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硬核年。
比如:一開局的疫情。
比如:1月27日一大早看到新聞,科比意外去世。
一代巨星隕落,無數人的青春啊!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失去。
有時候我們還沒來得及好好告別,就要說再見。
記得小時候,我養的一隻貓,有一天她就那麼離開了,再也沒回來。
記得高考前,老師和我們說:現在你們是同學,以後可能再也見不到了,最近這幾天好好珍惜。
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好失去造成的內心的哀傷,它會留在體內,心裡的疾病造成身體的疾病。
某種重要的情緒產生了,你拒絕接受,絕對地拒絕接受,並把它極力壓制到潛意識中去,你成功了,你似乎不再受這一情緒的困擾,然而,這一被壓制的情緒通過身體表達了出來。也許,癌細胞便是身體對這一被徹底壓制的情緒的表達。
--武志紅《身體知道答案》
為什麼我們討厭失去?
我上網翻了很多資料,大約為如下原因:
因為在乎,才擔心失去。說明對方在你內心深處佔有一定的位置。
因為自己在雙方的過往中有很多快樂的體驗,自己付出了很多,為當時的自己感覺惋惜。
因為失去,這可能代表我不夠好。而我不夠好,讓自己覺得備受煎熬。
我好後悔,我當初還可以做更得更好的,為什麼我當時是那麼差勁的自己!
我們害怕失去,因為我們深信,我們得到的已經是最好的。
終於明白,人最大的悲傷不是得不到,而是捨不得。
--電影《悲傷電影》
今天,簡單分享一下:如何處理內心的悲傷?
我幾年前上了《愛的能力》心理學課程,其中幾課專門針對處理內心的負面情緒。
最近幾年的時間都在持續踐行,希望這個方法對你有用。
下面,以我當時處理失戀後內心的悲傷為例說明。
01記錄
第一個階段:記錄
記錄時間、地點、事件和感受。
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的什麼事情,我當時的感覺:難受?鬱悶?生氣?……等等
這一個階段,不管自己內心什麼情緒,一一記錄下來。
記得當時,我特糾結的就是:明明可以繼續在一起的,為什麼會分開呢?為什麼老天要這樣對我?
有的人可能覺得:「不就是分個手嘛,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因為我們每個人對同一個事情的認知和承受力不同。
02宣洩
第二個階段:宣洩
想像是自己寫給對方的一封信,反覆讀信進行宣洩。
這一階段的宣洩,主要是為了釋放自己的哀傷情緒。
相比壓抑,宣洩有利於事情從心裡真正的放下。
壓抑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病態社會心理。
心理學上專指個人受挫後,不是將變化的思想、情感釋放出來,轉出去,而是將其壓抑在心頭,不願承認煩惱的存在。
壓抑能起到減輕暫時焦慮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變成一種潛意識,從而使人的心態和行為變得消極和古怪起來。
這個階段的宣洩,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的主觀感受,是自己相信的事實,而不一定是真相。
心理學家麥基說:「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或想法時,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繼而就會去現實中搜尋相關信息,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什麼是確認偏誤?
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個東西了,就會尋找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選擇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其他不利信息),並按照支持自己的想法或邏輯來解讀獲取的信息,從而推導出一個符合自己意願的事實或真相。
其實這個事實或真相是武斷的、片面的,所以心理學家稱之為「確認偏誤」。
03分析
第三個階段:分析
冷靜下來,認真思考。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當時的人和事,分析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
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找到事情的真相,分析給自己帶來什麼意義。可以給以後的生活,帶來什麼幫助。
緣來緣去,萬法自然。
要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人和事,都是有意義的,是需要自己去接納和改善的。
以上,就是3步策略,歡迎交流探討!
梁實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晏殊說:「滿目青山空望眼,勸君惜取眼前人。」
珍惜擁有,坦然得失,願你我都能活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