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國外疫情大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全球確診人數已破200萬大關。
根據2019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和英國公布的數據,就讀美國大學本科的中國學生有148880人,研究生為133396人;就讀英國大學本科的人數為4.6萬,研究生為6萬。
為此,美國和英國兩個主要的出國留學國,就讀本科以上的中國留學生總量為38.8萬人。按照英美佔到出國留學總量的58%進行測算,中國現在海外就讀本科以上學歷的留學生總量為67萬人左右。
根據美國門戶開放報告公布的數據以及美國留學生佔比,宜校測算出現有低齡留學人數約為4.3萬人,因此中國目前在海外就讀的留學生總量為71.3萬左右。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學春假一般在3月中旬,為期一周左右,期間並不是中國留學生回國的高峰期。但由於3月份英美大學已經停課,轉為線上教學,部分留學生選擇了回國。英美大學停課後至今,期間有多少學生回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數據,但據不完全統計,英美國家大概有40%的學生回國。那也就是說最少還有40萬的留學生滯留在國外。
也正因為國外疫情的蔓延,許多留學黨開始考慮是否gap,擔心出國後,國外大環境對留學黨並不友好。今天,我們聯繫了幾位如今還滯留在海外的留學黨,邀請他們分享了這段特殊時期在海外的經歷。
01
@MEIMEI
坐標:美國南部
「超過8小時沒回復我媽,她就能腦補出我已經被感染插上呼吸機了。」
現在是美國5月初,我在遙遠的美國和大家送來問候。在國外的我們,每天早上會瞟一眼美國疫情蔓延走勢,也許在那一瞬間,想要投入祖國懷抱的心情更加鬱烈,敬佩於中國醫療的精明應對能力。
可是,那個以三位數字增長的統計數據,使國內對美國疫情茫然不知的父母心更沉,更憂慮,更糾結。在他們眼裡,我們很有可能就被映襯在下次增長數值裡。此時此刻,向父母家人報一句平安是治療父母心痛的最好良藥。
因為我在4月22號就已經結束了這學期的課業,這學期加上上學期寫了2萬多字的assignment。因為疫情,我們大學所有的DDL都推遲了一周,算是減少了部分壓力吧。我的家人每天視頻也讓我趕緊回國,思考萬千,我想我們還是要保持冷靜平和的心態,下面是我的4點思考:
1. 不要感覺回國成逃難似的。畢竟在美國,我們這裡也有很多為我們擔憂的同學,負責任的老師,還有美國很多同學的鼓勵。普通美國民眾對我們是友善的,眾多學校也支持我們選擇回國上課的決定;
2. 已經定好返程機票的朋友一定要關注國際航班情況,做好航班因病情加重而延誤的心理準備。不要著急,相信有很多人和我們一樣在等待著。
3. 在飛機上被感染的可能性很低。根據目前回國航班看,只要戴好口罩做好面部防備,手不觸面部,不啃指甲就可以。千萬不要把自己渴死,餓死,嚇死(這樣只會增大脆弱身體被病毒侵犯的可能性);
4. 一定要服從國內的隔離安排,國內海關、社區防控24小時值班。祖國機場前線的工作人員實在是太累了,我們應該體諒他們的辛勞和對海歸學子的關愛;
我也聽說有些學弟學妹已經準備defer了,國內家長也特別惶恐,我媽焦慮到每天都要跟我視頻通話確認我的安全了,但真的沒有那麼誇張。
最後,我希望留學生的家長們保持樂觀的心態。畢竟留學不只是在學校學習,更多的是國外的體驗和經歷。與此同時,國內政府在盡最大可能保護海外學生的生命安全。一項新規定是無數專家學者意見磨合後的結晶,每個人每個機制背後都有不願表達的難處。
其實沒必要過度恐慌,但保護好自己總歸沒錯的。雖然美國的數據不太好看,但也沒有國內說的那麼嚇人。
大部分留學生手裡的物資都挺充足的,而且現在超市裡消毒水紙巾食物等生活用品的供貨已經比疫情初期好太多了。
現在,我除了有點擔心不能買到回國機票和遺憾不能出去玩兒外,一切都挺好的。
02
@Hua同學
坐標:澳大利亞墨爾本
「我已經做好上一年網課的準備了。」
我在墨爾本大學讀研,雖然今年3月才開學,但好在去年11月就來到了澳洲,不然真的可能要從第三國「曲線回澳」了。
3月中旬開始,我們學校已經全面變成網課,一直到現在我基本上就出過三次門,都是出去買菜,因為大部分生活用品在華人超市都是可以買完給送到家的,所以還是蠻方便的。
去買菜其實就是圖個便宜,畢竟超市的菜比菜市場的要貴三倍左右,不過我都是早上6點多去的,這樣人少也安全些。
上網課有利有弊,好處就是很多tutorial,可以上不同tutor的課。不好的地方就是有些老師很懶,會直接把去年的錄屏教程發給我們看,有時候一周就在zoom上給我們上一次consultation。
照目前的形勢來看,考試應該也是在網上進行了,下學期也有很大概率要繼續上網課,我反正是已經做好上一年網課的準備了。
我身邊很多小夥伴都直接回國了,因為他們覺得在哪上網課都是一樣的,回國還能省個生活費。
實不相瞞,之前看到周圍的同學一個個都回去了,我也動過回國的心。
不回去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我現在是和同學一起合租的,當時是自己買的家具,除非把家具處理了,我才能回去,但這樣相當於是坑了現在一起合租的小夥伴。
二是回國的路上比較危險,現在墨爾本沒有直飛中國的航班了,想回國要先去雪梨,然後再轉機到別的城市,路上越久越危險,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呆在本地最安全。
最重要的是,由於我是計算機專業的,要經常連學校的VPN和伺服器,如果回國的話,在學業上會有些麻煩。我有些回國的同學還因此交不了作業。
仔細想想,其實留在澳洲專注學業也蠻好的。
03
@MIA
坐標:美國紐約
「既然全球大環境都是這樣,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
3月17日,我收到學校通知,稱受到疫情影響,學校宿舍可能要應對紐約州醫院過載而改成緊急醫療中心,要求學生次日搬離。
「剛開始還是有點慌,畢竟時間太緊了,」在我身邊大部分國際學生都處於慌亂狀態,一時不知作何打算。許多家長也是託親拜友,熬夜幫孩子尋找回國機票,有些甚至向大使館請願,要求幫忙解決住宿問題。
綜合考慮後,我決定留下。
雖然已經開始遠程上課,但我這個學期課程緊密,每周幾天都是朝九晚六。有些課還需要通過實時答題,賺取課堂參與分。加上當時中國為了防止境外輸入病例增加,急劇減少了國際客運航班。本來只要十幾小時的旅途現在變成數十小時,並且中轉多個地方,令途中感染風險增加。
大部分長輩也許認為,在面對學業和健康時,選擇健康是最明智的決定。我在中國的祖父母也是同樣態度。他們打來電話時會控制不住情緒,哭著勸她:「你要是回來就好了,起碼回來我們能看到你,心裡也有個底。」
給家人帶來擔心,是最讓自己覺得難受的事。與此同時,我身邊的中國同學也陸陸續續回國了。但我依然沒有動搖當初留下的決定。在我看來,學業和健康不是零和遊戲,在疫情面前也有辦法保障健康。
平心而論,網課的質量真的不比線下授課,但因為是臨時突發的情況,我們的老師也都在儘自己最大努力去適應網課軟體和授課方式,盡力為我們營造一個好的線上學習條件。
在家隔離雖然不能和朋友見面,一起趕due,但我們也會定期在線上視頻互相鼓勵,大家都是穿著睡衣,蓬頭垢面的,真的是真愛了。
我覺得既然全球大環境都是這樣,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努力在這個不是特別好的時期內完成我們的學業,該過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只是相較於之前的留學生活少了那麼一些自由,這麼想想其實美國疫情下的生活也並不是那麼糟糕。
04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點,留下還是回國,是所有海外留學生都糾結過的問題。
你因為學業壓力而留下來,你買了10張機票卻全部取消不得已留下來,你擔心路上時間長,轉機風險大決定留下來,你成為了別人眼中「滯留在海外的華人」,是孤獨的,是不安的,是無助的。
而如果,當地的學校有系統的管理,能為滯留的學生們保障學習生活安全,留在當地,也可以是一種選擇。
從衛生安全方面來說
以某全日制寄宿高中為例。從1月底疫情爆發後,學校就第一時間採取了措施。校區專業的駐校團隊加強衛生管理措施,和醫學專家積極溝通諮詢,對學生進行7X24小時的統一管理。
各校區為學生準備好充足的衛生消毒物資。這些管理包括:如何準備防疫物資、宿舍公共區域使用政策、學生個人衛生防護指導等等,讓學生及時而正確的進行防護。同時,他們還會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避免出現情緒上的不安與緊張。老師送早餐至宿舍,減少學生互相接觸的機會
從信息透明的角度來說
對留學生來說,學校和家長之間保持有效溝通,既能幫孩子適應留學生活,也能讓千裡之外的家長放心。在這方面,國外每個校區除了會通過每月發郵件的形式進行匯報,針對小留學生還有成立家長群的神操作。在疫情期間,更是每日在群裡通報當地的最新政策、校區的最新措施、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等。
家長群中信息分享
從課業學習方面來說
目前,學校已經停課,轉為線上授課。宿管老師們不僅監督著學生們上課的狀態和進度,還安排線上的英語輔導和大學升學輔導,不讓學生落下學習進度。
寫在最後囤貨,隔離,上網課,趕due,在小小的臥室裡做好自己的本分,每天過得好像和平常的日子也沒多大區別。
只是防疫意識提高了,跟父母視頻次數變多了,不斷接收來自家人朋友的關心,所以即使留下來了,也不要太擔心。
一切終會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