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圓明園十二銅首之一的馬首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進行了《百年圓夢——馬首銅像回歸展》展出,在全國引起了熱議,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去參觀。這是馬首銅像在1860年唄英法聯軍搶走之後,經歷了160餘年的輾轉,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馬首銅像是由澳門賭王何鴻燊先生用高價拍得隨後捐贈給祖國的,這是何先生向祖國捐贈的第二顆圓明園十二生肖銅首,在之前還捐贈過豬首銅像。
看著馬首銅像靜靜地被放置在展廳中央,他還是那麼的精美,他的身上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匠人的心血。但同時,身首分離所帶來的斷茬兒也向我們訴說著那一段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今天我們就回到160年前的圓明園,看一下當時的西方暴徒到底做了什麼樣的暴行;了解一下當時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的英法聯軍到底有多少人;分析一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正目的和他們找了一個什麼樣的理由來掩飾他們的無恥行徑。#馬首回歸圓明園#
在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堅船利炮的英軍所嚇倒,與其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進入了近代,也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的黑暗時期。自此以後,西方列強在中國開始橫行霸道,掠取了大量金銀財寶與資源,並且販賣鴉片,毒害了許多我中華同胞。到了1856年,英國不滿足於之前的特權以及想要獲得更多的好處,於是聯合法國、美國、俄國想要發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最終英國出兵4600餘人,法國出兵1000餘人,俄、美兩國在國際上積極造勢支持英法兩國的軍隊,對清政府宣戰,一路打到天津佔領大沽口,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最終,無能的清政府與英法聯軍和談,最終於英、法、美、俄分別籤署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
籤訂這些條約的時候是1858年,然而兩年之後,英法等西方暴徒的胃口逐步增大,對天津條約的內容部有所不滿,到1860年7月,英法聯軍又將戰艦開到天津大沽口外,派代表與清政府商談《天津條約內容》,要求更換條約內容。當時的清政府補進軟弱無能,而且對於外交更是一竅不通,僧格林沁等人認為帶隊來談判的巴夏裡是聯軍統帥,本著擒賊先擒王於是用計將談判代表團扣押拘捕,並關押在刑部大牢和圓明園中,對這39名代表進行了毒打虐待,逼著巴夏裡退兵。這39人最終到被釋放的時候只剩下了19人,而且都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這一行為更給了英法聯軍以藉口,於是這一次額爾金和葛羅所率領的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從大沽口登錄,一路打到北京城。鹹豐皇帝嚇破了膽,帶領著妃子、親王、隨從等一路跑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只留下了「鬼子六」恭親王奕作為談判代表和談。
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後,直指圓明園,並出了告示如下:「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他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而圓明園是清朝皇帝的私家園林,所以為了報復之前虐待使者的仇恨,於是決定搶劫圓明園。
更可悲的是,當時的大部分平民百姓認為這和他們無關,不管是誰做皇帝都於己無關,根本就沒有民族意識。僧格林沁等人在英法聯軍攻打過來時稍作抵抗就撤退了,英法聯軍幾乎沒遇到抵抗就到了圓明園,直到到了圓明園賢良門內時,遇到二十餘名技勇太監,才遇到了抵抗。這二十餘人「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最終寡不敵眾,任亮等人以身殉職。可悲可嘆,大清的軍隊四散逃逸,忠勇反而不如這些宦官。
在攻佔圓明園後,英法聯軍開始了大掃蕩,瘋狂的掠取財物,被搶走的古董書畫、金銀首飾不計其數,十二銅首在當時還不是其中的貴重之物,相比於它們,從商周開始流傳下來的各代古董文物、奇珍異寶是更加珍貴的。當時的英法聯軍強紅了眼,能帶走的帶走,帶不走的就毀掉,他們為了家具上的寶石,不惜砸爛家具把寶石摳下來帶走。
在搶掠一空後,英法聯軍為了掩蓋其搶到的罪行,額爾金下令在圓明園縱火,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將這座世界級的園林化為灰燼,園內建築悉數毀盡,僅剩下一些殘垣斷壁。除了建築被燒毀,在大火中,有安宮的太監、宮女、工匠等三百多人被大火燒死,英法聯軍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落後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啊。軟弱無能的清政府再受了如此大的損失後,選擇的卻是一味的妥協,他們與英法俄美籤訂了《北京條約》,將九龍以北的大片國土割讓,還賠償了1600萬兩白銀,喪權辱國啊。當時的西方列強所實行的殖民政策就是一套強盜理論,正如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說:「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而今天,「馬首」銅像回歸了祖國的懷抱,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今非昔比,不會再有任何一個國家敢於欺辱我們,一個強大的中國正崛起於世界之林,只有這樣的強大才能保護著我們的國寶不再被惡人所搶,我們的民族不再被歹人所傷害。「馬首」的回歸,見證著祖國的強大,也讓我們更加銘記了那一段悲慘的歷史,曾經的事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以史為鑑,銘記歷史,面向未來。
本文由星漢小生原創,想了解更多歷史故事,請關注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