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華禪院全稱卍華藏正覺禪林,由開山祖師秀峰和尚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七年。
「高峰山寺」於光緒30年正式命名卍華禪院,之前寺名無考。
高峰山,原名「谷隴山」,按星象屬參井分野,歸屬南幹山脈。
其山勢層巒疊嶂,七峰環繞,高出雲表,氣象萬千。
遙望高峰山,山勢高峻,在萬山重迭中,鐘樓所處山峰挺拔聳立,鶴立雞群。
四面諸山如龍飛鳳舞,天外奔來。七峰九嶺的高峰山,環繞成一朵蓮花。
萬華禪院背靠主峰,坐南向北,正位於蓮花的中心。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臨此山時,在其《遊記》中稱讚「得天獨厚」。
黔中平壩自明初傳入佛教,秀峰和尚於洪武初年到平壩與苦尼劉都姑買谷隴山(今高峰山)修建佛寺,為高峰山作為佛教傳播之始。
相傳明建文帝朱允灶避亂離宮,南遊於高峰山,留住期間每日與住持論禪。
清順治時有四川峨眉山僧人自然來此興建寺院。
清光緒間有東渡日本歸來的了塵和尚約請空月、原知等高僧再振禪院,修成禪院屋子46間,畫棟雕梁、泥塑、木刻。
宣統元年,了塵與空月赴南京請回日本大正藏,舊志謂「蔚然為貴州大叢林之一」。
嗣後有廣妙、持性、持省、安定、明宜等高僧相繼在禪院主持弘揚佛事。
高峰山如今除了部分摩崖石刻、石洞、屋基等沿襲建寺之初,主體建築多為現代重建。
晚清時期,貴州境內遍燃戰火,尤其在鹹豐、同治年間,年愈20載的各族起事,宗教場所無一倖免;加之「廟產興學」措施更使得其猶如火上澆油。
高峰山卍華禪院為禪宗流派之一─臨濟宗。
從六祖慧能。
在餘看來,佛教傳入我國,除了與人們世俗心態互相融合外,對於增加中文的詞彙所起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彈指一揮」、「醍醐灌頂」、「涅槃重生」、「沾花惹草」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