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學錄取新生的季節,每到這個季節,總會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是因為被心儀的大學錄取,憂是因為遺憾落榜。其實,對於學生而言,成績並不是唯一通往大學的途徑,部分特別優秀的學生是會被頂尖的學校「破格錄取」的。自高考恢復以來,幾乎每年都有被破格錄取的「怪才」、「奇才」。
比如曾任清華校長的羅家倫、一代大師錢鍾書、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一代才女張充和……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也是一位「怪才」。他高考專業第一、外語0分,被破格錄取,進了中央美院油畫系研究生班。他就是現代著名的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陳丹青。
家道中落後被迫去鄉下求生
陳丹青,1953年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自幼的他就喜歡畫畫,並且心懷一個「畫家夢」。他的父親陳兆熾見他那麼的喜歡畫畫,就充當起了他的啟蒙老師,引導他熱愛文學、熱愛藝術,教他文藝理論。
可惜好景不長,在陳丹青4歲的時候家道中落,所有家裡的文學作品、畫冊都被一掃而光。沒有了畫冊臨摹,陳丹青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悶悶不樂的。在上世紀60年代,油畫顏料可以說是一種奢侈品,很少人可以用得起,陳丹青家卻用不起。
所以,陳丹青一直都只是玩玩水彩,到了中學時期,他才算真正的接觸油畫。那時候,全國的工廠農村都會畫巨幅的領袖像,每次中學美術老師去幹活兒,陳丹青都會跟去打下手,待活做完了,那些剩餘的顏料畫筆就歸他所有了。
就這樣,陳丹青白天跟隨老師去畫人像,晚上回來就臨摹各種作品。可那樣的日子就持續了兩年,陳丹青被註銷掉了上海戶口,之後被迫來到鄉下,成為了一名「知青」。
在生活中磨練畫技,一躍成為國內知名的「知青畫家」
那一年,陳丹青16歲。狹小的房間,一張床,一個油燈,這對於在上海石門一路老弄堂長大的陳丹青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在那住的第一個晚上,陳丹青與另外兩名夥伴擠在一張床上,幾斤重的老鼠在他們蓋的被子上竄來竄去。
那一晚,陳丹青都沒能合上眼睛,到了第二天清早,他早早地起了床,點上了一支煙,看著眼前的秧田,腦子一片空白。接下來的日子,陳丹青每天重複地做著插秧、挑擔子的苦活,對於城裡長大的他而言,那是一段很絕望的記憶。
在那個年代,很多的知識分子都因為水深火熱的勞動而荒廢了自己的學業,可陳丹青沒有放棄自己的畫家夢,一直堅持在忙碌中抽出一點空閒的時間自習繪畫。或許,對於那些活在水深火熱的知青而言,陳丹青算是一個幸運兒。
在他20歲那一年,就因為過人的畫畫技術而被調去了江西出版社連環畫學習班。在那,他不僅不用做那些苦活,還可以天天畫連環畫,這讓他感到十分的高興。在出版社的陳丹青,逐漸開始嶄露頭角,在短短的一年裡,就出版了《邊防線上》、《飛雪迎春》等一系列大獲好評的連環畫。
一年之後,陳丹青被調去了省裡的油畫創作班,開始了革命油畫的創作;後來,他又輾轉到蘇北插隊,開始大型油畫的創作。自那之後,陳丹青就開始一路的「高歌猛進」,一幅大型油畫《給毛主席寫信》,引起了國內油畫界的陣陣騷動,之後更是憑藉《淚水灑滿豐收田》以及《進軍西藏》,一躍成為國內知名的「知青畫家」。
專業第一、外語0分,被中央美院破格錄取
1977年,國家在各大報刊上刊登了恢復高考的消息。那一年的冬天,將近570萬的考生走進了被封閉了許多年的高考考場,可能是出於時間的問題,陳丹青並沒有參加第一年的高校招生,而是選擇了第二年。
1978年,陳丹青走進了高考的考場。當時陳丹青報考的專業是油畫,作為國內知名的油畫家,這簡直是小菜一碟。真正讓陳丹青感到棘手的,是那一門外語。那年高考外語考的是英文,可陳丹青自小就沒有學過英文,連有幾個英文字母都不是很清楚,詞彙就更不用說了。
那一年高考,英文並沒有列入高考的正式科目中,而是作為一門參考科目。對於非外語專業的考生而言,英文考分僅作為一個參考,是不計入錄取總分的。可畢竟是一個科目,怎麼說也是要考的。就這樣,陳丹青極不情願地走進了外語考場。
拿到了考卷的陳丹青,不知如何下手,畢竟那一個個英文字母對於他而言就是一個個陌生的符號,整份考卷堪比天書。在呆坐了十幾分鐘後,陳丹青在考卷上寫上了12個字「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懂英語」,之後起身離開了考室。
不久之後,陳丹青就收到了中央美院油畫系研究生班的錄取通知書。或許,陳丹青也沒能想到自己能以專業第一、外語0分的駭人成績,被中央美院破格錄取。
進入中央美院的陳丹青,始終保持著老實做人的本分,無論是填寫學歷,還是其它重要的資料,他只填小學畢業。美院的老師曾多次提醒過他不可以那樣填,可陳丹青表示自己確實是小學畢業。此外,他還多次表示自己無論是在繪畫還是寫作,都不會說謊話,更不會作假。
雖然外語0分,但一點沒有影響到陳丹青的油畫創作,也沒有影響到大眾對他的油畫的喜愛。自2001年以來,陳丹青的作品總共拍賣了2.4個億,平均下來約是45萬一平尺,這價格放在國內外,都是數一數二的。
其實,類似於陳丹青這種「破格錄取」的名師大家,歷史上有很多,尤其是在高考恢復的那幾年。在他們身上,無一例外的,都是有「一技之長」的,而這,也是他們能夠發光發亮的原因。所以,一個要成功,必須要自己行,其次才是別人說你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