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今天有兩條新聞很有意思,說的都是「樹新風」。一則是新華社的,原標題是《山東鄒城一村結婚新風,不要彩禮一桌只一菜》,記者寫的是一位部隊戰士的婚禮,原文:「所謂一頓飯、一碗菜,就是只有新娘的娘家人能享受一桌10個菜的待遇,這10菜加起來也不超過200元。新郎家的親朋只吃一頓午飯,每桌也只有一碗菜,比如今天的是燉排骨蘑菇,大家吃得都很香啊。」
看到這個新聞,你是不是一口水噴到手機上?那麼我們看同樣是樹新風的第二條新聞,昨天央視網的消息,原標題《農村鄉親隨禮不超過100元,這個可以有》,說的是2017年1月6日,河南省欒川縣下發《關於在全縣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主題活動的通知》、《關於「加強紅白理事會建設推動移風易俗」的通知》,明確了紅白事參照標準。禮金標準方面,本村鄉親隨禮一般控制在50元之內,最高不超過100元。
雖然以縣裡下發文件的形式「規範」隨禮,總讓人感覺怪怪的,但我想肯定比前一條新聞山東那家靠譜。那麼,你們那現在結婚的紅包行情是多少?歡迎大家在評論中「比拼」一下,看看哪裡的「紅色炸彈」威力更大。
先說說上海吧,我想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關係,去參加婚禮沒有1000元肯定是拿不出手的。所以如果你的年齡40左右,在機關擔任個一官半職,孩子尚在中學,離結婚還早得狠,沒啥喜事好請紅包只出不進,而單位又年輕人多的話,一到過年過節,這個錢包是肯定會出問題的。
所以我就很感謝以前的單位,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同事間一律不準送紅包。碰到單位年輕人結婚,單位號召所有有空的人都去參加,去多少人佔了多少位子,這個「單子」單位給買了。所以熱鬧也熱鬧了,大家也不用擔憂自己的錢包了。
說到樹新風,我覺得我們浙江永康老家最近流行起的婚禮「只收祝福,不收禮金」很時尚,也很有人情味。我被邀請去參加過幾次婚禮,都是在請柬上註明了這句話,婚禮宴會廳沒有新郎新娘站臺,也沒有「帳房先生」收帳記帳。錢多的多請幾桌,菜搞得好點;錢少的就少請幾桌,菜普通點。凡是受邀請的,就是讓你送祝福的,免去了禮金的你來我往,大家都輕鬆。
有感而發是因為覺得只有一個菜未免太「極端」了點,限額100又感覺「一刀切」不太近人情。我說的這兩種「新風」,絕對值得各地借鑑。您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