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也能拍出光軌效果?ZenFone 7進階拍照實戰教學
是不是有時會在雜誌或網絡上,看到這種在晚上拍出車燈軌跡的照片呢?這篇和大家介紹,如何用
手機拍
出車軌?
由於拍攝車軌,需要很長的曝光時間,而手持基本上無法穩定這麼久,因此建議要準備手機腳架,包括腳架、雲臺、手機夾具
……
等。如果手邊剛好沒有這些工具,就需要現場找物體靠著,手也要扶著非常穩。
此外也建議準備
ND
減光鏡,他夠降低鏡頭的進光量,從而幫助我們拉長曝光時間。而更長的曝光時間,意味著可以拍出更長、更美的車軌。
這次以
ZenFone
7
內建的拍照應用程式做示範。在專業模式中設定:主鏡頭,
ISO 25
,曝光時間
S 6
秒。快門按下後,畫面會顯示「影像擷取中,倒數
X
秒」。
拍攝的效果就會像這樣。同一場景可以多拍幾次,最後再挑選最好的版本。拍攝時也記得不要開閃光燈,除了對拍攝車軌沒有幫助,還會影響到道路上的駕駛。
通過
數值選項旁的三種山體的
icon
,可以切換不同鏡頭。左上角也會顯示放大比例,可以藉此看出目前所選的鏡頭。超廣角鏡頭
0.6x
,主鏡頭
1x
(不會顯示),望遠鏡頭
3.0x
。
超廣角鏡頭雖然在成像上不如主鏡頭那麼銳利,但是在構圖的視覺效果會更棒。
看了這麼多橫向拍攝的,也別忘了腳架、手機可以豎直來拍,呈現不同的畫面。
以
ZenFone
7
專業模式,主鏡頭豎直拍攝,
ISO 25
,曝光時間
6
秒。豎直拍攝可以讓車軌在畫面中的比例更高。
以
ZenFone
7
專業模式,超廣角鏡頭豎直拍攝,
ISO 25
,曝光時間
8
秒。超廣角的視野更大,裁切上下多餘部分,這樣的比例更適合發到社群平臺。
秘訣
一
:選址
由於手機、相機的感光組件非常敏感,些微的震動在長時間曝光下都會讓車軌拍攝的畫面失敗。因此在選址時,可以優先考慮沒有震動影響的室內環境。如果在建築頂樓,也要考慮強風乾擾的程度。
如果震動問題沒有被控制好,拍攝後就會發現,光軌有扭曲或波浪狀。若像我們這次在行人天橋拍攝,便容易受到大卡車經過、其他人行道過天橋、強風
……
等,造成的晃動所幹擾,因此選址、場
勘
的重要性尤為重要。
秘訣二:掌握車流型態
如果拍攝與車流同方向,通常拍攝到的就是車尾燈的紅色軌跡。而與車流反方向,就會拍攝出車頭燈的藍色、白色軌跡。
按下快門的時間點也要隨著車流調整,例如前面塞車或才剛綠燈要起步。後面過來的車會隨之減速,那就拍出不出好看的車軌了,還會拍出車輛的原型。
秘訣三:減光鏡
雖然減光鏡不是必備,但有減光鏡絕對讓拍攝效果更上一層樓。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在減光
鏡範圍
內的畫面是明顯比較暗的。所以如果原本沒有減光鏡,假設只能曝光
4
秒,車軌線條就會比較短。
而加上減光鏡後可能可以達到
6
秒,車軌的線條就會比較長、比較連貫。當然曝光時間的拉長,也意味著相機要更加穩定。
秘訣四:嘗試不同曝光時間
上面提到的曝光時間約
4
~
6
秒,實際仍依你選的場景、手機、
ISO
、減光鏡
……
等影響。因此建議多拍幾次,嘗試不同曝光時間。例如覺得
6
秒剛剛
好,可以額外嘗試
4
~
8
秒的曝光效果。而
ZenFone
相機中的專業模式,在
ISO
和曝光時間
S
時,會以大轉盤的方式讓用戶快速看到選項,是我覺得操作中非常順手的設計。
秘訣五:鏡頭選擇
ZenFone
7
有三個鏡頭:超廣角鏡頭
14.3mm
、主鏡頭
26.6mm
、望遠鏡頭
80mm
。其中在拍攝車軌時,建議優先使用主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望遠鏡頭視野較小、且更容易受震動影響,因此不推薦。
ZenFone
7
主鏡
頭採用
了
SONY IMX686
旗艦感光組件,成像效果非常好。而超廣角鏡頭為前年的旗艦感光組件
SONY IMX363
,就是
ZenFone
5
上的主鏡頭,因此成像效果也不錯,而超廣角的優勢就是視野更大,畫面構圖更好看。
手機拍
出來的畫面,可能會有一些噪點、耀斑,
通過
手機
App
可以
進一步將瑕疵修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