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潘建偉表示,這一成果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基於「九章」的「高斯玻色取樣」算法,未來將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那麼近期在量子應用領域取得輝煌成績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究竟是怎麼樣的一所學校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安徽合肥, 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率先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C9」大學和「華東五校」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共11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分別是: 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分別是: 天體物理、地球化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A+學科7個,分別是:地球物理學、物理學、天文學、科學技術史、核科學與核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化學。
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期所取得的一些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
1.首次利用糾纏測量實現量子定向
2.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激發態載流子複合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3.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二氧化碳光致還原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實現量子態在非相干操作下的轉化
5.在單分子拉曼成像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提出掃描拉曼埃分辨顯微術
6.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再次發表長文綜述
7.在抗腫瘤超聲動力敏化劑領域取得進展
8.實現超越標準量子香農理論的量子通信
當然我們是看不太懂,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過我希望你或者你的孩子在未來能看懂,並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