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汽車綜合10月30日報導 對於結合了自然之美與科技之魅的英菲尼迪新一代M,我們已經早有耳聞。在他正式登陸中國之前汽車族遵從聞名不如見面之古訓安排了這次約會。初次見面,請多拍照!
21世紀哪裡汽車賣的最火?中國!
中國什麼級別的車銷量增幅最大?豪華車!
是誰佔據了豪華車驕人業績的半壁江山?中級豪華車!
汽車廠商搞清楚上述三個問題並不是什麼難事,想要把大好機會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以求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重要的是在適當的時間推出恰當的產品,以滿足中國廣大中高端消費者日益嚴苛的購車需求。
誕生於1989年的日產豪華車子品牌英菲尼迪,2007年才正式進軍中國內地汽車市場。作為豪華車的新貴,英菲尼迪雖不如雙B(寶馬、奔馳)那般老辣,在中國的群眾基礎也沒有雷克薩斯那麼廣泛,卻絕不缺乏敏銳的目光與靈敏的嗅覺,全新一代M系車型的引入便是明證。
子曰:「溫故而知新。」為了能夠對新一代M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深入的認識,我決定聽從孔老師的教導,好好追根溯源一把。
英菲尼迪品牌創立伊始(1989年),便有了第一輛打著M旗號的雙門轎跑車M30。但不要誤會,此M非彼M,他以及兩年後上市的M30敞篷版只能算作M系的鼻祖或前身。由於動力傳動系統以及底盤的缺陷,銷量持續低迷的M30在1992年被一款代號J30的後驅豪華轎車取代。誰想到短短四年後,J30的生命便走到了盡頭,作為繼任者,前驅轎車I30憑藉更動感、更具侵略性的外觀設計很快成為英菲尼迪的寵兒。千禧年,第二代I30上市,2001年,由於發動機排量從3.0升提高到3.5升,改名不換姓的I35接過了前輩的接力棒。雖然動力性不錯,但4擋自動變速器以及前輪驅動這兩個硬傷使I35在高手林立的中級豪華車市場中嚴重缺乏競爭力。為了改善這種窘境,2003年,英菲尼迪隆重推出了全新前置後驅豪華轎車M35/M45,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M系。但由於當時的旗艦車型Q45仍然在產品線中,與M系互相牽絆,2006年,英菲尼迪果斷決定實施Q45與M45整合戰略,第二代M35/M45推出時Q45已經悄悄退出了歷史舞臺。不知是英菲尼迪的設計師與工程師異常勤勞還是公司決策者認為三年的換代周期恰到好處,2009年8月,第三代M系在美國圓石灘的驚豔首發確實讓人吃驚不小。
面對持續火爆的中國車市以及數量龐大、購買力驚人的豪華車潛在客戶群體,英菲尼迪深知心動不如行動,儘快將新一代M37引入中國才是王道。正式上市之前,汽車族得到了與英菲尼迪新旗艦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雖然只是在攝影棚中進行拍攝,沒有試駕也無法測試,但整個會面過程M37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不斷挑撥著我和攝影師的神經。
對於大多數中國高端汽車消費者來說,汽車絕非代步工具那麼簡單,它還是主人品位、地位、身份的象徵,因此,一副好皮囊至關重要。一向致力於精緻動感外觀設計的英菲尼迪沒有讓我們失望, M37流暢的線條、外凸的輪拱以及飽滿的車身整體造型頗有Essence概念車的風範。車頭低矮,尾部略微上揚,從後向前看去整車呈現一種俯衝的姿態。這次無法將車開出攝影棚雖然是個遺憾,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有了更加充裕的時間去仔細觀察M37身上的每一處細節。帶隨動轉向(AFS)及自動清洗功能的鷹眼式氙氣頭燈造型比上一代銳利了不少,與大尺寸雙條幅鍍鉻格柵一起勾勒出新一代M37英挺又略顯張揚的面龐。咦~保險槓側下方怎麼有個黑窟窿?走近一看,原來裡邊隱藏著這位「馬王爺」的第三隻眼——光學測距儀,作為車輛主動安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探路的重任。這一代M37在設計上汲取了不少源自大自然的靈感,取材自海浪的前葉子板褶皺線條便是其中之一,能夠讓車身層次感更為豐富。在前大燈末端引出線條的指引下,我來到車身側面,與起伏的沙丘輪廓如出一轍的腰線,勾勒出車身整體外觀的氣勢。最後繞到車尾,M37的臀部明顯要比前代產品更加緊實,尾燈由原來的L型變為內雙C造型,雖然尺寸有所減小,但大量LED元素的應用應該可以保證車輛走夜路的識別度。此外,新添加的與G系車型類似的鴨舌形尾翼,不僅有「提臀」功效,更流露出幾分可愛。讓我有些不解的是上一代M的雙側雙出四排氣管不知為何被砍掉了一半,低調一些並非不可,但這會削弱M37外形上的運動氣質,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呢?作為評價汽車外形設計優劣的重要量化指標之一,風阻係數同樣是我關注的重點。憑經驗判斷,車身呈流線型的M37這項數據應該不會太差,實際情況也是如此,0.27的超低風阻係數與前代產品相比降低了不少,不僅能夠提高汽車高速行駛的安全性,同時還能減少動力損耗,為車主節省燃油。
拉開車門,坐進駕駛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可四向電動調節的四輻方向盤。飽滿的輻板上整合了不少快捷鍵,左邊是音響及藍牙電話控制區,右邊是定速巡航與主動安全系統控制區。方向盤後方兩大兩小自發光儀錶盤刻度藍白相間,顯示效果不錯,與之相比,中間的黑白多功能顯示屏就顯得有些不太給力了。重新設計的階梯式中控臺區域分隔明顯,上方氣派的8英寸觸摸式液晶屏幕,可以用來顯示、操作導航系統與行車電腦等功能。此外,大量真皮、桃木元素的點綴以及中控臺中央的石英鐘,沿襲了英菲尼迪內飾設計的一貫傳統,凸顯豪華車應有的氣質。環顧內飾空間,我驚奇的發現英菲尼迪設計師將對自然之美的推崇延伸到了車內,無論是儀錶盤輪廓還是中控臺造型,都能明顯感覺到海浪元素的融入。
對於全新一代英菲尼迪M37來說,與外形的巨大變化遙相呼應的是大量高端配置的加入以及高科技的應用。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名為「Safety Shield」的車輛主動安全系統,該系統包含以下四個子系統:智慧定速巡航系統(ICC)、車距控制輔助系統(DCA)、車道偏移預防系統(LDP)以及盲點側撞預防系統(BSI)。在「預見危險、提示危險、閃避危險」理念指導下,這套系統創新之處在於不僅能在危險逼近時提示駕駛者,還能夠選擇恰當的時機主動對車輛實施幹預,協助司機避免事故的發生,實現了車輛主動安全性能方面質的飛躍。此外,全新M37還搭載了全球首創的森林浴空調系統(Forest AC),添加的Aroma芳香精油可隨時保持車內的芬芳,配合間歇出風與自動調節風向,能夠在車內營造出漫步林間時的微風吹拂氛圍,我們試用了一下,確實有點兒意思。為了提高駕乘舒適性,M37隨車搭載了BOSE高檔音響系統,即使你是一個對音質與音效有很高要求的音樂發燒友,相信M37車內的16個的揚聲器(包括重低音、肩部揚聲器)同樣不會讓你失望。為了抑制車內噪音,M37還應用了發動機諧波降噪技術(EHC),該技術能夠通過反向音波來中和發動機發出的低頻噪聲。新一代M37還搭載了英菲尼迪多模式行車控制系統,可提供運動(SPORT)、節能(ECO)、雪地(SNOW)與普通(NORMAL)四種模式供駕駛者選擇。控制旋鈕位於排擋杆後方,頗有質感且簡單易用。在這要特別說說他的節能模式,不僅儀錶盤中央屏幕會顯示「Eco」字樣,行車電腦一旦判斷駕駛員油門踩得過猛過深,節能油門踏板(Eco Pedal)還會施加一定反力給油門踏板,司機能夠明顯感覺油門變硬。相信這項設計可以幫助那些駕駛習慣不太好的司機學會如何正確環保地駕駛車輛。有特點的配置還有不少,比如I-key智能鑰匙、Scratch Shield自體修復烤漆、倒車時會自動向下翻折的兩段式外後視鏡等等,受篇幅限制在此只能一帶而過了,以後有機會一定補上。
由於底盤開發平臺未變,因此新一代M軸距仍維持2900毫米不變,只是長寬高略有變化。車寬的增加(25毫米)、腰線以上部分的收斂(50毫米)以及略微降低的車頂高度(10毫米),令新車與前輩相比更加低矮扁平,看起來更加紮實。軸距雖沒有像寶馬5系和奔馳E級那樣特意拉長至3米掛零,但坐在這輛M37的後座上,腿部空間相當充裕,就算翹不成二郎腿,也絕不會感到憋屈。原本擔心Coupe風格的車頂會擠佔後排頭部空間,通過實際乘坐這個顧慮也被打消。
英菲尼迪新款M仍舊在日產FM前中置平臺上開發而成,因此發動機仍然布置在前軸之後,好處是前後軸載荷分布更加合理,制動、加速、操控性能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雖然沒有實際駕駛,但最後還是有必要簡要介紹一下新款M37的動力傳動以及懸架系統組成。M37搭載了與G37和370Z相同型號的VQ37HR發動機,作為日產VQ系列發動機的最新一代產品,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控制系統(CVTCS)和氣門升程技術(VVEL)的應用,在保證動力性超過上一代3.5升 V6發動機的同時還帶來了更好的燃油經濟性。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滿足不同級別消費者的需求,M37的孿生弟弟M25(分標準版、豪華版、奢華版)也會隨之一起引入中國。從名字可以看出,發動機是哥兒倆最明顯的不同。M25搭載的是代號VQ25HR的2.5升V6發動機,最大功率235馬力、峰值扭矩253牛米,動力輸出也不弱。變速器方面,帶降擋補油以及自學習功能的7擋手自一體變速器成為全系標配。M37和M25的懸架系統完全相同,均為雙叉臂獨立式前懸與多連杆獨立式後懸的經典組合,並配有防傾杆用以抑制車輛轉彎時產生的車身側傾。
從小到大,升學也好、找工作也好,父母曾不止一次叮囑我:「好好表現,爭取給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英菲尼迪的大家長是否也跟新一代M37的設計者們說過類似的話我們不得而知,但通過短暫接觸,這款即將漂洋過海進口中國的新車確實給我和我們的首席攝影師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第一印象。但這還不夠,想要真正徵服中國廣大用戶的心,實際行動更為重要,我們盼望著早日在駕駛與測試環節中與你重逢。
主要競爭車型:
? 奔馳全新長軸距E級
自1947年誕生以來,奔馳E級轎車歷經六十多年輝煌沉澱輝煌至今。於2009年日內瓦車展首發的全新第九代奔馳E級,經過一年多的醞釀,終於在今年夏天實現了國產。國產長軸距E級是一款「專為中國市場開發定製」的產品,軸距拉長至3014毫米。首批上市車型包括E 260 L CGI 優雅型以及E 300 L 時尚型,據悉今年晚些時候還會有更多E級轎車陸續投放市場,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 寶馬新5系國產長軸距版已於今年亮相北京國際車展
緊隨奔馳的步伐,今年8月5日,華晨寶馬新5系長軸距版正式上市,共推出包括523Li豪華型、528Li豪華型、535Li豪華型和535Li行政版在內的四款車型。這同樣是一款專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車型,驚人的3108毫米軸距顯然是為了滿足大量有著「以大為美」購車訴求的中國消費者,其鞏固優勢、再創輝煌的目標昭然若揭。
英菲尼迪旗下車型命名原則:
英菲尼迪的命名原則與奔馳類似:數字代表發動機排量,字母代表類型。其中G代表緊湊級豪華車、M代表中級豪華車、Q代表全尺寸豪華車、EX代表緊湊級交叉型車、FX代表中級交叉型車、QX代表全尺寸SUV 。另外,如果車型代碼的末尾有「x」則表示它是四驅款。因此M37即為擁有3.7升排量的中級豪華車。
英菲尼迪命名歷史上唯一的例外是全尺寸QX4,1997-2000年版的排量是3.3升,2001-2003版的排量是3.5升。
登陸英菲尼迪官網連結:http://www.infiniti.com.cn/
預約試駕連結:http://www.infiniti.com.cn/shopping_tools/registervip.html
本文來源:網易汽車綜合 作者:尚舞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