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民情「網際網路」打通援助「快車道」

2020-09-22 二三裡資訊定西

近年來,通渭縣緊緊圍繞「便民、為民、利民」原則,積極履行法律援助職責,促使法律援助工作向縱深發展,讓越來越多的社會弱勢群體「獲得感」大幅提升。

依託一窗一網,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

為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效,保證經濟困難群眾獲得法律幫助,縣法律援助中心著力打造窗口建設,搭建覆蓋縣域服

務的法律援助「連心橋」。依託婦聯、工會、人武部等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快完善社區及18個鄉(鎮)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體系,著力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等業務正式進駐依託縣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的縣級綜治中心,為來訪群眾提供集諮詢、代書、法律援助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窗口。2019年以來,先後累計受理訴訟類法律援助案件400餘件。目前,目前,縣法律援助中心已實現刑事辯護法律援助全覆蓋,做到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應援盡援」。

規範援助流程,開闢「一次性」辦結「綠色通道」

制定《通渭縣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規定》《通渭縣法律援助辦案經費管理辦法》,健全法律援助案件的申請受理、審查批准、指派等流程,保證法律援助工作管理有章可循;細化諮詢、代書以及刑事辯護各階段民事、行政、仲裁案件代理和非訴訟調解等案件的補貼標準,明確補貼程序,實行定額包幹補貼,為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經費保障;擴大援助範圍,對涉及城鄉低保、失業、五保供養、無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工傷賠償、見義勇為造成人身損害請求賠償或補償等案件的受援人提供無償審查;對盲、聾、啞、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軍人軍屬請求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救濟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以及為老弱病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闢「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優先給予法律援助,做到「當天受理、審批、指派」。

完善服務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法治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中心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無戶口人員親子鑑定及時納入法律援助,全面開展司法鑑定法律援助工作,並對行動不便有實際困難的受援人,由中心聯繫鑑定機構下沉基層免費開展上門服務,形成了集受理、審批、上門完成查體、血樣採集等工作於一體的服務體系,徹底打通法律援助服務困難群眾「最後一公裡」。中心人員一次在下鄉過程中發現隴山鎮南岔村路某某2015年生育的女兒姚某至今沒有解決戶口問題,現場了解詳細情況後,發現戶主路某某精神殘疾,屬於未脫貧低保戶,中心人員決定事前受理,及時協調對接相關鑑定機構,上門對路某及其女兒姚某進行了親子鑑定血樣採集,完成親自鑑定工作,解決了路某4歲女兒的戶口問題。前後共受理親子鑑定法律援助案件18件,涉及無戶口人員21人,免費鑑定人數達44人,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助產機構出生的無戶籍人員解決了戶口問題。

責任編輯:王謙虛

來源:定西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構建民情「網際網路」 打通援助「快車道」——定西市通渭縣法律援助工作向縱深發展
    依託婦聯、工會、人武部等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快完善社區及18個鄉(鎮)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體系,著力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等業務正式進駐依託通渭縣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的縣級綜治中心,為來訪群眾提供集諮詢、代書、法律援助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窗口。2019年以來,先後累計受理訴訟類法律援助案件400餘件。
  • 構建民情「網際網路」打通援助「快車道」——定西市通渭縣法律援助工作向縱深發展
    依託一窗一網 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為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效,保證經濟困難群眾獲得法律幫助,通渭縣法律援助中心著力打造窗口建設,搭建覆蓋縣域服務的法律援助「連心橋」。依託婦聯、工會、人武部等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快完善社區及18個鄉(鎮)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法律援助服務網絡體系,著力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法律援助案件受理等業務正式進駐依託通渭縣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的縣級綜治中心,為來訪群眾提供集諮詢、代書、法律援助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窗口。2019年以來,先後累計受理訴訟類法律援助案件400餘件。
  • 「網上民情日記」,打通幹群交流「腸梗阻」
    特意打造新時期「網上民情日記」,讓一個個訪評員,通過一路路電話打撈市民群體中那些「沉沒的聲音」,這對服務好群眾,肯定是大有幫助的。「老百姓滿意不滿意是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民意感知就是將公安工作的評判權交給群眾。」對於「網上民情日記」的優越性,紹興市公安局局長俞流江的評價可謂十分中肯。
  • 工會構建多層次職工心理援助體系的建議
    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的心理援助工作,是工會落實保基本民生任務的一項重要職責。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關注幾個重點。在巨大壓力下,當個體的內心緊張情緒不斷積蓄達到難以承載的水平時,原有的身心平衡狀態將會被打破,出現思維和行為紊亂的心理應激反應。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一些人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的心理援助工作,是工會落實保基本民生任務的一項重要職責。
  • 明溪法院打造解紛「快車道」
    近年來,該院聯合交警、司法局、工會、婦聯、教育等部門,著力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出臺訴前聯調工作的規範性文件,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構建社會矛盾化解訴前聯調機制;成立訴非聯動中心,健全 「非訴解紛挺前、司法協同保障",聯合地方黨委、 政府以及公安、司法行政等25個部門、行業力量,積極融入社會治理,深入推進訴源治理減量工作,實現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消除在萌芽,共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綜合治理格局
  • 打通「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值得買科技籤署四方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戰略合作籤約,不僅將推動四方打通優勢,加速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融合,未來還有望通過「產業+消費網際網路」賦能,打造新經濟平臺,為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助力。,同時,伴隨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驅動作用日趨明顯,消費網際網路也處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將兩者打通融合,創造新的機遇,成為籤約後座談會上的熱議話題。
  • 構建「網際網路+老年人關懷之家」
    本報訊 針對我省人口老齡化的實際,張福傑委員提出,我省應以「政府主導、社區為主、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為原則,構建「網際網路+老年人關懷之家」,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立體化服務,最大限度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
  • 匯通達重新定義產業網際網路,助推國家戰略進入快車道
    以產業數位化為核心命脈 匯通達重新定義產業網際網路中國數字經濟正在邁向一個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石、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產業網際網路為高級階段的新時代。匯通達作為中國領先的立足於農村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長期以來一直在響應國家發展產業網際網路的戰略,並積極踐行著企業社會責任,構建了一套完善的數位化產業網際網路模式。徐秀賢從實踐中來,將產業網際網路定義為一個全鏈路全場景的「GPS」系統:產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智慧供應鏈+智慧零售。這是繼續騰訊、海爾以來,匯通達是對產業網際網路提出明確定義的第三家企業。
  • 打通信息惠民「最後一公裡」 ——訪蘭州北科維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原標題:打通信息惠民「最後一公裡」  ——訪蘭州北科維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冬梅  「打通信息惠民『最後一公裡』,讓數據多跑腿,讓百姓少跑路。」
  • 疫情下院線停擺 網播駛上「快車道」 渠道的打通或成為市場必然趨勢
    (原標題:行業觀察|疫情下院線停擺 網播駛上「快車道」 渠道的打通或成為市場必然趨勢)在疫情籠罩下,中國電影院線全面停擺178天,這成為了眾多電影公司「從業二十多年來最難的事」,而在院線與流媒體之間選擇擁抱流媒體其實不失為電影公司的一種絕佳選擇。
  • 沂源交警構建交通事故糾紛化解大格局——打通化解交通事故糾紛...
    一個中心五種力量N個調解方式部門聯動,多元共治構建交通事故糾紛化解大格局。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沂源大隊通過打造「道交一體化訴調服務中心」,實現法院、公安交警、保險流程銜接、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將交通事故糾紛解決在訴前,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流程、全線化、一站式的解紛渠道和服務,打通了化解交通事故糾紛的「最初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
  • 【護航】三明明溪:打造解紛快車道,減輕群眾訴累
    近年來,該院聯合公安、司法、鄉政府、工會、婦聯等部門,著力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出臺訴前聯調工作的規範性文件,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構建社會矛盾化解訴前聯調機制;成立訴非聯動中心
  • 青島市司法局搭建法律援助快車道
    隋某口中所說的微信公眾號,就是「青島法律援助」官方微信平臺。市民點擊微信公眾號中的菜單,就可以進入「法援在線」平臺尋求法律諮詢、申請法律援助等。今年9月,青島市司法局在全市正式推廣使用「法援在線」平臺,對法律援助工作的所有業務進行了基於網際網路的全面創新升級。
  • 奉新縣農牧漁場「民情家訪」解民憂
    奉新縣農牧漁場「民情家訪」解民憂 2020-12-09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王興烏鎮談「數字經濟快車道」三大關鍵詞:大數據、人工智慧、融合
    12月3日上午,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本次大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被多次提及,可以說,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是每個國家都不容錯過的歷史機遇,也是繼陸、海、空、天之後,各國合作競爭的「第五空間」。因此,上至國家,下至企業,都應該有共同的使命感,使網際網路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
  • 如何構建全方位、立體式刑事法律援助體系?廣州這樣回答
    大洋網訊 2020年11月9日上午,廣州市司法局在廣州市新聞發布廳就廣州市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廣州市司法局正以「刑事訴訟全流程法律援助全覆蓋」為突破口和重點,構建立體的、全方位的刑事法律援助體系。市法律援助處蔣泓主任在答記者問中,對體系的具體內容作出說明。
  • 新華大健康:構建「網際網路+大健康產業」新生態
    新華網客戶端董事長孫巍說,新華網客戶端將全面連結國內外知名醫生、知名醫院、知名藥企,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構建「網際網路+大健康產業」新生態,助力「健康中國」戰略。萬名醫生入駐「新華號」計劃啟動 打通醫患間「最後一公裡」科技與健康的深度融合,以及媒體「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履職能力的提升,為打通醫生、患者間最後一公裡提供了可能。
  • 聊城法律援助: 創新惠民「多維度」, 跑出利民「加速度」
    ,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法律援助的關愛與溫暖。在全省首創12345政務熱線、110警務熱線和12348法務熱線三線併線模式,將熱線升級為政府聽民聲、察民情、解民困、分民憂的全新載體,使12345、110、12348相對獨立且專業受理的群眾熱線互聯互通,真正實現「一線接入、三線轉辦」「統一受理、一口辦理」。今年1至11月份,「12348」法務熱線平均每天解答法律援助諮詢120餘人次,使更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法律援助的溫暖,打造了法律援助金招牌。
  • 打通鄉村振興「快車道」
    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盤州市農村延伸,實現了「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的雙向流通,打通了農村物流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帶動農村產業發展,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步伐。(六盤水日報)【來源:六盤水文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江幹實現政協委員民情聯絡站(工作室)全覆蓋
    近年來,江幹區政協充分發揮委員專業特長,積極探索推進委員民情聯絡站(工作室)建設,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目前,全區已建有23家委員民情聯絡站、8家委員工作室,實現了包括錢塘新區下沙、白楊兩個街道在內的10個街道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