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
薛旭初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旅融合工作,目前全市已有休閒農業經營主體1300餘家,從業人員4.4萬餘人,帶動農戶15.4萬餘戶,年接待遊客5100餘萬人次、營業收入超50億元。全市註冊民宿近1400家,其中浙江白金宿、金宿、銀宿29家,具有五葉級、四葉級、三葉級稱號的國家等級客棧31家,兩大指標均在省內名列前茅。全市共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1個、中國美麗田園3個,總數位居全省第一。同時,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4個,市級示範鄉鎮42個、示範村140個、合格村1222個、精品風景線46條。
調研中也發現,在我市農旅融合方興未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要素制約。我市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比例高,農旅融合發展用地問題突出,導致許多農旅融合項目因為無法獲得用地指標而沒法開工。農旅融合項目用地主要靠土地流轉,但流轉期較短,直接導致經營主體不敢投入。二是體制機制瓶頸。有關部門對加快農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扶持力度不夠。農旅融合涵蓋一二三產業,牽涉部門多、協調難度大。全市尚無前瞻性、系統性的農旅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導致產業布局不合理。三是設施服務不足。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適應不了遊客日益增長的需要。與此同時,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比較薄弱,降低了遊客旅遊體驗質量。為此,需要精準發力,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破除用地要素制約這一難點,助推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一要儘快制定出臺農旅融合發展用地政策。2017年12月7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的通知》,對設施農用地類型作進一步明確規範。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優化鄉村休閒旅遊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出臺了《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建議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在堅持耕地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政策的基本前提下,聯繫我市實際,儘快制定出臺相應實施意見,確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旅融合發展用地。在用地指標上,對於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農旅融合重大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促進項目落地。鼓勵支持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點狀布局、垂直開發」。探索農用地的複合利用,允許少量園地、林地在不破壞生態、植被和不影響地質安全前提下進行架空建設。加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獲得的土地利用指標優先用於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切實解決農業設施、鄉村旅遊設施等農旅融合發展需要。在用地權益上,健全各級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功能,深化流轉服務,建立土地流轉風險防控機制和資格審查機制,著力提高整村、整組、連片流轉和土地股份制佔土地流轉總面積的比例,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用集體建設用地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共辦農旅融合項目。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消除體制機制瓶頸這一痛點,助力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要從發展「大農業、大旅遊、大花園」的角度,提高認識、凝心聚力,把加快發展農旅融合產業作為政府的民生實事工程,成立高規格、部門協同、市縣兩級聯動的農旅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牽頭部門和相關部門職責,落實分工責任,建立健全協調配合機制,加快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強化規劃引領。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編制科學系統的全市農旅融合產業發展規劃,各區縣(市)及農旅融合發展重點鄉鎮、街道要編制區域內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布局規劃、用地規劃和整體建設規劃,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
三要注重政策扶持。在抓好落實我市《關於加快民宿經濟發展推進農旅文深度融合的意見》基礎上,制定出臺加快農旅融合發展的具體扶持政策,包括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強化財政資金引導、注重涉農扶持資金整合、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確保政策措施條條落地、件件見效。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功能價值,鼓勵發展農業+、鄉村民宿、休閒樂園、生態農莊、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和農旅融合產業集聚區。通過政策、產業、項目、產品、主體等方面創新發展,力促產業融合、效益放大,推進農旅融合提質升級。
祛除設施服務不足這一堵點,助促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一要完善設施配套。以更高水平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為抓手,結合A級以上景區村莊建設,不斷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四好農村路」、現代流通、信息網絡、服務消費等短板領域基礎設施,不斷把農家樂特色村、鄉村民宿集聚區、田園綜合體等農旅融合重點區域的水電路氣、標識標牌、集散中心、觀景臺、遊客驛站、停車場、旅遊廁所、水環境治理、垃圾分類處理、慢行系統、餐飲住宿、環保衛生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往實處做往深處抓。
二要強化標準服務。要強化服務指導,特別是學習借鑑安吉、德清等地民宿建設標準及運營規範,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統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標準,加快制定完善農家樂特色村(點)、精品鄉村民宿建設的服務規範,要引導組建或引進高水平專業運營團隊,實現全行業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發展,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養和服務品質,促進農旅融合產業提檔升級。
(文章來源: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