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性德一生的文學成就

2021-02-19 中國搜索

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納蘭性德何許人,怕是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就會讓你聯想到,會是什麼樣的人,能有這麼驚豔的詩詞。是翩翩公子?是落落狂生?是楞枷山下一襲素衣的參禪隱士?我想說,你想他是誰,他便就是誰吧。每個愛讀納蘭詞的蘭迷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納蘭容若。比起「性德」或許連他自己都更喜歡自己的「容若」的名字。跟他的詩詞一樣的美好。


      短短三十載,一個普通人能給自己留下什麼?容若讓惋惜、讓人嘆息、讓人唏噓,是因為三十歲早夭卻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詩詞驚豔了三百年前的那段歷史,一個年少「純滿人」能有如此高的文學造詣,何能讓人不驚嘆?


鍾漢良飾演的納蘭性德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

      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納蘭性德24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納蘭性德的詩有300多首存世,可謂眾體皆備,古體、近體、五言、七言均有一定數量。詩歌類型也多種多樣,詠史、擬古、邊塞、山水、酬唱、悼亡、愛情、贈別等等均有涉及。

    
      其實,納蘭性德不僅在詞作上獨步千秋,在詩歌以及散文隨筆等方面也非常出色。此外,他還是個功底深厚的學問家、書法家、大藏書家,繪畫、音樂上也頗具造詣。


        納蘭性德手簡真跡,被中國納蘭性德研究界奉為「國寶」,今藏上海圖書館。手簡共三十六通。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被證實的納蘭性德手稿遺墨,價值極高。有一幅對聯,署名納蘭成德,應是改名之前所書。被專家認定為真跡,可能是納蘭容若唯一傳世的大幅書法。

2016年10月,《納蘭性德全集》歷三年出齊了。秋天裡,如六片翻飛而來的金黃銀杏葉,輕輕而來,秋水漣漪,感動了天下「公子迷」的心。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他的「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甚至在整個中國詞壇上都極富盛名,在中國文學史上亦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而納蘭性德不僅在詞作上獨步千秋,在詩歌以及散文隨筆等方面也都是極好的。只是他的詞太過耀眼,只好以詞人身份留存在世人心中。

如今市場上關於納蘭性德的圖書,也大多局限於「納蘭詞」,而一套完整的納蘭性德全集幾乎找不到。對於喜歡納蘭性德的人來說,這不失為一大遺憾。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彌補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納蘭性德全集》首次誕生,填補了這一空白。

     

2016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聯合海澱納蘭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推出有史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納蘭性德全集》這是迄今為止最權威、最豐富的納蘭文集。除納蘭詞外,還包括文學價值極高,以往從未公開出版過的納蘭詩和納蘭文。

      全書共有六卷,分別為詩兩卷、詞兩卷、文兩卷。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通志堂集》為基準選稿,另有補遺。歷時三年,參閱了大量的有關文獻和歷史資料整理而成,經過幾十次的考證推敲,對其中的每一首詩,每一句詞,每一篇文都做了精準的箋注。

      每一本封面均為手繪蓮花,象徵納蘭性德如清蓮般的生命。本書特別邀請了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擔當特別顧問,首都師範大學國學傳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學網總裁尹小林擔任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敏傑擔任執行主編,海澱區納蘭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子菲擔任特別策劃,並由北京市海澱區納蘭文化研究中心作為支持單位,為本書提供最大限度的學術支持。

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
適承元、明詞敝,
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
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
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
甘受和,白受採,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


《納蘭性德全集》

讓我們在縷縷悽美與繾綣中

邂逅最美的納蘭容若

相關焦點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下句是什麼,納蘭性德是表達愛情,還是友情?
    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想說起這句話估計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這首詞的下句是什麼嗎,作者納蘭性德寫這首詞又是為了表達什麼的呢,是納蘭性德的纏綿的愛情,還是向目前的一些學者所說的友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這首悽美的詞。
  • 納蘭性德讓人心碎的一首詞:人生若只如初見,時光可否待流年?
    文/雪山納蘭性德讓人心碎的一首詞:人生若只如初見,時光可否待流年?第一次看到納蘭性德這個名字,就因它的柔美而被吸引。在查閱相關資料之後,才知道納蘭性德是一位學識高而且有品德的詞人,但命運總是無常,納蘭性德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納蘭性德深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很喜愛讀書,讀書之餘還練習武功,可謂是文和武一樣都沒有落下,因此康熙皇帝十分欣賞他。他是皇親貴族,也是一名出色的詩人,他在詩詞上的成就一點也不比李煜遜色。
  • 新時代古典原創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
    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根據生於海澱、葬於海澱的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在海澱生活的真實故事改編創作,通過「別有根芽」「天為誰春」「何處情深」「人在誰邊」四幕,講述了納蘭性德與妻子盧氏的愛情故事,與漢族文人顧貞觀和曹寅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為創建康乾盛世而披星戴月的家國情懷,讚美了納蘭性德促進民族融合的平民情懷和獨領詩詞風騷的超凡才華
  • 從人生若只如初見,到人生何如不相識,這中間又有怎樣的故事
    木蘭花令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詞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見」,更是所有納蘭詞中、乃到古往今來的所有詩詞名句最為流傳的一句,也是最有名的一句。它道盡了人世間的聚散離合,最消受不得的東西。我曾買了一本書,就是詳細講述納蘭一生的故事,一個至真至性之的人。少年時代與表妹產生短暫朦朧的初戀,最後表妹被送進宮裡。從此永不得見,難續前緣。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李銀河對王小波第一次產生觸電般的感覺,也來自王小波的一封情書。他對李銀河說:「(你)做夢也想不到我把信寫到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你也是偶然來的。
  • 《大夢敦煌》主演劉震將攜《人生若只如初見》來蘭
    劇照 甘肅大劇院供圖【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李超)10日記者獲悉,由《大夢敦煌》第一代主演、著名青年舞蹈家、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編導劉震擔任總導演的新時代中國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將於21日晚在甘肅大劇院正式上演。
  • 海澱文化精品中國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驚豔高雄
    「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5月28日海澱原創中國古典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開演舞劇根據生於海澱、葬於海澱的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生平改編創作,通過對納蘭性德與妻子盧氏的愛情故事、與文人顧貞觀和曹寅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為開創康乾盛世而披星戴月的家國情懷的細膩演繹,讚美了納蘭性德促進民族文化融合的平民情懷和獨領詩詞風騷的超凡才華。
  • 納蘭最美情話:「人生若只如初見」,不知道後兩句你可不要亂用
    納蘭性德,字容若,清朝詞人。他生於富貴之家,父親是明珠,母親是愛新覺羅氏。但是他因多情才子而流芳於世,你一定或多或少都聽過他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唯美的詞句一直被人所稱道,引用無數。他一生經歷的幾段悽美愛情故事給了他不少靈感,寫出很多著名的詞。他一生短暫,(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只活了30年。
  • 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在北大成功演出
    海外網7月2日電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6月29日30日在北京大學成功演出,受到廣大師生和觀眾熱烈好評。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根據生於海澱、葬於海澱的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真實故事改編創作。納蘭性德以漢文化的豐富修養和平民情懷,極大促進了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其文韜武略、曠世奇才影響康熙皇帝開創了一代盛世,被王國維譽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另外,他的忠貞情感、千古柔情給世人留下了令人扼腕的愛情悲歌。舞劇歷時三年精心打造,嘗試以全新的高度和視角給予納蘭形象多維度提煉。
  • 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自是人間惆悵客
    在此時,在北京的顧貞觀,容若的摯友之一,捧著一頁信箋,信箋的內容,是將來任何一個哪怕稍有詩詞修養的人都能夠脫口而出的: 《木蘭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
  •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不如不相見」什麼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不如不相見」什麼意思?唯有相信真愛才配擁有真愛戴浩然 2020年12月9日人生若只如初見,出自清代大情種納蘭性德的手筆,講的是男歡女愛當中的一見鍾情妙不可言的情感體驗,後來有無釐頭的文藝小青年給狗尾續貂加上一句初見不如不相見,啥意思?
  • 一分半|海澱「蘭」文化大型原創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即將與觀眾...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6月5日,以納蘭性德人生歷程為背景創作的大型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在上地元中心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主創團隊一一亮相,向與會嘉賓和媒體分別介紹該舞劇創作編排和主要劇情有關情況。作為海澱區「蘭」文化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地位的標誌性作品,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精彩呈現了納蘭性德這一具有代表性而又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海澱區區域文化符號。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負如來不負卿」‖當納蘭性德遇見倉央嘉措
    讓我們一同走進納蘭性德和倉央嘉措,一起了解他們的人生,品味他們的詩詞。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自十七歲入國子監後,發奮苦讀,深受賞識。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一路平步青雲,深受康熙的重用。
  • 王開東:人生若只如初見
    極喜歡納蘭的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鸝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故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  更喜歡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就可以淡淡的笑,淡淡的好感,淡淡的離別,甚至淡淡的相思,或者,還可偶爾淡淡想起,淡淡的抹去嘴角的淺笑。這個時候,雲片在天空逗留,青色的長天,像灕江的一面鏡子。風從上面吹過,一樣有著漣漪。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寶玉只能笑著說:「這個妹妹,我在哪裡見過。」
  •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美好的意境,卻是一首分手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句詞想來大家很熟悉了,讀起來有一種美好的意境,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首情詩,實則恰恰相反,這是一首分手詞。「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出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個「若」字,將無奈的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
    如若人生可以再來,你還會不會把那千言萬語沉默地埋入夢中?無論你、我抑或是她,誰不曾背負著沉重的過去?初見初回眸,一笑百媚生,那燦爛的笑靨仿佛春日裡綻放的花朵,天地皆為之黯然失色。結束之後,歸零溯源,我們都在為那一次初見初回眸而嘆惋。
  • 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一生早年間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後期不願為官,沉醉於詩詞之間,感情生活也不是很順利,老天好像也嫉妒這樣的人,最後三十歲短命而亡了。今天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介紹一下納蘭性德的一生吧。由於明珠藏書極多,這就給了小納蘭性德自小遨遊在書海的機會,納蘭性德敏而好學,而且他不僅飽讀詩書,他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年紀輕輕弓馬嫻熟的讓大人都另眼相看。
  • 美文欣賞: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附納蘭十首經典詩詞
    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這首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 高中生讀「人生若只如初見」,被家長狠狠訓了一頓,老師也被批評
    原來她班上有一位女生,很喜歡讀納蘭詞,特別是對她的那首《木蘭花》詞很是喜歡,平時很愛念上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家長發現後,把她狠狠地訓了一頓,當她說這是老師推薦的詩詞集上的作品時,家長甚至氣衝衝地找到老師,把她也批評了。
  • 「人生若只如初見」下一句是什麼?願人生一直如初見
    納蘭容若的詞,總有那麼一兩句觸動我們的內心,其中最觸動我們的,就是「人生若只初見」這句。這句詞,勾起了我們對過去某個美好時刻的懷念。「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詞。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納蘭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