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聲音】潘復生: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科技新飛躍

2020-12-27 澎湃新聞

【全國兩會·聲音】潘復生: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科技新飛躍

2020-05-21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吃個橘子!」潘復生代表從書堆裡探出頭來,順手拿起一個橘子,熱情地招呼記者。他頭銜眾多,著作等身,談話時卻仿佛一位老大哥,風趣平易。

切入正題之前,潘復生代表還饒有興致地帶我們看看他的科普產品——他曾經組織編寫的一套科普書籍。看標題就知道,這是一套深入淺出的書,共有十二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翻開其中一本《鶴舞凌霄:中國試飛員筆記》,沒有拗口的名詞,沒有生僻的概念,多是通俗易懂的故事,不乏詩情畫意。

潘復生代表一直關心科普工作,「多一個權威的信息來源,就會少一些科學謠言。」他認為,科研工作者有責任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尤其是此次疫情期間,公眾對科學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科研工作者應當為社會做出貢獻。

作為科研工作者,潘復生代表最關心的還是科技創新。在他看來,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有著明顯的制度優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而科技創新恰恰需要這樣的制度,整合零散的科技資源,組織「精兵強將」,攻堅克難,突破瓶頸。「兩彈一星」就是得益於這個優勢。

時任科技部領導調研實驗室,潘復生代表(前排左二)陪同

當前,我國的高鐵和5G發展迅速,成績喜人。不過,潘復生代表仍有擔憂,「目前,科研領域項目仍然較散,資源不夠集中,以致科技突破不夠多。」他認為,科技計劃體系是保障科技創新的重要一環,應當更加聚焦部分重點項目,推動實現突破。

要實現科技創新,基礎研究十分重要。潘復生代表認為,「基礎研究三五年往往出不來成果,卻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不能拿『硬時間』來卡成果。」因此,對於基礎研究,不能急於求成,應當改進考核方式,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人員待遇,讓科研人員潛心做研究,支持其自由創新。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文件,如何更好落地?潘復生代表認為,各地需要出臺相應配套措施,細化規章制度。比如對如何評價科技成果轉化,應當把握好「度」,區分類別制訂「數量+質量」的綜合評定體系。在不同政府部門之間,還要加強協同,確保政策貫徹落實。

潘復生代表正在和學生們交流

「中華民族有著燦爛的歷史,也一定會創造輝煌的未來。」潘復生堅信,只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我國在科技領域一定能夠實現新飛躍。

身在重慶,潘復生還經常思考重慶的發展問題。這次兩會,他還建議國家支持成渝地區建設西部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為產業轉移提高技術保障,優先在成渝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一類創新平臺,打造西部創新資源集聚地。

在潘復生代表辦公室隔壁,有一間辦公室,裡面裝著他的「鎂」夢。多年來,潘復生代表致力於鎂合金的科研和應用,成效顯著。他創建的國家鎂合金工程中心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鎂合金研究機構,創辦的《鎂合金學報》(英文版)已成為世界有重要影響的頂級刊物之一,組織建立的國家鎂合金產業基地實現了「產學研用」的無縫連結,有力推動了鎂合金產品在汽車等領域規模應用。

防控小貼士

洗手二字記心間!

到單位第一時間洗手;吃東西前先洗手;到過電梯間、食堂,回來記得洗手;外出回來,馬上洗手;接觸面部,特別是鼻孔與眼睛前,先洗手。

大家都在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重慶頻道

記者:劉新吾 常碧羅

原標題:《【全國兩會·聲音】潘復生: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科技新飛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
    (兩會速遞)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科技創新鏈的「根」是科學普及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 鍾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4日在北京談及科技創新時稱,中國增強創新能力需重視基礎研究,而推動科技創新鏈的根基是科學普及
  • 丁薛祥:充分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歷程和生動實踐充分說明,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一以貫之的而不是時斷時續的,是系統配套的而不是單一推進的。其成功實踐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高度贊同和擁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形成了寶貴的制度機制和重要的規律性認識。丁薛祥指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集中彰顯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越性。
  •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核心要義是什麼?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黨帶領人民長期實踐探索的智慧結晶,是我黨的一貫主張和優良傳統。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指出,在敵強我弱總格局下,贏得全局戰爭的勝利,取決於一個又一個局部戰爭的勝利,而打贏局部戰爭的法寶是變總體弱勢為局部強勢、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 集中力量辦大事何以成為顯著優勢(大家手筆)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鬥爭中,全國上下一心、全力應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成效,再次證明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同時,這也引發人們深入思考:集中力量辦大事為何必然並能夠成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全國人大代表潘復生:對創新源頭研究給予更多重視,建議設立自由...
    「自由的學術研究是新技術特別是顛覆性技術的源頭,應該給予充分保障。」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潘復生,近日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設立自由創新示範區,對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研人才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持,營造免幹擾的創新環境。
  • 潘復生代表:完善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資料圖)   正義網北京5月28日電(記者胡玉菡)「創新型國家建設已成為我國的當務之急5月2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國家近幾年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創新的文件,效果已開始顯現,但我國科技創新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潘復生代表指出,低水平重複研究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單個項目一般經費都不多,難以聚集核心力量、集中大量時間做項目研究,因此很難突破國家急需的重大瓶頸技術。
  • 青年談:如何理解「集中力量辦大事」
    就「社會主義」而言,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就「集中力量」而言,黨的領導是團結凝聚全黨全國力量的「主心骨」;就「辦大事」而言,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我們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巨大理論優勢、政治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優勢,我們黨所擁有的真理力量、道義力量,都決定了黨的堅強領導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關鍵。
  • 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以最短的時間保障了最大群體的利益|求知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貫穿了新中國70年發展的全過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何以成為我們的制度優勢?又對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啟示?長江日報「求知」就此採訪了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馮兵。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只有中國可以!」
  • 「集中力量辦大事」彰顯巨大優越性——從抗疫鬥爭中汲取奮進力量...
    正在進行的這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毫無疑問,疫情防控是我們最近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
  • 青年大學習:「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上周,全國「兩會」在北京勝利閉幕。來自全國各地,代表各族人民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匯聚一堂、共商國是,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民法典、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等文件,圍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決戰決勝目標任務,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這是我國民主政治的生動實踐,也凸顯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歷史經驗成就中國之治
    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成就生動地證明,中國共產黨立足人民立場,依靠集中力量、組織動員群眾辦大事辦好事辦實事的制度優勢,辦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演繹了改天換地的宏偉篇章。除舊布新,千頭萬緒,但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有條不紊地沉著應對,初步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執政伊始就具有的卓越政治優勢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順利完成是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重要體現。
  •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聽聽上海市宗教界的聲音
    慧明(市佛教協會會長、靜安寺方丈)全國兩會已圓滿落下帷幕,上海市佛教協會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夯實工作基礎,發揮團結引領的作用。定慧(市佛教協會副會長、沉香閣住持)全國兩會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改革開放再推進,科技創新促經濟,實事工程惠民生,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為奮鬥目標,是一次凝心聚力、堅定信心、催人奮進的大會。
  • 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 題:從2018年全國兩會看民生「新獲得」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碩、韓潔、李勁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群眾最關切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
  • 吉林建築科技學院青年學子熱切關注全國兩會召開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國季)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分別於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開幕。吉林建築科技學院青年學子熱切關注全國兩會召開,向兩會表達期待,向偉大祖國表達祝福!
  • 集中力量辦大事
    截至今年9月,全國832個貧困縣累計統籌整合使用各級財政涉農資金規模超過1.5萬億元,每個貧困縣年均整合資金規模超過3.6億元,為各地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以前申請項目要看資金性質和項目要求,發展產業也是『打補丁』式的,想要在村裡集中推進一個大工程、大項目比較困難。」在村支書劉足華的記憶中,長路村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這樣的發展窘境。  「打補丁」曾經是不少貧困村的發展常態。「以往財政涉農資金使用過於分散,這個村修個橋,那個村修個路,導致財政資金只能『撒胡椒麵』,無法推進貧困村整體發展。」
  • 聽,喬旭委員全國兩會上的好聲音...
    5月28日下午,隨著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勝利閉幕,今年全國兩會圓滿結束。會議期間,喬旭校長認真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積極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相關立法草案,為高等教育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充分履行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委員職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
  • ...第九季第四期答案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青年大學習目前更新到第九季(制度自信)的第四期,這一期的主題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下面小編分享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四期的答案。  青年大學習第9季第4期答案(「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 不同尋常的兩會 萬眾一心的力量——寫在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不同尋常的兩會 萬眾一心的力量——寫在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新華社記者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在京召開;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在京召開。遼陽石化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雪峰代表說,今年的兩會既會布局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也將傳遞謀劃「十四五」的有力信號,為企業轉型、創新指明方向。「落實兩會的政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將極大增強中國自信,讓全體人民以更大鬥志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金李說。
  • 黑龍江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師生熱議2020年全國「兩會」(一)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2020年全國「兩會」拉開了大幕,非同尋常的全國「兩會」是信心加油站,也是築夢新起點。「兩會」開幕期間,管理學院師生通過多種形式收聽收看「兩會」盛況,迅速掀起學習「兩會」精神的熱潮,廣大師生還結合自身實際暢談感受、體會、收穫,圍繞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討論管院人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