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大學讀研究生,不想再讀下去了,想退學。
確實很令人震驚。
中國有多少孩子連個普通同三本都沒機會上,深圳大學雖然比不上清華北大,也算是名牌大學吧!
只能說,有知識就是任性。
這樣的孩子其實也不少,至少我身邊就有。
故事一:
我親侄子,前幾年北大畢業被保送上北大研究生,死活不上,非要先工作。全家人輪番做思想工作,但毫不動搖。哥哥甚至物質利誘,說只要上研究生,給你十萬,但侄子面對金錢也毫不動心。
目前小侄在香港工作,問他後悔嗎?他說我從不幹後悔的事。
只能現在有個性的孩子太多了。
路是自己選的,而且孩子已經成年了,隨他去吧。
但前一段的一則新聞,讓我心裡又一驚。
2018年,深圳大學研究生院退學有碩博132人,七成原因是因為學位論文不過關無法畢業,主要以碩士為主。
那麼這位家長,就要好好的打聽一下了,是不想上了?還是被退學了?
實際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算孩子被退學了,現在想扭轉局面估計也不太可能。
個人認為,孩子肯定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就算家長打聽清楚,也權當不知道吧!不然孩子會更傷心。
不管是被退學還是自己想退學,後果都一樣,孩子反正不會再上學了。
既然如此,下一步的重點就是,以後的路怎麼走?
可先和孩子好好的談一談,看看孩子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孩子還沒想好,可以和孩子一起規劃。
只要孩子心理負擔不重,不後悔,不消極,個人認為,家長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人生漫長,這才剛剛開始,孩子有學歷又年輕,怕什麼?
故事二:
我的一個朋友,考上了北大研究生,開始像打了雞血一般,從二本跳躍式上升到了更好的平臺內心很那個興奮,那個有想法。準備在研究生期間幹一番大事業,想像著人生就此走上輝煌的巔峰!
這本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但是現實卻潑了一大盆涼水,他常說:,我是導師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為了博得導師的青睞,功利一些以及為了以後辦事評優,他
在看文獻,做實驗,上課的同時,任勞任怨地完成導師布置給的各項任務,時間久了,壓力隨之也就有了,任務瑣碎沒有意義,但又分分鐘能把人逼瘋,他越來越感到煩躁抗拒。卻又無可奈何。
好在他覺得可以支撐自己的便是自己研究的方向領域,很對他的胃口。但是到了二年級,他向我哭訴:,研究的進展停滯不前,自己越來越焦慮,感到痛苦,可沒有什麼地方能幫上忙的我,除了安慰,別無他法。
後來的一段時間,他很少聯繫我,我只能道聽途說,再從他發表的朋友圈窺察到他的生活一角。
「看不進去論文,煩躁,沒有新思路,
鬱悶,導師又讓我幫他做他的課題,快要被逼瘋了....」
再後來,朋友圈也不發了,消失得像是不存在他這個人似的。直到最近,他又與我重新熱絡起來,笑著與我閒談著他這一年來發生的一切――
他做實驗進度拖沓,導致錯過了評選課題的機會,死磕了好久好久都做不出來,數據怎麼找漏洞都找不到的時候,他開始了徹底崩潰再加上導師有意無意的時間「壓榨」,讓他精神狀態一度不穩定到做實驗中途暈倒。
可能導師也覺得有一部分錯來自於自己,就與他溝通,他說,我之前交給你的任務先放放,實驗數據實在不行你就改改,一定能順利答辯,拿到畢業證書的。
導師的一番話,不僅沒有讓他心情好一絲半點,反而成了他抑鬱症的催化素。他聽著,只覺自己陷入了自我懷疑,否定世界,否定了之前自己辛辛苦苦做過的一切,所謂興趣,難道都只是付諸東流?此時沒有意識到他開始病情加重,眩暈症頻頻發作,睡不著,吃不下,無意識情況也時有發生...這也正是從那時開始起,他身邊的人看到消瘦的樣子勸他去看看醫生。
於是獨自一人,他開始去醫院,只不過他不想承認自己壓力大精神狀態不好,去了消化科,幸好醫生閱歷無數,看出了他的不對勁,轉送去看了心理科。
當拿到抗抑鬱藥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完了,只能在無助中度過了,他嘗試吃藥,但無精打採,嗜睡,讓他狀態不見好轉。
不敢回家以這樣的樣子去面對家人,思忖之下,還是去了心理諮詢,他也慶幸自己的這一決定,讓他的生活有了一絲轉機。
醫院心理科醫生進行了心理輔導。
當時鬼使神差地講述了他自己心底的無助與絕望:
休息喝藥,沒用,論文憋不出來,工作也沒著落,連個數據都算不好,我就是個徹徹底底的垃圾,我就是個廢物,我畢不了業了,我不去選擇了斷...醫生聽後,說:休學吧。
他照做了,因為他不知道除了照做他還能幹些什麼。
而他也慶幸自己有一個開明的父母,爸媽在他跌倒低谷的時候,告訴他:他怎麼開心舒服怎麼來,爸媽做你的後盾,可以養你他一輩子。像是抓住了生命裡微弱卻又永恆的一束光,他暗自決定要振作,爸媽只有自己,爸媽還愛自己。
治療的過程無疑是痛苦而冗長的,治療高消費,但花了好幾萬他的爸媽從來不心疼,仿佛只要孩子好好養病,快快好起來就是最大的慰籍,在那之後,長達多半年之久的休學養病,狀態找回,雖偶有消極崩潰,卻死死抓住父母遞給他的救命「稻草」,他復學,放平心態研究,導師自然也一路綠燈,順利畢業。
直至今日,他還在定期諮詢心理醫師,小心翼翼地做事,穩穩噹噹地思考,緩緩平和地和我道來他的故事。
我慶幸有這樣一個抑鬱症的朋友能和我講述他所經歷過的,但我也覺得不幸,不幸於一個天資聰穎,積極樂觀的朋友要經歷這麼多無底黑洞。
現在我也學會了在網絡搜集資料,如何和他輕鬆開導式的聊天。希望朋友早日走出陰霾,擁抱美好。
朋友的經歷或許是個例,但是現下不得不承認也不得不引發深刻思考:
碩博群體在光鮮亮麗的光環下,抑鬱焦慮現象是常態,接踵而來的,學習,論文,接觸的社會人際關係,就業擇業等方面的壓力不容小覷。
很可能其中一個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啊不要把退不退學這件事看得太重要。
作為家長,了解孩子真正處在的大環境是什麼樣的,研究生的真正生活是怎樣的
了解事實,明白這個時代的包容性與多元性,也了解孩子,孩子有想法,有積極的心態最為重要。
人生處處是轉彎。
好在孩子正值年輕,仍可以繼續走,繼續闖!
對好孩子的定義,不設限。
你應該高興,也許他發現他不適合讀研,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和大學生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知識層面,會更加的深入,這意味著對於普通院校的學生來講,這是很困難的,因為他們本科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985本科生相比是非常膚淺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985高校在本科階段就要求學生掌握數學張量的表示形式在工程上的應用,以及求解偏微分方程,但是普通高校是沒有這些要求,並且考研數學也完全不涉及這些東西,
所以第一個就是知識層面準備不足
第二就是碩士研究生學習講究的是自主,而不是非要讓你的導師給你布置任務,以前不是說有的研究生一星期不能和導師見一次面,這其實沒什麼呀,但是社會上的大眾無法卻理解,那些不會自主學習的學生就會無聊,無所事事,結果一無所獲。
第三,研究生學習以深入為主,任何概念都是需要精推細敲的,這個過程對於那些並不是真正想搞學術的人來講是無比痛苦和枯燥的,因為他們耐不住寂寞,靜不下心來。
其實大部分在讀研究生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他們不過是把讀研當成了第二個大學時光,以此來逃避現實罷了,另外就是社會輔導機構的誘導和社會用人單位的病態。如果讀研僅僅為了一個證書,那其實不需要很痛苦啊,好好搞好導師關係,他會幫你順利畢業的。
給您支3招,希望能幫到你。
1、家長態度要堅定:要尊重孩子,但不要縱容孩子。
什麼叫尊重?比如家長想讓孩子學鋼琴,孩子說想學舞蹈。好,那麼家長就不要強迫孩子,就讓孩子學舞蹈去吧。這是尊重。
什麼叫縱容?比如孩子今天說想學舞蹈,家長同意了。過幾天又不學了,又要學書法,家長又同意了。過幾天又換,家長還是同意。這就叫縱容。
孩子考上深圳大學研究生不容易,如果他想輟學,家長就同意了,那就是縱容。
2、傾聽孩子的心聲:弄清楚他想輟學的原因。
能考上深圳大學研究生的孩子,一般來說應該比較優秀,應該是能說得通道理的。家長要好好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弄清楚他為什麼想輟學。
也許孩子只是一時想不通,鑽了牛角尖,跟家長傾訴傾訴就好了呢?這也是極有可能的。
3、緩兵之計:與孩子作個約定,等他情緒穩定下來,再做決定。
如果溝通後說服不了孩子,他還是想退學,那家長就不要迎難而上了。孩子大了,不能來硬的。我建議家長採用緩兵之計:與孩子約定,3個月之後再做決定,如果3個月過後還想退學,那就退吧。
這樣做的原因是,不要讓孩子在情緒衝動的時候做決定,以後一定會後悔。不論發生了什麼,3個月都足以讓他心情平靜下來了。心平氣和地做決定,才不會後悔。
輟學是件大事,何況還是廈門大學的研究生!孩子不能縱容,也不可逼迫。
讀研究生的孩子已經20多歲了,他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家長要做的就是勸他暫緩一段時間,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