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
扣人心弦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
「月球挖土」
全民關注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月面起飛」
載入史冊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旗開月表」
振奮人心
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12月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太空擁吻」
驚險浪漫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發布會上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博
吳豔華表示,月球樣品主要用於三個目的:一是用於科學研究;二是一部分樣品將用於博物館展示和科普教育,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三是根據國際合作公約,與世界各國科學家共享。
展望未來,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嫦娥七號將對月球南極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等進行綜合探測。嫦娥八號除繼續開展科學探測試驗外,還將進行關鍵技術的驗證。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嫦五」出差回來變黑了
昨天上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一張「嫦五」「出差」前後對比圖,有網友表示:從月球取「快遞」不容易,小臉兒整挺黑,辛苦了!還有網友表示,「像極了剛剛軍訓結束的自己」。
為了給返回器保溫,地面回收人員為它穿上了兩層厚厚的棉衣,最外層還要套上迷彩外罩。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返回艙全身貼滿暖寶寶,是因為內部的推進劑還有剩餘,擔心凍住後不好排出,所以通過貼暖寶寶給它暫時保暖。
第一個發現「嫦五」的是誰
在「嫦五」回家的視頻中,第一隻到達現場、找到返回器並搶鏡成功的小動物究竟是個啥?昨天上午,大家紛紛展開討論,「這是嫦娥帶著玉兔回來了嗎?」「嫦五」剛回家,你就來取「土特產」了?本版圖文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