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短短三十載,一個普通人能給自己留下什麼?容若讓惋惜、讓人嘆息、讓人唏噓,是因為三十歲早夭卻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詩詞驚豔了三百年前的那段歷史,一個年少「純滿人」能有如此高的文學造詣,何能讓人不驚嘆?
鍾漢良飾演的納蘭性德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
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並稱「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納蘭性德24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納蘭性德的詩有300多首存世,可謂眾體皆備,古體、近體、五言、七言均有一定數量。詩歌類型也多種多樣,詠史、擬古、邊塞、山水、酬唱、悼亡、愛情、贈別等等均有涉及。
其實,納蘭性德不僅在詞作上獨步千秋,在詩歌以及散文隨筆等方面也非常出色。此外,他還是個功底深厚的學問家、書法家、大藏書家,繪畫、音樂上也頗具造詣。
納蘭性德手簡真跡,被中國納蘭性德研究界奉為「國寶」,今藏上海圖書館。手簡共三十六通。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被證實的納蘭性德手稿遺墨,價值極高。有一幅對聯,署名納蘭成德,應是改名之前所書。被專家認定為真跡,可能是納蘭容若唯一傳世的大幅書法。
2016年10月,《納蘭性德全集》歷三年出齊了。秋天裡,如六片翻飛而來的金黃銀杏葉,輕輕而來,秋水漣漪,感動了天下「公子迷」的心。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他的「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甚至在整個中國詞壇上都極富盛名,在中國文學史上亦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而納蘭性德不僅在詞作上獨步千秋,在詩歌以及散文隨筆等方面也都是極好的。只是他的詞太過耀眼,只好以詞人身份留存在世人心中。
如今市場上關於納蘭性德的圖書,也大多局限於「納蘭詞」,而一套完整的納蘭性德全集幾乎找不到。對於喜歡納蘭性德的人來說,這不失為一大遺憾。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彌補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納蘭性德全集》首次誕生,填補了這一空白。
2016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聯合海澱納蘭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推出有史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納蘭性德全集》這是迄今為止最權威、最豐富的納蘭文集。除納蘭詞外,還包括文學價值極高,以往從未公開出版過的納蘭詩和納蘭文。
全書共有六卷,分別為詩兩卷、詞兩卷、文兩卷。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通志堂集》為基準選稿,另有補遺。歷時三年,參閱了大量的有關文獻和歷史資料整理而成,經過幾十次的考證推敲,對其中的每一首詩,每一句詞,每一篇文都做了精準的箋注。
每一本封面均為手繪蓮花,象徵納蘭性德如清蓮般的生命。本書特別邀請了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擔當特別顧問,首都師範大學國學傳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學網總裁尹小林擔任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敏傑擔任執行主編,海澱區納蘭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子菲擔任特別策劃,並由北京市海澱區納蘭文化研究中心作為支持單位,為本書提供最大限度的學術支持。
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
適承元、明詞敝,
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
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
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
甘受和,白受採,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
《納蘭性德全集》
讓我們在縷縷悽美與繾綣中
邂逅最美的納蘭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