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山外國語學校,保持了雲陽中考的第一名,高於第二名40-50分,連續十二年。新創辦的浙江武義新紀元學校,一年時間,全縣統考,全縣的前十名都是我們的學生,全縣前100名裡面有80位,五大學科平均分高於第二名125分。
四川廣元外國語學校,在清華、北大等雙一流名牌高校自主招生初審通過的基礎上,連續三年高居廣元市第一名。
重慶市中山外國語學校被清華大學授予「2018年生源中學」的稱號。
近幾年統計,每年集團下有10來位同學考上清華、北大和位居世界30強的頂級高等學府。
我們感覺到好的背後是促進了整體教育的和諧發展。比如說瑞安這所學校,記得2014年瑞安中學一本率66%,新紀元2015年創辦的時候,三年之間促進了瑞安中學一段率87.8%,形成了良性的發展,這就是民辦教育的貢獻問題。整體瑞安的高中段教育大幅度提升。2014年,瑞安市一段率的學生,那時候叫一本率,大概是600多人,現在不含藝術生,已經達到了1300多人的數字。
從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優質教育,轉向精英教育,在這樣的一個七年發展過程中,我們開展貫徹差異化教育、多元化發展理念,打造多種綜合素養精品課程。比如說我們的哲學課程、科技創新課程、戲劇課本、中西融合的STEAM課程跟藝術鑑賞的課程,對孩子綜合素養的培養、綜合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學生這種邏輯、思辨能力發生了極大地改變跟提高,能力顯示的比較顯著。
綜合素質教育藝術類生兩年內省一級以上所獲得有62項,科技類,包括專利、小製作,兩年內獲得了556項,體育內獲得了44項,總的兩年內獲得各項662項。
新紀元的發展得益於溫州,所以新紀元也承擔了教育的扶貧與慈善事業。十二年幫助貴州畢節地區納雍等四縣,累計投入資金2600萬。我們幫扶貴州畢節的納雍縣貧困家庭學生總共累計十二年488名,其中已經有269名學生已經畢業,參加高考。這些學生在我們集團旗下的四川廣元學校讀書,回到貴州納雍進行高考,本科率達到100%,一本上線率98.5%,有4人考上了清華、北大。十二年來,投入的金額比較大,特別是成果比較突出,激勵我們繼續努力繼續做這個扶貧工作。
十二年來,這個縣有60名老師在我們集團掛職,輪崗掛職,現在都是承擔了納雍縣主要的骨幹教師跟幹部。我記得納雍縣的副縣長也是這60名之一,被我們進行這方面的幫扶工作。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將近250名各類專家來在這地方開展了100多期的培訓,涵蓋大概達到上萬人次。由於納雍的扶貧做的比較好,後來我們就輻射到貴定、織金、大方三個縣,在做這方面工作。
扶貧的第二件事。2010年,我們在中華慈善總會旗下設立了100萬的教育基金,這個基金主要是研發《慈善讀本》,讓《慈善讀本》進校園,這項工作通過線上線下了互動,已經進入到1000多所學校,這個主要中華慈善總會在推廣,惠及到的學生有80多萬學生。
2016年,我們在上海慈善基金總會有設立了「博愛新紀元」的慈善基金會,首期捐了316萬元,同年12月再次捐款400萬元。這部分的錢主要核心是在貴州納雍貧困學生的資助問題,即剛才向大家匯報的2600萬的其中之一。
2018年,籌集愛心圖書5萬2千冊,捐贈給貴州貧困學校,建立了20所圖書館。
特別令人難忘的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青川中學全部倒塌,這部分學生就沒辦法再繼續迎接7月4日的高考,不能集中學習,對這些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當時地震背景之下所有的學校都是危房,新紀元在這個震區創辦了一所學校,在當時設計的時候就是設計8級抗震。
比較榮幸的是我們影響不大,政府要求我們能不能為這些青川中學的孩子提供這樣的一種集中學習的環境、提供這樣的場所,當時我們學校也有幾千名學生,我們的老師在這一場地震中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能不能承擔他們很猶豫。地方政府給我打電話的時候,後來我們想,當地震發生的時候,所有的學校都是公共場所,沒有什麼可拒絕的,當有能力的時候就得去擔當,所以我們第一時間接到任務以後我就布置指示學校去承擔了這項任務。
由於在安置過程中比較突出,836名學生安置在我們學校,那時候的中央電視臺、鳳凰臺都跟蹤報導,所以在整個地震救災、重建、安置過程中,一不小心我們學校還被國務院授予了「抗震救災先進單位」。新紀元同時也籌集了100多萬的善款,捐建了一所希望學校。
成績都源於改革開放,源於溫州在民辦教育領域先進的政策舉措。溫州在理解國家相關民辦教育政策的基礎上,立足於本市的具體情況,加以延伸,制定出符合本地發展現狀的政策,形成鼓勵民辦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機制。
我想對溫州的民辦教育提出三項建議:
第一,溫州作為全國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區,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教育應給予更多的尊重,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消除源於以往的某一些偏見和歧視。
第二,切實執行、落實好「1+9」文件精神和具體政策,特別是教師流動政策、經費保障政策等等,要予以民辦教育以更充足的底氣和信心。這是保障民辦教育持續良性發展的關健,
第三,要制定溫州民辦教育新一輪發展規劃,以正確的質量觀為指導,鼓勵辦一批優質民辦學校。在以質量為本的良性競爭中,實現民辦學校的優勝劣汰,促使溫州的民辦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