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高校與國外世界一流大學群體ESI學科表現比較

2021-02-23 軟科
高等教育強國的標誌之一是擁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1999年,「985」工程確定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九所首批重點建設高校,2009年,這九所高校共同籤署《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標誌著「C9聯盟」正式成立。在2017年公布的雙一流名單中,C9高校全部入選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的行列。毫無疑問,C9高校位於中國高等學校的塔尖,代表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那麼,經過20年的「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這九所中國頂尖高校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力如何呢?


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是世界範圍內用于衡量科研績效、跟蹤學科發展趨勢的指標工具。基於發表論文的總被引頻次,該資料庫提供了22個學科入圍全球前1%的高校和其它研究機構,是判斷學科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本文整理了美國常青藤聯盟高校英國羅素集團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九所分校(不包括2000年以後成立的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澳大利亞八校集團大學中國C9大學最新一期(2019年9月11日)的ESI數據,從ESI學科的角度分析C9高校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力。



由於五組高校的院校數量存在差異,本文利用校均學科數這一指標進行對比。ESI百分之一(1%)學科數量方面,美國常青藤聯盟表現最好,校均入圍學科數高達20.3個。位列第二的澳大利亞八校集團校均入圍19.3個學科,並且這八所高校的入圍學科數差異很小,介於18~21之間(見附表),分布十分均衡。美國加州大學和英國羅素集團大學實力比較接近,分別入圍18.3和18.2個學科。C9高校校均入圍17.1個學科,相較於其他四組高校差距明顯。


ESI千分之一(1‰)學科方面,美國常青藤聯盟的優勢同樣突出,校均8.3個千分之一學科。美國加州大學以校均7.2個千分之一學科緊隨其後,其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千分之一學科數高達18個,體現了超強實力。澳大利亞八校集團校均千分之一學科數為5.6個,不及其在百分之一學科中的表現亮眼。儘管C9高校以4.8個校均千分之一學科數超過了英國羅素集團大學,但這一數量還不足美國常青藤聯盟的60%。此外,C9高校中千分之一學科數最多的是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各自有8個,小於美國常青藤大學的校均值。



在代表著世界頂尖水平的ESI萬分之一(1‱)學科方面,美國常青藤大學更是表現出超強統治力,校均萬分之一學科數為1.4個,是澳大利亞八校集團的10餘倍。其中哈佛大學這一所高校的萬分之一學科數就達到了8個,超過其他任一組高校的萬分之一學科數總和。C9高校校均萬分之一學科數為0.6個,在五組高校中排第二位。



分學科領域來看,除C9高校的空間科學沒有進入ESI前1%的行列之外,其他四組高校的百分之一學科均實現了22個ESI學科領域的全覆蓋。在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和社會科學總論10個學科領域中,九所C9高校全部入圍了ESI前1%,其中數學學科領域的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四組高校。但是,C9高校在綜合交叉學科、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和空間科學3個學科領域與其他四組國外頂尖高校的差距明顯,這也是導致其在百分之一學科數上處於劣勢的主要原因。


英國羅素集團大學在各學科領域的實力相對平均,而其他三組高校則擁有各自「擅長」的領域:美國常青藤聯盟高校的綜合交叉學科實力強勁,校均入圍達到了0.8個,遠超其他四組高校;美國加州大學的空間科學表現優異,校均入圍數達到了0.7個;澳大利亞八校集團的農業科學也展現出了一定優勢。



為分析中外頂尖大學群體ESI學科的發展趨勢,軟科分析師對比了2016年9月和2019年9月兩個時間點五組高校的ESI學科數量變化。百分之一學科方面,C9高校的發展十分迅速,校均新增百分之一學科數達到了2.1個。澳大利亞八校集團和英國羅素集團大學的校均百分之一學科數雖也有增加,但增量遠不及C9高校。美國加州大學的百分之一學科數出現了負增長,校均減少了0.6個。


千分之一學科方面,澳大利亞八校集團校均增長1.6個千分之一學科,考慮到其百分之一學科的低校均增量,不難看出學科影響力提升是其千分之一學科增長的主要動力。英國羅素集團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分別校均增加了0.6和0.2個千分之一學科,而美國常青藤聯盟高校校均千分之一學科數減少了0.4個。在萬分之一學科方面,C9高校以校均0.3個萬分之一學科的增長量排在第一位。



與國外的頂尖高校群體相比,中國C9高校的ESI學科數量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持續推進,這種差距正在快速縮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C9高校的ESI表現能夠趕上國外頂尖高校群體。


相關焦點

  •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國內高校表現令人驚豔,該學科很突出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自發布之後,其公正、透明的特徵迅速收穫一眾好評,並成為了世界公認的權威四大排名之一。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此次的評估大致分為了工學、醫學、理學、社會科學等幾個大類別。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出爐,內地的這幾所高校表現亮眼我國10所高校學科在排名中高居榜首在這一份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我國有10個學科拿到榜首的優秀成績。
  • 德國精英大學與中國C9大學ESI指標比較
    聯盟成員都是國家首批985重點建設的一流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9所高校。 中德兩國的大學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係,而德國精英大學計劃和中國的C9大學聯盟又分別代表了兩國最頂尖的一批大學,這不禁讓人想看看兩國頂尖大學之間的科研對比情況是如何的。
  •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系列: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榜學科數統計
    軟科於6月29日正式發布了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共有來自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所高校上榜。中國內地共有253所高校上榜,與去年相比增加了9%的高校數,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表現突出!
  • 南京農業大學,一所特色明顯、擁有眾多頂尖學科的211高校
    南京農業大學是我國知名的農林類大學,擁有眾多頂尖學科,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952年,以金陵大學農學院、南京大學農學院(原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為主體,以及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合併成立南京農學院;1972年,搬遷至揚州與蘇北農學院合併,成立江蘇農學院;1979年,回遷南京,恢復南京農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農業大學。1998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重磅發布!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強勁
    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中國內地高校表現強勁,在10個學科奪得世界第一,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以45次、44次、43次和42次上榜數分列前五。此外,北京大學有32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也是中國內地高校中百強學科數量最多的高校。
  • 二所世界一流大學,五所世界一流學科高校,湖北「雙一流」榜單!
    導讀:二所世界一流大學,五所世界一流學科高校,湖北「雙一流」榜單!湖北,中國高教大省,華中地區高教最強省,擁有7所國家「雙一流」大學,其中二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長期位居中國大學排行榜前十,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這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 上海大學上榜19個世界一流學科,位列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第3名!
    2020 年排名覆蓋 54 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 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此次排名的對象為全球4000餘所大學,共有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餘所高校最終出現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上。從中國內地高校的上榜學科數量來看,上海大學共有19個學科上榜,其中,冶金工程學科進入全球前30強。
  • 世界一流學科數量排名發布,蘇州大學領銜,上海大學不甘示弱
    在我國的「雙一流」建設中,我國的名校被分為兩類,綜合實力超群的被分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而綜合實力稍遜一籌,但是單個學科喲比較多的優勢的高校,則進入到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那麼截止目前來說,這些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世界一流學科各自有多少個呢?哪些高校的世界一流學科數量引領者我國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呢?而世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這些高校的綜合實力有沒有必然的關係呢?
  • 中國十大世界一流學科「雙非」高校大學排名!
    中國的排名機構根據不同的標準鎖排名的高低也是有所不同,每個學校以及每個省份內的各個方面都會受到排名因素的印象,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的大學來說,各個綜合方面如果都表現得優異的話,排名也是比較靠前的話對於那些具有絕對競爭力的學校似乎對這些排名也是不以為然,也不是特別重視,因為他們的自身實力足以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來招收到足夠優秀的生源
  • 山東15所高校衝刺「雙一流」大學,102個學科衝刺世界一流學科
    山東省內被評為「雙一流」大學僅有3所高校,分別為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如何在未來國家「雙一流」大學評估中充分挖掘出山東省內優勢,儘可能培育出更多的「雙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成了其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西南大學衝進全國第18位
    2020校友會中國大學分類排名、2020年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等系列榜單。在2020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排行榜中,西南大學表現亮眼,以5星成績位列全國第18位,進入中國一流大學行列。西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百餘年來,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數代西南大學人以其弘毅堅韌、自強不息的奮鬥鑄就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不斷豐富著"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內涵。
  • 挺進世界一流!哪些高校的學科實力獲得了最多國際認可?
    基於此,青塔團隊綜合整理了QS、THE、Us News等機構發布的2020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情況,可以和大家一起對我國各大高校的學科建設在國際層面的表現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從2020年THE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世界前200學科的入選數量來看,北京大學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的表現最為優異,有10個學科入選;浙江大學緊隨其後,有9個學科入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各有8個學科入選,
  • 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個學科表現亮眼
    6月29日,上海軟科發布《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以下簡稱《排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繼續保持優勢,表現亮眼:此次共有10個學科入榜,6個學科排名國際前一百,4個學科排名國際前五十,3個學科躋身世界前十,成為擁有世界前十學科數最多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2020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天津大學雄踞全國前10
    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分類排名、2020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等系列排名。在2020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排行榜中,天津大學表現亮眼,以7星成績位列全國第10名,躋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行列。天津大學前身為北洋大學,始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學校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是全國"新工科"建設工作組組長單位。
  • C9高校有多強?是世界一流大學嗎?哪兩所高校有退步跡象?
    文|冷絲欄目|大學排名國內C9高校聯盟被稱之為最強高校合作聯盟,也被很多考生和家長視為國際上的一流大學。當然,也有不同的意見,一些人認為,我國還沒有世界一流大學。浙江大學被排名為第六位,在國外的排行榜中,浙江大學的排名並不是特別突出,這可能與辦學規模過於龐大有關。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分別排名為第八和第九。
  • 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特色明顯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都坐落於國家中心城市、一線城市上海市,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辦學特色明顯,優勢學科突出。上海海洋大學現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6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 世界一流年輕大學的戰略選擇與學科分布——基於17所大學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以17所世界一流年輕大學為研究對象,對其建設路徑從戰略選擇、學科分布兩方面進行分析,發現世界一流年輕大學的戰略選擇是外在環境與內在自身特點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科分布模式與成長曆程和戰略選擇等密切相關。 這些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了重要參考與借鑑。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基於國內高校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2019...
    本文基於2019與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對學科發展情況進行分析。 一、學科評估前瞻分析方法 本文以各學科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的國內排名作為參照,匹配對應高校學科的2019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2020與2019年排名差值以及第四輪學科評估等級,通過選定高校中某一個學科在軟科排名情況與學科評估等級的橫向比較以及不同高校在選定學科間的整體排名發展趨勢的縱向比較
  • 國科大為何未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僅僅是一流學科建設?
    國科大,響噹噹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是她卻作為第十所高校,以超強的實力加入了C9聯盟(中國首個頂尖大學聯盟)!在2017年,985,211這樣的字眼被「雙一流」取代的時候,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和B類)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國科大沒能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序列,只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說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1.國科大更像個研究所群體,不像一所常規的大
  • 南京林業大學,擁有頂尖學科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955年華中農學院林學系併入,1972年更名為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3年恢復南京林學院名稱,1985年更名為南京林業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南京林業大學新莊主校區佔地1257畝,句容下蜀校區佔地4800畝,淮安校區佔地1327畝,白馬教學科研基地佔地3300畝,江寧工程培訓中心等佔地41畝;總佔地面積1072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