正常的。
賣家還反覆強調這是正常的,對人體無害。有個業內人士有人跟帖對此解釋說:抓絨又稱搖粒絨,上面的絨毛是機器抓出來的,這個機器需要不斷地上油。所以,在生產出來的搖粒絨上面,必然會沾有一點這種油。
但是,另外的一個網友說出了真相:
我是生產搖粒絨的。搖粒絨是一種經過很多到工序做出來的產品。樓主說的汽油味,應該是織布時就形成的;但如果染色時處理得當,是會去除的,因為一般染色時候會加去油的助劑。
但是,如果這一步沒做到位,那汽油味就永遠去除不了了,而且如果你和其他衣服放在一起時、還會讓其他的衣服沾到這個味道。我們曾經有批次品布,放在那裡一段時間,就讓邊上的好布也沾上了味道。
至於抓毛或者縫紉過程中機器上的機油,一般只有極少部分、服裝裁剪時都會廢棄掉;其他過程中的添加劑不會形成這味道。所以,賣家給予樓主的答覆,只是推卸責任,真相是產品質量不過關。
2018年的10月,央廣網推送了一則來自經濟之聲《天天315》的報導。浙江杭州的消費者盧女士,前不久在家附近的水晶城購物中心H&M門店買了褲子,回家後先把其中一條洗了、在室外晾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發現,褲子還是異味。因為有急事要辦,所以沒多想、穿著新褲子出門了。結果,到了中午就發現小腿上起了疹子。她去買褲子的H&M門店去討說法,並要求退換貨。
結果,H&M門店說褲子已經洗過、穿過,而且標籤已經被剪掉,不能退換貨。後來,在杭州市消保委的介入下,才把貨給退了。
事實上,早在2013年,就有網友買的H&M上衣,洗後還有刺鼻氣味,放半年也沒有消失。
儘管新衣服經過水洗、晾曬後,也不能100%消除其中可能危及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但卻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穿起來更放心。
新衣服洗一下再穿,其實也是一種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嬰幼兒的衣物。相對成年人,兒童(尤其是嬰兒)更易受到新衣服中有害物質的侵害,穿之前一定先行清洗、晾曬。
版權聲明:歡迎轉載、轉發|投稿信箱:xiaonian@xiaonian.com|商務合作:13361023835|推送排程(除紀念日、節假日)周一國事/周二家事/周三天下事(宗教)/周四生老病死/周五人情世故/周末回憶錄*本文涉及原始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第一時間妥當解決。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素衣輕語原創長篇小說《等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