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校在上世紀50年代成立後招收的第一屆教育行政班的學員。當時處於共和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從全局出發,從各個單位挑選幹部參與文化教育建設,我因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被挑選為家鄉的首任鎮長,之後又擔任縣重點中學的支部書記兼校長。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教育工作的經歷,所以省委按照中央指示,決定對我們進行培訓,提高對業務工作的熟悉程度,廣東教育行政學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立的。我仍然記得開學典禮舉辦地十分隆重,許多省領導都來見證這個特別的時刻。
當時蘇聯援助中國,派了一個專家組來到學院授課,其中有個教育專家在學校系統地講授了三個月教育理論知識。除了教育學,我們還學習心理學和中共黨史等。另外,我們除了本校的教師講課之外,當時省領導和來自各個高校不同領域的專家都來這裡講課。上課期間,也會有很多高校老師、學生旁聽,一年的學習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我留在學院工作,心系學院發展,為其貢獻力量直到現在。
我們學院最初叫做廣東教育行政學院,主要承擔培養縣市局長、重點中學校長和書記的任務,之後又增加培養教師的內容。65年來,學院的定位和發展任務根據形勢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增加培訓的項目,在每個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都很不錯,可見我們學院是充滿生命力的。現今我們又按照時代的發展需求,將重點初步轉移到培養學前教育教師。
在這裡學習和工作,我感到十分自豪。學院是廣東創辦最早的高校之一,我們有光榮的傳統,也取得了許多可觀的成績。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都要以在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工作和學習為榮,要看起我們的自己。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學校,要努力完成黨和國家給我們的任務,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不辜負一輩子的年華。我相信,你們一定能不負所望!
我是母校60年代政治班畢業生。當年,我只是一個青年,還未樹立特別遠大的理想,只是想把眼前的功課學好,原本打算畢業後回去做中學領導之類的職務。但沒想到因為學習成績比較突出,在還未畢業時,學校就讓留下來工作。學校裡的老師、輔導員和領導都給我提供了學習和工作上的幫助。我尤其喜歡、欣賞梁瓊芳老師,認為他們講課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條理性強。在學校學習和工作的經歷,是我一生中寶貴的記憶。65載光陰轉瞬即逝,正值母校華誕,衷心祝願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與時俱進,與國同春!」
我是60年代在政治班學習的,在兩年的時間裡經歷了很多事情。比如1963年毛澤東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作為班裡的團支委成員,我十分積極地參與這個活動,被評為「學雷鋒標兵「。時隔多年,有三位老師的風採依舊印刻在腦海裡。沈衝老師的哲學課講授十分精彩;李燊芳老師的黨史課生動有趣;梁瓊芳老師年輕,文化素養高,他牽頭創辦鄧小平理論與教育研究所。
當年融洽的師生關係,令我回味至今。班主任老師住在學生宿舍樓裡面,領導、延安時期的老革命家、哲學家等,也經常和我們一起交流,甚至與我們一起搞衛生,清理池塘裡的淤泥……
「如今學院已走過65載春秋,看著它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作為廣東教育學院的學生和教工,我衷心祝福我們學院越辦越好,為全省的教育事業發展,為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是廣東教育學院一九七四屆化學專業畢業生。我記憶中的母校校風、學風良好,認真貫徹以德育為先、智育為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當年同學們勤奮上進、刻苦學習,一同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克服各種困難。難忘化學班的祁碧霞老師,她以情待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校紀約束人,以教書育人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刻印心坎上。從廣教畢業後,蔡老師被分配回封開縣任教。「在幾十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取得的成績均離不開母校對我的栽培。在學院65周年校慶之際,我衷心祝願母校越辦越好,辦出特色,成為廣東省教育名校,培養出更多的社會棟梁,為中國的民族復興添磚加瓦。」
符老師於1983年9月入學,1985年7月畢業,讀的是中文專科專業。當時上課的老師大多是從恢復高考招生考上師範院校後畢業分配而來。例如範小靜、譚海生等老師,他們備課、上課相當認真,印象很深。班主任王思德老師對學員更是關懷備至,老教師李暢友始終都是我們尊敬的師長和明友,同學聚會也會請他來海南參加。除了正常上課外,學院的社團社動、文體活動也很豐富。
畢業後我多次回母校,拜訪了王思德、李暢友等老師,還參加過學校50周年校慶。回校後發現學校的校容變化很大,增加了新校區,體制也進行了改革,還招收了普高生。我看到了學院的變化,看到了社會、學員對學院的高度評價,作為老學生,我為學院的發展高興。祝賀母校成立65周年,希望母校越辦越好,更上一層樓!
讀書的日子裡,林荷生書記非常關心和照顧,在其幫助及培養下,郭老師得到很大的鍛鍊和進步。「林書記的支持成就了今天的我,現在母校也越辦越好了,在我們畢業時學校還沒有學士授予權,所以我們當時還需要考華南師範大學的學位證。但經過多年發展,母校已經成為了深受歡迎的一所高校。在母校65周年華誕之際,我想感謝母校培養了我認真工作的態度和能力。我覺得學子們,首先要學會感恩,其次一定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做事認真,捨得吃苦,一定要有所追求。最後祝母校越辦越好!」
母校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記憶,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學習經歷。畢業十多年,每每回憶大學生活,腦海總會浮現在教育學院的幕幕溫馨:與恩師們友好的交談,憩園的晨讀,體育場的喧囂熱鬧,教學樓田家炳先生塑像慈祥的笑貌,和教學樓頂那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還有讓人想起在安靜的遊泳池下教室的自修。難忘王小棉教授像鄰家阿姨一樣的關懷,猶記輔導員曾令彬老師細緻入微的關心,感恩班主任常建芳大姐逮著我背《新概念》、找工作時偷偷幫我投遞簡歷等等。大學生活充實而溫暖,難忘那時、那人、那一草一木,以及印烙在心中「進德修業,為人師表」的職業追求和價值品格。最後,在母校65華誕,祝願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年年桃李歲歲芬芳,希望學弟學妹們愉快學習、立足崗位,將來有個出彩的人生。
在大學四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段當學生幹部的經歷,它不僅改變了我為人處事的「原則」,更改變了我的「人生」。大一時我成為政法系學生會學習部幹事,在換屆時,我成為主席團候選人之一。但一次輔導員老師彭曉薇找我談話,內容是學生會在考察我時的不同意見,當時否定的意見是認為我目的性太強,只為綜合測評加分,還有「沒禮貌」,對很多人直呼其名。聽完彭老師的話,我挺難受,我迷茫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我沒有退縮,並改掉了自己不好的習慣。之後通過雙代會競選,成為了校團委書記助理。
大四,在校團委書記黃朝文老師推薦下成為了廣東學生聯合會的駐會主席之一,由此踏上了新的徵程。回過頭想,感謝當年的「羈絆」,感謝當年給予我否定意見的師兄師姐,感謝當年沒放棄自己的我,感謝彭老師、黃書記在我迷茫、無助之際給予我理解、支持和教育。經歷過才會懂得珍惜、懂得擁有。最後送上我對母校的祝語:甲子又五,木鐸鐘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都是您的豐碑!
猶記得那最美好的四年,王蕙老師那富有哲學的課堂,英典老師那嚴謹又充滿段子的課堂,迎春老師那樂趣滿滿而專業的課堂,還有郭凱老師、松花老師、令彬老師。他們站在那小小的舞臺,卻打開了我的世界。那是快樂的四年學習時光呀,那也是我汲取了最多養分的四年。大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每一位曾經站在這個舞臺上的老師們。不管走多遠,我都一直記得廣東二師亮起的那盞燈。我愛您,我的母校。雖然遠在母校五千多公裡之外,我仍記得在您懷裡度過的四個春夏秋冬。不管我走到哪裡,不忘母校「進德修業,為人師表」的教誨。在母校65年華誕之際,衷心地祝福母校越辦越好,桃李滿天下。我也會更加努力,以更優異的成績報答母校。
天馬河的遠景日落、幾塊錯落有致的石頭、充滿生機的鄉間田野。我至今記得,是宿舍樓下那位河南口音的保安大叔,閒聊時他從口袋中拿他的「作品」與我分享。一套單人課桌椅,一支常掛口袋的原子筆,一些比例不一的普通白紙,保安大叔卻能描繪出他心裡喜歡的畫面。在二師的四年中,我也學會了熱愛自己選擇的事情,學會在「詩與遠方」之路上悠然自得。六十五年澆灌理想,桃李滿庭芳,六十五年勇擔責任,強南粵教育。今日恰逢時光好,在藏學子恭賀母校六十五周年生日快樂,願母校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在二師學習期間,令我感動的事情很多,令我觸動最深的是在考研前,外語系組織了黨員服務隊,為所有參加考研的同學發放文具大禮包,裡面有封飽含輔導員關心和期待的信。在禮包外層還貼有一張紙條寫著:無論結果如何,我們依然愛你。記得外語系老師們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尤其是我們的輔導員楊曉霜老師。工作上,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生活中,他關心每一位同學的身心健康,為我們塑造健康心理。飲水思源,不忘母校培育之恩。「進德修業,為人師表」將會是我踐行一生的準則。廣東二師是我永遠感到驕傲的母校。
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學校的角落裡總是有各種各樣努力的身影在閃閃發光。感謝母校的悉心培養,在您六十五歲之際,祝您如日之升,如月之恆;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生日快樂,親愛的二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