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網際網路電商的後起之秀拼多多也未能免俗,於近期低調上線了「多多錢包」測試入口,雖說目前還處在內測階段,只有部分用戶可以使用,但拼多多對於擁有自己支付方式儘快實現商業閉環的野心實在是捂不住了。做大做強的網際網路公司在攢下了交易流量用戶之後,就想要推出自己的支付方式,將流量徹底變成存量的想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家兩家這樣做了,早期的京東現在越幹越大,近幾年的美團、滴滴也都有所嘗試。
有意思的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去年曾表示:「現階段我們會把重心更多的放在用戶身上,不會被其他的競爭者所幹擾而去盲目拓展商品品類、過早的進行商業變現或是進軍金融服務領域。」一年多過去了,黃崢終於還是帶著拼多多進入了行動支付領土。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
如今的網際網路行業早已不像當初那般神秘,發家的業務可能千姿百態,但事實證明,所有做大做強的網際網路大廠們最終都會踏上金融領域的漫漫徵途。撇開阿里騰訊美團滴滴這樣網際網路基因深駐的巨頭不談,連小米這樣具有網際網路基因的硬體終端廠商,在線上自營店開遍電商平臺的同時,也下手搞起了小米金融。
至此,拼多多開放「多多錢包」測試入口,也就不那麼意外了。早在今年1月23日,陳磊借旗下控股的上海易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之手,認繳出資6283.99萬元,獲得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50.01%的股權並完成工商變更,正式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可別小瞧了付費通的來頭,據悉,成立於2003年的付費通在2011年就已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與支付寶、財付通都是首批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機構。其業務範圍涉及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可以說是第三方支付裡的「全牌照」存在,資質十分優秀。
拼多多通過收購拿到支付牌照後,就已經一隻腳踏進了支付行業的局,另一隻腳完全進來也只是時間問題,如今的多多錢包上線也只是個明面上的開始。根據拼多多的介紹 ,「多多錢包」其實就相當於淘寶上的支付寶、微信上的微信支付。
功能上看,目前,多多錢包僅支持充值、提現等初始功能,不過區別於多數App在綁定支付過程中遇到的輸入銀行卡號等流程,在多多錢包內點擊綁定的銀行卡後,如果在手機上已經安裝了被綁定銀行的App,拼多多後臺可直接關聯進入完成「快捷支付」籤約,接著,無論你是在拼多多上領取的活動紅包可以免手續費提現到銀行卡,還是支付時可以享受到的隨機立減或返現等活動都是拼多多為了吸引流量客戶而採取的商業受惠手段罷了。
(截圖源自拼多多客戶端 侵權即刪)
7億用戶樂意買單嗎?
上個月,拼多多發布的本年度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平臺年度活躍買家突破7億,達到7.313億,同比增長36%。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增長了4810萬。作為剛剛成立五年就已經躋身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後起之秀來說,拼多多7億的活躍買家數確實讓業界眼紅。
但大家多多少少也都自願或迫於人情踩過拼多多的坑,百億補貼或許是真實在,但砍價免費拿和天天領現金確實是荼毒了不少想佔便宜的消費者,以一傳十十傳百的速度迅速蔓延,拼多多客戶端的下載量就在不斷幫朋友砍價的過程中逐步飆升。
但不得不說,拼多多是成功的,無論是從營銷還是從受眾,拼多多確實打下了一片天。有人說拼多多能有如此成就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真的懂得「到群眾中去」,我們選擇線上購物最大的原因無非是足不出戶就能貨比三家,找到質量差不多而價格佔優的商品,而價格正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整個購物過程中最為看重的存在,拼多多的崛起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利用或補貼或拼單或返現的形式,加之遍地撒網的宣傳方式,就這樣在電商「貓狗大戰」的縫隙中走出一條大路來。
從打價格戰絲毫不怕的百億補貼,到社區團購也能分得一杯羹的多多買菜,再到如今結帳都幫你準備好的多多錢包,拼多多的野心可不止是當一個「拼的多省的多」的電商平臺那麼簡單。
消息來源:36Kr 分析來源:新浪財經 騰訊網 鳳凰網財經 同花順財經 行動支付網 經理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