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農旅融合發展,契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符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是加快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也是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

薛旭初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旅融合工作,目前全市已有休閒農業經營主體1300餘家,從業人員4.4萬餘人,帶動農戶15.4萬餘戶,年接待遊客5100餘萬人次、營業收入超50億元。全市註冊民宿近1400家,其中浙江白金宿、金宿、銀宿29家,具有五葉級、四葉級、三葉級稱號的國家等級客棧31家,兩大指標均在省內名列前茅。全市共創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11個、中國美麗田園3個,總數位居全省第一。同時,全市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4個,市級示範鄉鎮42個、示範村140個、合格村1222個、精品風景線46條。

調研中也發現,在我市農旅融合方興未艾的同時,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用地要素制約。我市基本農田和永久基本農田比例高,農旅融合發展用地問題突出,導致許多農旅融合項目因為無法獲得用地指標而沒法開工。農旅融合項目用地主要靠土地流轉,但流轉期較短,直接導致經營主體不敢投入。二是體制機制瓶頸。有關部門對加快農旅融合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扶持力度不夠。農旅融合涵蓋一二三產業,牽涉部門多、協調難度大。全市尚無前瞻性、系統性的農旅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導致產業布局不合理。三是設施服務不足。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適應不了遊客日益增長的需要。與此同時,鄉村民宿、農家樂等產品和服務標準不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比較薄弱,降低了遊客旅遊體驗質量。為此,需要精準發力,加快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破除用地要素制約這一難點,助推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一要儘快制定出臺農旅融合發展用地政策。2017年12月7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的通知》,對設施農用地類型作進一步明確規範。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優化鄉村休閒旅遊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9年12月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出臺了《關於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建議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在堅持耕地保護紅線和耕地保護政策的基本前提下,聯繫我市實際,儘快制定出臺相應實施意見,確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農旅融合發展用地。在用地指標上,對於符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農旅融合重大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促進項目落地。鼓勵支持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點狀布局、垂直開發」。探索農用地的複合利用,允許少量園地、林地在不破壞生態、植被和不影響地質安全前提下進行架空建設。加強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獲得的土地利用指標優先用於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切實解決農業設施、鄉村旅遊設施等農旅融合發展需要。在用地權益上,健全各級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功能,深化流轉服務,建立土地流轉風險防控機制和資格審查機制,著力提高整村、整組、連片流轉和土地股份制佔土地流轉總面積的比例,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用集體建設用地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共辦農旅融合項目。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消除體制機制瓶頸這一痛點,助力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要從發展「大農業、大旅遊、大花園」的角度,提高認識、凝心聚力,把加快發展農旅融合產業作為政府的民生實事工程,成立高規格、部門協同、市縣兩級聯動的農旅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牽頭部門和相關部門職責,落實分工責任,建立健全協調配合機制,加快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強化規劃引領。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編制科學系統的全市農旅融合產業發展規劃,各區縣(市)及農旅融合發展重點鄉鎮、街道要編制區域內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布局規劃、用地規劃和整體建設規劃,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從容建設。

三要注重政策扶持。在抓好落實我市《關於加快民宿經濟發展推進農旅文深度融合的意見》基礎上,制定出臺加快農旅融合發展的具體扶持政策,包括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強化財政資金引導、注重涉農扶持資金整合、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確保政策措施條條落地、件件見效。充分發揮農業農村功能價值,鼓勵發展農業+、鄉村民宿、休閒樂園、生態農莊、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和農旅融合產業集聚區。通過政策、產業、項目、產品、主體等方面創新發展,力促產業融合、效益放大,推進農旅融合提質升級。

祛除設施服務不足這一堵點,助促農旅融合發展行穩致遠

一要完善設施配套。以更高水平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為抓手,結合A級以上景區村莊建設,不斷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四好農村路」、現代流通、信息網絡、服務消費等短板領域基礎設施,不斷把農家樂特色村、鄉村民宿集聚區、田園綜合體等農旅融合重點區域的水電路氣、標識標牌、集散中心、觀景臺、遊客驛站、停車場、旅遊廁所、水環境治理、垃圾分類處理、慢行系統、餐飲住宿、環保衛生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往實處做往深處抓。

二要強化標準服務。要強化服務指導,特別是學習借鑑安吉、德清等地民宿建設標準及運營規範,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統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標準,加快制定完善農家樂特色村(點)、精品鄉村民宿建設的服務規範,要引導組建或引進高水平專業運營團隊,實現全行業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發展,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養和服務品質,促進農旅融合產業提檔升級。

(文章來源:寧波日報)

相關焦點

  • 推動在線教育行穩致遠
    從趨勢上看,在線教育適應了資訊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國早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明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去年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也強調,「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
  • 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
    原標題:行穩致遠 進而有為——「領會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詞」系列評論之一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這是我們黨基於今年一季度經濟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和重要部署,對今後一個時期更好地以穩中求進應對穩中有變、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分關鍵。穩中求進蘊含著深邃的辯證思維,需要我們深刻領會並運用到經濟工作之中。 「穩」與「進」是緊密聯繫的,堅持穩中求進,必須把「穩」與「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穩和進有機統一、相互促進」。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推動農旅融合 探索發展新徑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逐步開展,白沙鎮也迎來了發展黃金期。為了在新一輪機遇中搶佔先機,白沙鎮主動對接,積極謀劃,精準發力,結合本地生態環境與地理位置的優勢,以產業、基業、本業、主業「四業」為主線,融合山、水、人文等要素,全力打造新農村建設標杆,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人民日報:提質增效 行穩致遠
    中國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引領中國經濟爬坡過坎,行穩致遠,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信心源自對自身實力地位的客觀認識。觀察中國經濟,既要觀形更要重勢。當前,從經濟基本面上看,中國經濟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但未出現大起大落,更沒有出現外界擔憂的失業飆升、惡性通脹和債務崩盤等問題,增速「換擋」平穩。在去年增長7.4%基礎上,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平穩開局,主要指標處於合理區間。
  • 沐川:建農旅融合產業園 創生態康養旅居地
    近年來,沐川縣積極融入樂山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堅持園區變景區建設理念,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加快農旅融合,著力打造農旅融合觀光園、體驗園,加快建設中國西南生態康養旅居地。近日,筆者走進位於沐川縣富新鎮雙石村的沐溪河流域富硒茶現代農旅融合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片新開墾的丘陵映入眼帘,數臺分布在多個作業面的挖掘機揮舞長臂加快作業,疏鬆的土質,黃色的土壤,一塊塊如同梯田似的地塊錯落有致,讓人仿佛置身陝北的黃土高原。
  • 乘風破浪 行穩致遠
    ,精準脫貧有序推進,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繼續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增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說,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對下半年經濟工作繼續強調五個「堅持」、兩個「統籌」,在一系列具體工作部署中,並未強調短期刺激政策,而是把結構調整和改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凸顯戰略定力,彰顯了有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會議要求,有效應對經貿摩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
  • 「農旅融合」摸魚、釣蝦、住民宿……雁江這處農旅融合示範點國慶...
    還不用出遠門「高洞村正在打造的農旅融合示範點,集休閒遊樂、主題公園、運動康養等為一體。」資陽市蜀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部部長秦磊告訴記者,示範點已完成柑橘博覽園、高洞食堂、核心區數字管理平臺、72戶民房風貌改造等項目建設,預計國慶節將開園迎客。
  • 自貢市大安區:創建天府旅遊名縣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富民惠民
    大安區積極利用特有的「鹽龍燈食」文旅資源,打造專屬品牌,為文旅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已有文化名片的基礎上,加大對燊海井、恐龍博物館、彩燈、美食等特色文旅資源的宣傳推廣。 推動轄區內景區景點進入專業文旅名單,提升其知名度。
  • 周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推動統計現代化行穩致遠
    周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推動統計現代化行穩致遠 2020-12-18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育人之舟行穩致遠——遂川多舉措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紀實
    為促進幼兒教育資源的擴大和均衡配置,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遂川組織實施「山村幼兒園計劃」項目。當地通過利用閒置校舍改建的形式,大力推動鄉村幼兒園建設。73所新開辦的農村小學附屬幼兒園,以嶄新的面貌迎來入學兒童。曾經被層層山巒阻擋的教育之光,照耀著幼小的心靈,孕育著無邊的夢想。扶貧先扶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途徑。
  • 周強蘇輝座談 為「十四五」時期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提供有力...
    周強蘇輝座談為「十四五」時期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提供有力司法服務12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與臺盟中央召開座談會,圍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健全完善司法政策措施,服務保障「十四五」時期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進行座談交流。
  • 擦亮「鄰水臍橙」名片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在鄰水縣人民政府的引導下,通過提升品質佔領市場,「鄰水臍橙」已成為鄰水縣知名特色農產品之一,也是該縣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紐帶。同時,依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已建成果蔬貯藏、商品化處理等設施43臺(套),進一步提升了柑桔深加工能力。強產業 促發展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12月15日,記者漫步在鄰水縣鈺錦現代農業園區裡,只見一條3.8公裡長的景觀大道貫穿整個園區,2300餘畝的果園裡一片黃綠交錯。樹梢上,一顆顆飽滿鮮甜的臍橙掛滿枝頭。
  •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提升小康零陵成色
    紅網時刻永州12月21日訊(通訊員 袁忠民 李偉)近年來,零陵區在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中,堅持「以文興旅、以旅興業、文旅融合」的思路,全力打造以「零陵古城」文化旅遊區為龍頭、以魅力小鎮為節點、以鄉村旅遊為支撐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 綿竹金隆村:走文旅互動農旅融合發展之路
    乘著全域旅遊發展的東風,該村建設了文化創意體驗園和農業創意產業園,走出了一條文旅互動、農旅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發展花卉經濟,建設農業創意產業園    該村依託「水岸花都」和銀柳基地,大力推進花卉觀光產業發展,打造農業創意產業園,園區以花卉、有機水果、綠色蔬菜為主要種植品種,重點規劃發展花卉觀光區、銀杏觀賞區、七彩銀柳製作區、農耕採摘區、婚紗攝影區和休閒娛樂區等,開設花卉交易、農事體驗、兒童樂園、水上遊樂、餐飲酒店等項目
  • 孝感:農旅融合「融」出一片春光
    以農興旅,以旅強農,孝感農旅融合態勢喜人。孝感市農辦主任邱顯春介紹,該市目前有一定規模的農旅融合示範點342個,經營總面積22.6萬畝,資產規模110多億元。「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20個農旅融合示範區,打造11條農旅融合示範帶,將農旅融合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資本下鄉 鄉村崛起「田園綜合體」伍欣甸園園主葉小伍是安陸趙棚鎮團山村人。
  • 南豐:農旅融合帶旺鄉村遊
    近年來,南豐縣把蜜橘產業與旅遊、文化相結合,延長蜜橘產業鏈,農旅融合的新路子美了鄉村、興了產業、富了口袋。◎ 不一樣的農旅融合發展「熟了,甜了。」秋冬季的南豐,空氣裡都是甜甜的橘香。發展採摘經濟,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陸續接待一些前來採摘的遊客,很多都是衝著『南豐蜜橘』而來,蜜橘已進入豐收採摘期。」據橘園負責人介紹,位於觀必上樂園的生態採摘區佔地170多畝,依託景區好山好水好空氣,發展橘園生態採摘遊,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發展之路。
  • 擘畫澳門特區繁榮發展藍圖 推動「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海外僑界人士紛紛表示,習主席的講話顯示了中央政府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度關心和重視,為澳門未來發展擘畫藍圖,為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指明方向。 紐西蘭華人社團聯合會會長、紐西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黃瑋璋表示,習主席的講話高屋建瓴、意義深遠。澳門回歸20年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得到全面準確貫徹落實,經濟社會各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多樣性更加彰顯。
  • 花溪區赴臺學習臺灣農旅融合發展和文化創意經驗
    近日,花溪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趙代剛,花溪文化旅遊創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昕一行8人前往臺灣學習臺灣農旅融合發展和文化創意植入方面經驗。  考察學習採取座談交流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先後到南投縣農會、臺灣農業發展協會、華山文創廣場等地進行座談交流臺灣農旅發展情況,考察了苗慄飛牛牧場、臺中燻衣草森林、臺一生態農場、松山文創園區等一批休閒農場、文化創意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