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7月27日報導(記者 張軼群)隨著日前R16標準的凍結,5G主要技術框架更加完善,而5G「三大場景」實現全覆蓋,也意味著物聯網時代進入全新階段。
在上周舉行的高通5G物聯網生態合作產業峰會上,多位參會嘉賓表示,掘金物聯網時代,實現5G賦能千行百業,重要的理念是共創和共贏,需要網絡、晶片、終端、軟體、應用等眾多廠商的共同努力。
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應用市場以及5G的廣泛普及,運營商、模組廠商以及軟硬體平臺合作夥伴等全產業鏈實現緊密的產業協作,對於推動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5G賦能行業存三挑戰
實際上,在去年6月我國正式發放5G牌照後。運營商就在積極推進5G網絡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以中國移動為例,截止目前,已建設超過14萬個5G的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了5G商用服務,發展了超過5500萬的5G套餐用戶,用戶的發展速度超出預期。
而在5G賦能行業方面,中國移動聚焦5G智慧工廠、智慧電網、智慧鋼鐵、智慧港口、自動駕駛等15個行業,推出系列的5G應用場景。同時今年5月,中國移動也啟動了5G行業終端的揚帆計劃,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終端模組產業的成熟。
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技術部副總經理崔芳指出,5G行業發展的瓶頸主要集中三個方面,終端不成熟、規模小和成本高。
崔芳進一步指出,B端幾乎所有的終端都有高定製化需求,工業智能網關上一毫秒的偏差,都會造成重大質量事故或產業損失。這就需要聚焦對終端有需求的經典場景布局產品,提煉出具有共性能力的類型產品,從而縮短終端產品的開發周期,擴大產品使用範圍。
崔芳表示,5G終端每一個案例都需要不斷更新解決方案和產品,這導致規模較小,加之5G複雜程度,進而帶來產品成本過高的問題。
在此情況下,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副總經理俞承志認為,推動5G賦能行業的發展,有三條舉措。
一是以5G示範項目為切入,引導合作夥伴接觸行業。二是以5G細分行業為抓手,助力合作夥伴深入需求。三是以5G能力體系為基礎,攜手合作夥伴規模拓展。
俞承志表示,中國移動正在構建終端加專網加平臺加應用的5G能力體系,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產品解決方案,行業終端作為應用的重要載體,是能力體系裡面的重要一環。需要聯合產業合作夥伴實現需求共同發現、產品共同創新、項目共同交付,最終實現價值共同創造,攜手打造豐富的5G行業終端體系,實現各行業從1到N的規模效應,為5G的規模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企業專網助力傳統行業升級
實際上,5G實現對於行業的賦能體現在眾多方面,通過搭建企業專有網絡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是企業實現信息化升級的主要手段。
比如在製造業方面,5G網絡具有超可靠低時延的特性,這對工業製造非常重要。再加上AI技術的應用,能夠支持非常多的可擴展能力、更靈活可靠的系統,為工業物聯網帶來重要變革。
愛立信研究室5G for Asia行業合作總監喬雷表示,從行業對於網絡的需求看,一是延展性需求,即在5G之前這樣的需求變存在,如工業網際網路。二是新興需求,涉及到區域性的重構和使能,即通過5G高性能的無線化,變成一種柔性架構。
這具體表現在三個類別:一是控制類,如雲化機器人、工業乙太網的無線化,以及大型設備的一些遠程操作;二是監測類;三是典型的移動性場景。
「5G要引入到行業的這樣的一個場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到5G的網絡架構如何去適應行業生產性環境,生產型內網它已有的網絡環境,不是說5G進來之後就要完全去推翻,而是說一個繼承性發展。」喬雷說。
以愛立信與奔馳合作的德國奔馳工廠5G項目案例,喬雷分享了在愛立信在5G專網方面的實踐。
據喬雷介紹,奔馳的56號工厂部署的5G商業專網,使用了愛立信的5G行業專網系統以及無線點系統。項目初期覆蓋2萬平米區域,現在網絡部署完成,未來會逐步擴展到整個工廠22萬平米的區域。
在專網系統中,包括產線的AGV以及汽車軟體灌裝,都能通過5G提供穩定的數據推送能力。此外,5G專網也能夠實現生產設備和工具的網聯化,隨時監測到生產設備的狀態。
中興通訊終端事業部MBB產品總經理副總裁白柯柯以同廣州智慧地鐵合作為例,介紹了中興通訊5G方案賦能行業。
白柯柯表示,傳統地鐵運營有三大痛點:監控視頻常堵塞、應急響應時間長、客流預測難度高。通過端到端的5G切片打造5G智慧地鐵,實現了精準定位,客流管理,智慧安檢,高速上網、應急救援等六大地鐵業務的線上運行,終端側,中興為廣州地鐵站提供了基於高通驍龍X55的支持網絡切片技術的5G模組VM9000和5G切片終端MC801A產品,實現了基於5G技術的地鐵場景應用,包括安保或者執行人員佩戴AR眼鏡的時候,通過801A提供的5G大寬帶,低時延的特性,對出入閘口的人員進行快速的身份識別,安檢人員檢查時完全釋放雙手提高效率。通過內置5G模組的4k的高清攝像頭,可以全方位的、無死角的監控地鐵全產品,解決了傳統地鐵視頻監控堵塞問題,提高了運營管理的效率。
共創共贏推動5G物聯網產業發展
在此次舉行的高通5G物聯網生態合作產業峰會上,高通宣布聯合20餘家領軍企業共同發起「5G物聯網創新計劃」,致力於從終端形態、生態合作及數位化升級三個維度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共贏。
高通產品市場副總裁孫剛認為,5G物聯網實現最大程度的賦能千行百業,有兩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共創,因為三大創新,包括行業終端,包括產業生態,包括社會轉型等等,每一類的創新都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家企業單打獨鬥能夠進行下去的,需要所有參與方的通力合作。可以看到今天每一個5G IoT的行業應用的成功案例,都是上下遊通力合作的創新,是典型的共創的結果。
第二個關鍵詞是共贏,因為三大創新的形成不是一個實驗室的結果,最終一定要是一個可商業化的結果。所有參與其中的廠商和組織,也應該獲得創新所帶來的紅利或者回報。這樣三大創新才是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的過程。
目前,在5G物聯網領域,高通與中國合作夥伴推出了眾多基於驍龍X55 5G數據機及射頻系統的物聯網產品。包括5G超高清直播背包、5G相機、機器人、工業網關、CPE等。
談及如何在5G物聯網領域更好賦能中國企業,孫剛認為有三點優勢:
一是高通的產品布局比較廣,全方位覆蓋能支持更多樣化的終端形態。 二是有全球的技術支持體系,因為數據機是一個需要日積月累、不斷完善的技術,需要在全球各個市場充分測試,而且在每個市場都有一些自己特殊的問題,只有在發現這些問題以後,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高通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早,積累也比較多,所以能夠幫助願意出海的合作夥伴降低在全球各地的技術準入門檻。三是高通的品牌是全球的品牌,這對合作夥伴在全球各地建立生態合作的關係和渠道會有很大的幫助。(校對/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