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鹿為保護幼崽,拿自己做誘餌,與野狼展開生死搏鬥

2020-12-20 雪靈谷動物地理

在自然界,如果有動物被狼群盯上了,通常是很難逃脫的。尤其對於帶著幼崽的母鹿來說,遇到野狼這樣可怕的對手,即使有族群別的羚羊幫忙,做目前的全力以赴,幼崽往往也難逃厄運,弄不好還會搭上母赤鹿的生命。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自然法則,竟然被這隻單身母親——一隻母赤鹿給打破了。有位攝影愛好者正好看到了全過程,還把它錄了下來。

野狼盯上了小赤鹿,想對它下毒手

落磯山脈腳下一片遼闊的草原上,一隻母赤鹿遠離鹿群,獨自帶著幼崽在河畔一邊走一邊吃草,屁股後面那面「鏡子」格外招眼。小赤鹿跟在媽媽的後面,總喜歡東張西望,看什麼都很新鮮。不過它現在不餓,剛喝飽了奶,看見蝴蝶飛過,總要跟過去,直到媽媽把它叫回來。

不遠處,兩頭野狼正朝這邊走來,看來它們是盯上赤鹿母子好一會兒了,準備出手了。這兩頭野狼都是一身黑毛,看上去十分兇殘。

赤鹿母子這下可要倒黴了,就憑它們兩個,根本就不是對手;而且它們孤立無援,沒有誰會來救它們。由此看來,這場狼鹿之戰毫無懸念,母赤鹿也許能逃脫,但小赤鹿肯定會被野狼吃掉。

母鹿這回並沒有驚慌失措,看起來倒是很淡定。它先把小赤鹿藏在河裡的一片深草叢中,好像還耳語了一番,意思是讓小赤鹿藏好,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不要走出來。

拿自己當誘餌,母赤鹿故意挑釁狼群

母赤鹿見幼崽安全了,它自己還用嘴巴舔了舔毛髮,然後跳進水中,走了一百多米,然後大搖大擺從別的地方鑽了出來。本來以為它要逃跑,哪知這貨直接朝野狼的方向走去,難道這是要把自己送給野狼做禮物?

母赤鹿再傻也不會傻到這地步,它這次可是主動去挑釁野狼的。其實,母赤鹿聰明著呢,它這樣做很有可能是去激怒野狼,讓它們來追自己,從而轉移戰場,避免幼崽被野狼發現。

果然,野狼上當,受辱後很是氣憤,追著母赤鹿四處跑。但是狼你可要知道,別人母鹿是食草動物裡的長跑冠軍之一,你野狼哪能追得上呢!

母赤鹿見野狼追得氣喘籲籲,跟不上來,不得不放慢了腳步。這兩頭野狼真的很笨,它們還以為母赤鹿累得不行了,又奮力去追。哪知當狼就要追到時,母赤鹿用力一跳,就跳到了河裡。野狼不敢輕易下水,畢竟狼的水性不好,在水裡打架,它更沒有勝算。

經過多次的被戲弄,野狼明白上了母赤鹿的當

母赤鹿就以水作為掩護,與野狼玩起來躲貓貓的遊戲:野狼看著水裡的赤鹿,望莫能及,準備要走。這時,母赤鹿就走上岸戲弄野狼,當狼追上來時,它又跳入水中。如此反覆多次,搞得野狼疲憊不堪,連鹿毛都沒吃的一根,反被母赤鹿牽著鼻子走。

野狼可不是傻子,經過三番幾次被戲弄,野狼終於明白了,它們上當了,這是母赤鹿的計謀,果斷放棄這次的捕獵行動,兩頭狼沿著河邊慢慢走了。估計在走的時候,它們心裡想,到底是赤鹿變聰明了,還是自己變傻了?

看著狼群走遠,母赤鹿回到幼崽藏身的地方,看到小赤鹿站在那裡,開心地用用脖子去磨小赤鹿的頭。這個沒心沒肺的小傢伙,根本就不知道剛才發生的大戰,也不知道剛才它媽媽為了它,冒著生命危險在狼群裡機智應付狼的場景。

相關焦點

  • 「麋鹿奶爸」的「養崽經」:餵奶只能模仿母鹿,把奶瓶夾在胳肢窩裡...
    直接餵奶到麋鹿幼崽嘴裡,它們是不吃的。而把奶瓶夾在胳肢窩裡,或者兩腿之間模仿母鹿,幼崽們才會搶著吃。" 通過觀察麋鹿的行為,已經在東洞庭湖研究、救護麋鹿 10 年的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長宋玉成總結道。他認為生活在洞庭湖區的每隻麋鹿都是一個傳奇,野生動物有著不同於人類的家族史,它們有權利與人類共享一個生物圈。
  • 吉林梅花鹿幼崽哪家好_永興鹿業服務好
    吉林梅花鹿幼崽哪家好,永興鹿業服務好,種類梅花鹿,馬鹿。吉林梅花鹿幼崽哪家好, 鹿茸產品規格分類進入70年代,我國各地開展養鹿已有相當規模。由此,出臺了鹿茸產品規格標準,做為鹿茸鑑定標準投入商業應用。
  • 民間故事:獵人壞了規矩,捕獵懷孕的母鹿,最終他遭了報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8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過去古代的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小故事後,小田希望各位看官能有所收穫。對於文章中所影射的寓意,希望大夥能引以為鑑!
  • 雄虎扮「奶爸」保護幼崽為孩子與其他老虎打架
    一般來說,雄虎不會飼養幼虎,幼崽通常由雌虎獨自撫養到兩歲左右。期間,雄虎不但很少出現,有的甚至可能對幼崽懷有敵意。  不過,印度拉吉斯坦省倫塔波爾國家公園老虎保護區內的雄虎卻恰好相反。  報導稱,一隻雌虎在該保護區產下幼虎後約9到10天內死亡。管理員最近發現,一隻雄虎在森林裡帶著兩隻4個月大的幼虎生存,保護它們免遭其他老虎、黑豹或土狼的攻擊。
  • 幼崽被車撞死,猴媽媽緊抱不放手還給它梳毛髮
    近日,一段「猴媽媽緊抱死去幼崽不放手」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上傳者稱這是「年度最悲傷視頻」。據dailystar 27日報導,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內,一隻小猴在過路時被車撞死,猴媽媽抱著它血跡斑斑的身體不願離去。
  • 為什麼人類幼崽這麼能哭?
    而人類幼崽與這些動物幼崽相比顯得十分弱小,六個月以前能任人擺動,六個月之後剛好會坐,一歲才會蹣跚走路,四歲以前幾乎不能自理,唯一的本領恐怕就是——哭泣。哪怕找生物種群,恐怕都不會發現第二種這麼能哭的幼崽,並且與人類關係最近的黑猩猩物種,其幼崽在出生之後也並不會哭泣,如果按照生物進化路線來看,人類幼崽號啕大哭的能力,也許是在700萬年前獨立演化出來的,而在那之前誕生的人類幼崽,可能並不會在剛出生就開始啼哭。也就是說,自從進化成人類之後,哭泣這項技能就深深地印刻在了人類的基因中。
  • 以獅子為例,為何有些動物會集體餵養幼崽?
    當雌獅即將生產的時候,它會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藏起來,這個過程在雌獅整個生育階段十分重要,馬虎不得,然後靜靜等待生產,雌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護幼崽,因為剛出生的小獅子十分脆弱,任何的威脅都會令其夭折。當小獅子有四、五周大的時候,獅群裡面的雌獅就陸陸續續帶著孩子回來了。這個時候,整個獅群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一樣,裡面的所有孩子都是「自家人」。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有殺死幼崽的殘忍行為!
    在20 世紀70 年代以前,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動物社會是一個平和的社會體系,在這個社會體系中,每個成員都清楚自己的作用,並為獲得更多好處而恪盡職守。動物社會,尤其是靈長類動物社會,常常被描述為人類應當效仿的「理想社會」。不過,也有科學家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 ...大渡口民警成功救助一隻夜鷹幼崽 專家判定屬於「三有」保護動物
    義渡警事|大渡口民警成功救助一隻夜鷹幼崽 專家判定屬於「三有」保護動物 2020-07-31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60個物種,119個存在「殺嬰」行為,動物為何要給幼崽過不去?
    在動物界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動物爸爸和動物媽媽愛護幼崽的情景,比如蜜獾為了保護幼崽勇敢地和獅群搏鬥,獵豹為了保護小獵豹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把鬣狗引開,母雞為了保護小雞將它們緊緊護在自己的懷裡……但是,動物界中的「殺嬰」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圖:海獺媽媽抱著睡覺的小海獺漂浮在海面上,畫面十分有愛。
  • 人工養殖梅花鹿,做好母鹿飼養管理,保證鹿群有序發展
    看三農,學知識,我是宜哲三農,每天為大家分享三農知識。梅花鹿是我們以前經常在動物園能夠見到的一種非常漂亮的動物。由於它褐色的身體上有白色的花紋,遠遠看上去像梅花一樣,所以人們起名為梅花鹿。在一個種群或者是我們養殖的牲畜群中,最重要的就是雌性生物的養殖管理了,因為雌性生物代表著可以孕育新的生命,能夠使我們的產業鏈不斷,所以對於我們養殖梅花鹿的養殖戶來說成年母鹿的飼養管理技術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只有養殖好成年的母鹿,才能夠保證它能順利的產下幼崽,從而才能維持整個種群的活力。
  • 南非生活著一種黃狒狒,愛打群架,經常偷走獅子的幼崽
    黃狒狒又叫草原狒狒,是一種脾氣十分古怪的動物,它們總喜歡做一些膽大包天的事情:經常去偷襲豹子和鬣狗,儘管最終多數以失敗告終;打不過獅子,就去偷別人的幼崽,藉機斬草除根,來減少其種對自己群潛在的威脅。就拿黃狒狒偷獅子的幼崽來說吧,這對黃狒狒來說是一次天大的冒險,這不僅需要好的運氣,更需要聰明才智。要知道,獅子可不是好惹的,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導致整個狒狒群的滅頂之災。據《太陽報》報導,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裡,母獅在哺乳期一般會脫離整個獅群一段時間,自己單獨來照顧幼崽。
  • 母蜜獾發現幼崽失蹤,尋找中誤以為是獅子幹的,後知道是花豹偷走
    母蜜獾急匆匆地四處尋找都沒發現幼崽的蹤跡。跑著跑著,遇到了獅群,四五隻獅子見到母蜜獾時目露兇光。母蜜獾也許以為是獅子偷走了自己的幼崽,也許是本著勇往直前的本性,毫不猶豫就衝了過去。論體型,平頭哥不如獅子,論戰鬥力,平頭哥也不如獅子。按理說,獅群要對付一隻平頭哥完全是沒問題的。
  • 新疆野狼保護|河畔遇見冰雪奇緣,與狼王漫步童話鎮
    新疆 · 遇見野狼谷我們嚮往新疆的冬日,不遠百裡只為觀雪,在這樣一片謫仙之境,有這樣一份守護,為景、為自然、為生命。有人說,養狼、救助野生動物是一種體驗。其實,它是一種生活。保護狼群,維持生態平衡,這是它們救助狼群的宗旨。從救助一直狼到上百匹狼,這其中經歷的艱辛只有野狼谷的楊總才知曉。但是這其中的快樂和欣慰也只多不少。
  • 玩耍是狗狗幼崽教育的重要部分
    與幼崽一起玩的時候,要注意幼崽的反應,幼崽經常會過於興奮,這時候就要讓它稍微冷靜一下,把玩具拿走,直到冷靜下來找你再玩。成年人必須記住,他們和體型大的狗進行身體接觸時,小孩或和狗不熟的人會非常害怕,當與狗玩時,一定要告誡他們不要尖叫,尖叫聲會刺激狗變得更加興奮。
  • 狼的嗅覺發達,保護幼崽更是本能,為何卻被馴化成狗了呢?
    人類馴化狼的幼崽?首當其衝,最有可能馴化成功的也就只有狼的幼崽了,畢竟人類沒辦法與狼靜下心來喝茶談心對吧,語言的界限就很明確的讓雙方根本沒辦法有效的溝通。而且成年狼的動物思維也已經成型,即便是現代也做不到對成年狼的有效馴化,更別提上萬年前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的原始人了。
  •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為什麼有的時候,母貓會吃掉自己的幼崽?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在我國有的地區,民間會流傳這麼一種說法:就是屬虎的人不能碰貓幼崽,否則母貓就會吃掉被碰過的幼崽。事實上這種說法只是基於一種母貓吞吃自己幼崽的現象的附會之說。
  • 斑鬣狗主動殺死幼崽,為何?科學家:動物界普遍存在獵殺幼崽行為
    斑鬣狗是食肉目下的哺乳動物,為斑鬣狗屬下唯一的現存種。它們體形中等偏大,是陸地上的肉食性動物,棲息地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所以說斑鬣狗是非洲的特色物種。而斑鬣狗卻有個習性,有些斑鬣狗會主動殺死其它鬣狗生的幼崽,也會殺死親戚生的幼崽,這是怎麼回事呢?
  • 小箐鎮妥善處置兩隻貓頭鷹幼崽
    為了儘快讓幼鳥得到合適的照料,小箐鎮生態中心立即向縣林業派出所報告具體情況,考慮到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且幼鳥較小,野外放生存活機率較小。最終決定積極與扎佐野生動物園聯繫,希望為幼崽找到一個新的家園。通過溝通協調,扎佐野生動物園接受了兩隻幼崽,並承諾盡全力將兩隻幼崽撫養好。
  • 三不像動物:樹袋鼠,有著三個陰道、兩個子宮,幼崽只要糖豆大小
    精子順著兩邊的陰道進入子宮,幼崽通過中間的陰道分娩。樹袋鼠的胎兒在出生之後,完全是沒有覓食能力,與其他野生動物不同,例如鹿,小鹿在出生之後,過不了多久就可以自己站立起來,圍著母鹿歡快跳躍。樹袋鼠的幼崽和人類的嬰兒一樣屬於早產兒,需要父母呵護一段時間才能獨立地生活。樹袋鼠的幼崽剛剛出生只有糖豆般大小,和大熊貓的幼崽有的一比,如果幼崽再大一點的話,就會把位於中間陰道的泌尿系統撐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