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條形碼在商品包裝和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已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其技術已是非常成熟的,其應用已是無處不在的,基於條形碼的傳統的商品包裝和物流管理對人類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但隨著網際網路在全球的普及,企業生產管理物流管理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條形碼的某些特性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網絡時代的商品和物流的高自動化智能管理,而需要一種智能的電子標籤取代之,射頻無線電子標籤的特點正好可以取代傳統的條形碼技術,標籤將是未來企業生產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更加有力的智能應用模式。
1、什麼是電子標籤
事實上,射頻電子標籤並不是現在才有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實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出現,一直應用在某些特定的的領域,如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倉庫中的物品管理或車站檢票。只不過這種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形態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低,越來越適用於商品包裝和物流的管理了。
2、電子標籤的優點
其優勢在於:
不需要光源,甚至可以透過外部材料讀取數據;
使用壽命長,能在惡劣環境下工作能夠輕易嵌入或附著在不同形狀類型的產品上;
讀取距離更遠;
可以寫入及存取數據,寫入時間相比列印條形碼更少;
標籤的內容可以動態改變;
能夠同時處理多個標籤;
標籤的數據存取有密碼保護,安全性更高;
3、電子標籤的工作原理
被動標籤和主動標籤
主動標籤自身帶有電池供電,讀N寫距離較遠同時體積較大,與被動標籤相比成本更高,也稱為有源標籤。被動標籤由閱讀器產生的磁場中獲得工作所需的能量,成本很低並具有很長的使用壽命,比主動標籤更小也更輕,讀寫距離則較近,也稱為無源標籤。一般來說,無源標籤是取代條形碼標籤的主要發展方向,有源標籤因為其長距離識別的優勢,主要應用於大型的高速運動物體的標識的識別之上,如機動車的跟蹤和識別動物或人類身份的跟蹤和識別。下面主要是以無源標籤為例介紹其原理和性能的。
4、電子標籤識別系統的構成
一個真正的RFID電子標籤識別系統至少應包含電子標籤、閱讀器、數據處理、和存儲的設備以及系統軟體。
系統的工作方式
閱讀器主要包含無線電收發天線數據通訊及相應的控制電路;電子標籤主要包括無線電波接收與發射的電路電源可選擇及存儲數據的電路;數據處理與存儲的設備往往是69機。
電子標籤的應用
電子票證系統航空行李管理系統郵政包裹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防偽標籤物流管理系統門禁管理系統一卡通系統;
人員進出入門禁管理員工考勤系統電子式感應門鎖停車場管理系統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智能樓宇一卡通警衛巡邏系統車牌辨識系統畜牧業電腦養殖系統自動倉儲系統生產線自動化系統貨櫃定位系統馬拉松計時系統垃圾車清運系統商品防竊系統;
摩託車晶片防盜器汽車晶片防盜器汽車防搶系統汽車無插孔感應門系統;
加油站付費系統會員認證系統連鎖店會員消費系統工程跨行業連鎖付費系統金融卡系統信用卡系統;
5、RFID電子標籤的商品包裝及成本
RFID電子標籤的外形現已可以做得很薄.並可附著在不乾膠片或其它的任意形態的包裝物品上.它的外形沒有任何苛求。它甚至還可以是包裝在物品的內部,只要電磁涉可以穿透到裡面就可以了,所以電子標籤的[next]
印刷及生產比傳統的條形碼會有很大的靈活性,但人們還可能會以條形碼的標籤外形作為電子標籤的外形來設計,這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思維慣性.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因為這種標籤式的物品適合於商品包裝與管理。電子標籤的成本是制約電子標籤徹底取代傳統條形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據有關機構測算.當一個電子標籤的成本降至為七分人民幣時.電子標籤將會完全取代條形碼標籤,這一天可能不會太遠,據有關國外機構預計。在五年後,電子標籤的成本可望降到這個水平。
6、基於RFID電子標籤的物聯網的工作原理
RFID電子標籤的物流管理系統是通過物聯網(EPCNetwork)系統實現的,這種物聯網系統比傳統的物流管理的智能化程度要高得多,它通過網際網路上的ONS伺服器和PML伺服器可以對全世界所有的物品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流動。物聯網的工作過程如下圖所示。
(1)任何一個零售超市或物品倉庫和任何一個具有RFID電子標籤的物品或商品,只要經過流動(甚至不經過流動),都可以在RFID閱讀器上讀出其RFID電子標籤中的電子物品代碼,這個電子物品代碼在全球是唯一的,這個電子物品代碼是傳統的條形碼代碼的超集,讀出這個代碼後,既可以在本地的物品管理資料庫中對這些物品進行管理,這就類似於傳統的條形碼物流管理系統。但RFID電子標籤使用的意義完全不同於傳統的物流管理.它的偉大意義是要建立一個全球統一的物聯網,將全球的物品全部通過這個物聯網聯繫起來.通過物聯網實現物品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的全球性的智能物品管理網絡.這就是物聯網絡。
(2)從RFID閱讀器中讀出的電子物品代碼經過物品管理系統向網際網路上的ONS目標名字伺服器發出請求,尋找相應的PML伺服器,ONS目標名字伺服器反饋給相應的進行物品管理的零售超市或物品倉庫。
(3)零售超市或物品倉庫的管理計算機將已讀出的物品電子代碼向指定的PML伺服器查詢,即可查詢到指定的物品的全部信息。這些信息通過網絡協議回饋給進行物品管理的零售超市或物品倉庫。
(4)進行物品管理的零售超市或物品倉庫根據所查詢到的物品信息對物品進行相應的處理。比如在零售店中自動定期地檢查商品的有效期等,當商品有效期快到時,自動進行訂貨,這樣就能很容易實現商品管理。圖中的示例使用了AutoIDCenter設計的結構。
7、RFID電子標籤的標準
7.1AutoIDCenter和UbiquitousIDCenter
國際上現在有兩家權威的RFID電子標籤標準研究機構,代表著RFID電子標籤標準的發展方向。一個是1999年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m的AutoIDCenter(自動ID中心),另一個是日本2003年3月成立的泛在的ID中一I',,(UbiquitousIDCenter無處不在的ID中心)。上述兩個中心所推出的標準化規格有一些差別。例如在」自動ID中心」的規格中,以96位代碼描述在Ic標籤中所容納的數據,而」無處不在ID中心II貝0採用128位代碼。」自動ID中心」以利用網際網路為前提探討IC標籤機制,而」無處不在ID中心tI貝0考慮在不連接網際網路的情況下使用IC標籤。雖然存在著上述差異,但從他們所適用的業務來看,目前上述兩個標準化團體沒有太大的差異。
目前兩中心均已開發完成各自的基礎架構。AutoIDCenter提出的是由被稱為ePC的96位ID、物流管理系統ID信息的PML伺服器以及檢索PML伺服器位置的ONS(對象名稱伺服器)伺服器組成的架構。UbiquitousIDenter將應用面向T—engine的技術。包括128位ID和名為ETP(實體傳輸協議)的專用協議等。還包括用於搜索Ic標籤和伺服器位置的地址解析伺服器。
7.2Auto—IDCenter的EPCNetwork
規範美國的Auto—IDCenter在2003年9月15日至17日於美國芝加哥舉行EPC(電子產品編碼)會議上公布了基於射頻標籤實現的」EPCNetwork」規範。包括如下內容:
1).EPCTagDataSpecification(EPC標籤數據規範):定義EPC標籤的數據結構和數據格式。
2).900MHzClass0RadioFrequency(RF)IdentificationTagSpecification(900MHz射頻標籤規範):詳細說明了900MHz頻率類的通訊接口和協議。包括射頻、標籤、通訊算法等方面的內容
3).13.56MHzISMBandClass1RadioFrequency(RF)IdentificationTagSpecification(13.56MHz射頻標籤規範):詳細說明了13.56MHz頻率類的通訊接口和協議。包括射頻、標籤、通訊算法等方面的內容
4).860MHz一一930MHzClassIRadioFrequency(RDIdentificationTagRadioFrequency;amp;amp;amp;LogicalCommunicationInterfaceSpecification(860—930MHz射頻標籤規範):詳細說明了860MHz~930MHz頻率類的通訊接口和協議。包括射頻、標籤、通訊算法等方面的內容
5).ReaderProtocol(讀寫器協議):定義了讀寫器和EPC相關軟體及中間件(包括Savant)的通訊協議和通訊機制。
6).SavantSpecification(Savant規範):定義了在EPC網絡中Savant為應用請求提供的服務
7).PhysicalMarkupLanguage(PML)CoreSpecifi—cation,XMLSchemaandInstanceFiles(PML,XML和實體文件規範):定義了PML,XML和實體文件規範。提供Reader讀寫信息的標準格式,以及相關的XML和實體文件規範。
8).ObjectNameService(ONS)Specification(0NS規範):定義ONS的服務機制。
8、RFID電子標籤的完全普及存在的問題
RFID技術在中國普及的最大障礙來自晶片的成本,另一個問題是為應用RIFD而引起的整個信息物流管理系統的更新換代也是巨大的經濟負擔,標準的不統一也是制約RFID得以推廣的另外一個因素.還有較高的差錯率也是RFID技術需要改進的方面,包含有RFID的電子標籤還會引起隱私權的侵犯也是一個問題。這些問題正在不斷地改進之中,隨著RFID電子標籤的日益普及,RFID技術將會遂步完善,這個任何一個新技術的必由之路。
9、物流管理系統結尾
RFID電子標籤的優良特性及智能管理,在不久的將來會取代條形碼技術,RFID電子標籤技術的更新換代,將對商品包裝和物流管理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要把握這個資訊時代產生的巨大的商機,立於商海的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