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合肥市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理念和傳承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樹立「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文明健康」等移風易俗文明新風尚。
通過《細則》,記者了解到,合肥市將發揮農村基層群眾組織的作用,規範村內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自治組織運行,就農村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的攀比風進行堅決遏制,杜絕巧立名目收禮斂財、天價彩禮等增加群眾負擔的人情風,打擊邪教迷信等影響社會穩定的迷信風。
此外,「婚育新風進萬家」、「敬老月」和「雷鋒日」等相關主題實踐活動也將廣泛開展。在樹立文明典型的同時,合肥市也將推進農村敬老愛老和婚喪嫁娶志願服務,開展鄰裡互助和愛心公益活動,整治農村環境,並以《合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合肥市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條例》正式實施為契機,加強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懲處力度,加強對婚介機構、殯葬機構、「媒婆」、婚喪用品市場、宴席廚師資質等行業的監管。
據了解,在此之前,合肥市多地已率先行動,因地制宜推動移風易俗,結合鄉土特色樹立鄉風文明。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小容)
相關閱讀: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
合肥市第三屆「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徵聯評選活動從徵集以來就受到全國各地楹聯愛好者的關注。此次評選活動共收到2000多副楹聯作品,最終選出21副獲獎作品。獲獎作品也被書法家題寫成春聯送進千家萬戶。
1月9日上午和1月14日上午,合肥市第三屆「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送文化年貨進萬家,分別走進了蜀山區南七街道和包河大圩金葡萄社區。
送福 新時代新風氣走進千家萬戶
1月9日上午10點多,在南七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裡,很多轄區居民早早地等待在這裡。得知市文明辦要來送春聯,居民們不畏寒冬和雨雪,只為能在自己家裡掛上一副「不一樣」的春聯。
第一批送往南七街道的禮包裡有兩副春聯和一個福字,寓意著雙喜臨門,福氣到家。市民們自覺排隊領取。「我住在旁邊華府駿苑,在老年大學上課的時候聽說的,今天早上就和小區幾個朋友一起過來拿一副回家。」小區居民盧女士說,這些春聯都是以前沒見過的,「很新鮮,我幫我妹妹也領了一份。」
據南七街道網格中心主任羅妙介紹,由於天氣不好,很多居民接到通知沒有辦法到場領取的,他們也會隨後組織志願者將這些春聯送到住戶家,「特別是重點幫扶家庭,道德好人家庭。另外,我們也會在社區備一些,有需要的居民也可以直接來社區領取。」
羅妙表示,像這樣新風尚、新氣象的文化符號進入到社區,在每一個社區居民家門口貼上,是傳播正能量最好的方式。
合肥市文明辦創建處副處長張慧劼告訴記者,以前只是會在一個社區贈送給居民春聯,但是現在縣區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也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包括村裡都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今年通過我們的陣地將這些春聯送下去,範圍更廣,參與的人也更多了。」
「第三屆活動不僅是把優秀的作品評選出來,更重要的一個新的嘗試是將獲獎作品印刷出來,傳播時代新風。」合肥市文明辦副調研員、創建處處長張明表示,這些楹聯不僅僅送到了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一部分贈送給了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還有困難群眾和黨員。另外,此次徵集來的作品在歌頌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弘揚時代新風優良傳統方面,更加契合主題。
評選 全國徵集到2000多份作品
由合肥市文明辦主辦,合肥市楹聯學會、合肥晚報聯合承辦,各縣(市)區文明辦協辦,中國工商銀行合肥分行大力支持舉辦的合肥市第三屆「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徵聯活動,自2019年10月30日面向全國發出「徵集令」,在全國各地詩詞楹聯愛好者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下,大賽組委會收到作品2000多份。
終評工作於去年12月20日舉行。應主辦單位邀請,《中國楹聯報》總編輯盧曉、安徽省楹聯學會副會長陳頻、合肥市楹聯學會會長張家安、合肥市楹聯學會顧問項文謨等專家評委作為本次徵聯活動的評委。
合肥市文明辦副調研員、創建處處長張明,中國工商銀行合肥分行紀委副書記、黨委宣傳部部長趙勇,中國工商銀行合肥分行機關工會主席、品牌宣傳主管王鵬等參加評審會。
本次徵聯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營造喜慶熱烈祥和的節慶文化氛圍。經過認真評審圓滿完成終評工作,21副楹聯作品獲獎。
據了解,本次楹聯徵集結束後最終獲獎的21副作品將由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濤、安徽省書畫院副院長張煜題寫成春聯,組委會也印製數萬份免費贈送給普通市民,讓這些原創「文明春聯」真正進入千家萬戶。
評委 參賽作品越發成熟
經過三年的徵集,合肥市文明楹聯徵集活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收到作品的水平也越來越高。評選當日,評委經過一整天的評選最終選出21副作品,很多優秀作品遺憾落選。
在初選的過程中,評委們先將緊扣主題的作品篩選出來。《中國楹聯報》總編輯盧曉說,很多作品都緊扣住新春楹聯的主題,有春意,有期盼,有願望,「在這裡面我們有篩選出緊扣時事的,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很多作品都展現出這一大盛事。然後,還要篩選出一批移風易俗緊扣社會主義新風主題的作品。」
盧曉說,這次優秀作品太多,但是由於比賽規則只有21個獎項,在終評過程中評委們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忍痛割愛掉很多優秀作品。
而合肥市楹聯學會會長張家安建議,在下一年度的徵集過程中能多增加一些優秀獎的名額,「因為經過這幾年的評選,我們合肥的楹聯徵集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參與的人也越來越多,好作品也更多了,所以我們也應該適時地增加獎項,讓更多參與人的作品能得到認可。」
安徽省楹聯學會副會長陳頻已經連續三年作為文明楹聯的評委。從這三年的比賽中,陳頻發現,比賽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我明顯感覺到參賽的報名選手越來越多,特別是本次很多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作品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有了這些高手參與比賽,我們這個比賽的整體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陳頻說,從本次的參賽作品來說,大多數選手抓住了比賽的主題,作品不僅僅有思想有藝術性,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受到老百姓的喜歡,「我們這個比賽結束後還會將作品寫成春聯送到千家萬戶,貼在他們家的門上,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到,這也讓我們的活動得到了升華。」
選手 全國20多城市選手報名參加
本次是合肥市文明楹聯徵集活動的第三屆。三年走來,這個活動得到了越來越多愛好者的認可和老百姓的喜愛。此次比賽一經徵集就得到了全國楹聯愛好者的關注。據了解,截止報名有來自全國20多個城市的報名者參與到比賽中來。
有些選手是第一次參加比賽,但是非常優秀,不但主題緊扣,還能與城市相融合。有的選手已經連續參加多次,經過多年錘鍊,楹聯創作技藝也在不斷純熟,作品的完整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太和縣倪邱鎮中心學校的張永劍帶著自己的兩個班學生一同參加了此次楹聯徵集。50多副作品都是由同學們創作,並經過張老師指導。「我是教語文的,我們班就有專門的興趣課教同學們楹聯。」張老師說,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應該被重視起來,於是他專門開設了這門課,每天在黑板上寫一副楹聯帶同學們一起欣賞學習。
張老師帶的學生們也不是第一次參加比賽,在之前帶過的班級裡也有參加過我們的比賽,還獲得過獎項,甚至有學生在全國比賽中都能拔得頭籌,「我感覺到很欣慰,孩子們通過楹聯的學習,作為敲門磚,敲開中國傳統文化學習的大門,我覺得這才是我教學的真正目的。」
來自甘肅的毛得江也是一名教師,與張老師不同的是,他自己喜歡創作,並且也多次參加比賽,在全國各類比賽中獲得過300多個獎項。作為業餘愛好,2017年才開始接觸楹聯的毛得江可以說是頗有天賦了。參加各類比賽,他從不會投機取巧拿出以前的作品來參加各種比賽,而是仔細研究每一個比賽的要求,然後根據地域特色來進行創作。
此次參加合肥的比賽,他雖然只投了三副楹聯,但是其中兩副都暗藏了合肥。例如:春與文明合,福隨正氣肥。這副作品其實原本兩句的尾子並不是合肥,「原本是春與文明聚,我突然發現『聚』和古音的『合』字都是仄音。而『合』在這裡是動詞,下聯『肥』也是動詞,這樣一來很不錯了。」
雖然此次比賽沒有獲得獎項,但是毛得江並沒有氣餒,他覺得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得獎,只是為了在比賽中不斷提升自己,創作更多作品。
湖北人劉關波是一名公務員,按照他的話說,自己不抽菸不喝酒,不愛釣魚不打牌,「人生總要有一些興趣來作為心靈抓手,我就喜歡上了楹聯。」劉關波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後面打下手,每當過年父親寫楹聯的時候他就幫忙。家裡有一本楹聯書,他沒事幹就拿出來看。不斷地翻看,不斷地揣摩,最終讓他找到了楹聯的門檻,從此開始自己創作。
此次比賽,他將自己平時積累的50多副作品拿出來參加比賽,很多都是與謳歌新時代,推動移風易俗文明風氣相關的作品。記者 韓婷
特等獎(1名)
中華揚首善,大夢證初心。——廣東省:李偉立
一等獎(2名)
發展加鞭,高速正追雙百夢;文明引路,新風已進萬千家。——甘肅省:蘇紀利
與德同行,豈甘跬步於其後;和春長駐,最喜新風在我前。——江西省:王九大
二等獎(3名)
接福迎春,兩比紅聯歌國運;圍爐守歲,一壺綠酒話家風。——湖南省:吳振奇
八皖春濃,脫貧喜報刷微信;三農畫美,致富姑娘炫抖音。——山西省:楊新立
摶化俗新風,鵬程逐夢;蘸知時好雨,鼠筆題春。——安徽省:楊保鋒
三等獎(5名)
註定不平凡,金鼠履新庚子歲;依然須奮鬥,春風打卡小康家。——湖南省:文會鵬
幸福升溫,家風早上文明榜;和諧掃碼,孝訓頻傳道德牆。——安徽省:趙繼傑
社酒村茶,人事如同春事好;祖言庭訓,家風推動世風新。——山西省:範青山
悅讀春天,觸景生情同築夢;養成美德,移風易俗再加分。——安徽省:宋立安
田種小康家種孝;村生大美國生春。——安徽省:陳自如
優秀獎(10名)
蜀山作筆揮,壯麗七旬書巨著;淝水為春唱,文明千棹蕩新潮。——廣東省:盧旭逢
粗茶淡飯農家語,崇德尚文中國風。——廣東省:鄭錦平
送戲下鄉,美麗農村飛雅韻;脫貧致富,和諧禹域奏強音。——安徽省:胡啟祥
廉風堪比春風暖;正氣如同福氣多。——湖北省:劉關波
正心成德;拂面知春。——安徽省:周廣徵
美德弘揚,鳳鳴八皖民間曲;新風蔚起,蝶戀三春陌上花。——安徽省:錢繼和
樂在新村圓國夢,不勞明月寄鄉愁。——湖南省:陳維昌
淝水動情懷,剪雨入詩,擷春入畫;鄉賢當表率,與人為善,以德為鄰。——廣西壯族自治區:劉紅波
仁裡佔春多,綠樹新樓爭入畫;福門迎日早,年豐酒熟好題詩。——安徽省:潘可玉
天寒方曉家庭暖;人老更覺父母親。——河北省:張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