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的都是些什麼人?
老一代思想裡,大專是好學校,因為包就業,工資高,一畢業就能為家裡分擔壓力。隨著時代發展,高新技術人才越來越被重視,各類工作在要求擁有技術的同時更加渴望專業素質,說白了就是既要會操作,也要懂原理,這樣回到基本問題,為什麼不願意讀大專?
因為大專是偏向職業類的,也就是實際操作能力,而知識學習能力被限制,在真正之初會顯現很強的能力,但是有一件事要明白,科學技術是不斷進步的,職業化教學最大的弊端就是限制學習能力,產出&39;職業呆子&39;,工人下了流水線什麼也不會。
而是現在全日制大專文憑已經是江河日下,遠沒有以前值錢了,雖然還沒有到「糞土」的地步,但是有那句「本科多如狗,碩博遍地走」在前,你覺得全日制大專文憑離「如糞土」還有多遠呢?隨著高職院校全面打開全日制大專的大門,每年擴招100萬,今後的全日制大專文憑「如糞土」是不可能的,但是更加普及化是肯定的!
縱向比較,上大學不可忽視學歷文憑,它絕對是你學識和身份的象徵,不可妄自菲薄,你就是真正的人才。文憑舊時指用做憑證的官方文書,現指文化程度的書面證明,主要包括各種學歷層次的畢結證書和學位證書。
筆者給你一組數據,就能讓你目瞪口呆,再也不敢輕視學歷文憑了;我們就截止到2018年來說吧,在我國13億人口中,所有的本科生加起來,也只不過僅僅佔了總人口比例的3.69%,而要是反轉過來看的話,只要你是一個本科生,不論統招還是自學考試,你都可以碾壓96%的中國人!現在,你還覺得自己的本科或大專文憑不值錢嗎?即便你只是一個大專學歷,你也比90%以上的中國人有文化,你還有何理由輕視自己的大專文憑?
橫向比較,大專學歷文憑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在同齡人中,大專學歷基本就是墊底的存在。我國自從1977恢復高考以來,22年裡,大學生人數可謂鳳毛麟角;到了1999年之後,由於大學擴招,大學本科錄取率急劇飆升,到了2017年大學生畢業數量已經達到800萬,累積40年,全國的大學生(大專及以上學歷)也不過9577萬人,佔總人口的7.4%!
與此同時,另一個數據對於年輕人來說,就不那麼樂觀了,2019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而大學錄取率也超過了90%,換句話來說,我國已經實現了普及高等教育,同齡年輕人中,差不多大家都是大學生了,在被大學錄取的學生中,大專學歷文憑的佔據了56%,其餘為本科及以上學歷。這樣看來,你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
提升文憑學歷和技能是大勢所趨,大專文憑對於年輕人來說,將成為文盲和非文盲的分水嶺。我國大學擴招從1999——2019已經走過了20年的光輝歷程,大學生人數每年都是急速擴張,尤其是2019年,國家在原有大學擴招規模的基礎上,又專門針對高職教育的院校提出「每年擴招100萬」的新要求,並且特別重視技能性教育,專門出臺了《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總體打算是: 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積極支持職業教育。
尤其是特別提出了「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的口號,在全體年輕人基本普及大專學歷的大背景下,說是「全日制大專學歷將如糞土一樣」也不為過,年輕人提升學歷層次和加強技能培訓必然成為一種「底線」要求!
工作
找工作投簡歷要有針對性,不要一個簡歷投遍所有的單位,銷售類工作就要突出在校參與或組織了什麼活動,表達出眾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專業性工作就可以拿證書或者比賽說事,總之一句話就是表達自身特點非常適合這個崗位。
剛開始面試的時候會緊張,別怕多積累面試經驗,每次面試過後反思哪些地方回答的不夠好。
開始工作最好選擇大公司,小公司體質不成熟,萬一再遇上一個摳門的老闆就是拿著一個人的工資幹著三四個人的活。建議選擇真真實實能學到東西的大公司,在專業領域學到技能後再去小公司和一畢業就去小公司完全不一樣。
剛畢業時豪情滿志,覺得自己能幹一番大事業,被社會拍打幾個輪迴之後,會有短暫性的迷失,這時候不妨靜下來,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打敗香飄飄的可不是優樂美,而是美團外賣,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
做好心裡準備剛畢業肯定工資不會太高,要想來錢快的工作首選銷售,當然付出和收穫肯定是成正比的。
別想著進了高檔寫字樓裡工作就化身都市麗人了,像幫領導拿快遞,幫同事買盒飯就別到處抱怨,一來這事挺正常的,二來也是隔牆有耳。
人民幣是最好的統一思想的工具,但大家利益一致的時候,別的事就沒那麼重要,當大家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你會發覺么蛾子就特別的多。
畢業內一年就換工作很正常,剛工作都是單純的小白鼠,稀裡糊塗的就進了企業,到頭來才發現陷阱太多。別把自己身份放太低,工作就是一個雙選的過程,工資、休假、晉升什麼的都要提前問清楚,老闆給你談理想談情懷畫大餅,聽聽就好,關鍵是你能揣進兜裡的到底有什麼。
工作就是為了幸福的生活,如果失去了生活那寧願不要工作,工資待遇、工作內容、一起工作的人,這三個條件有兩個不滿足就可以考慮離職了。
那我想說,還真就是有關係。
不會有人說,專科一定比本科差,但是很多時候,現實就是這樣,社會競爭中就是這麼殘酷而冷漠。
現在多少公司招聘新人,基本的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
為什麼從學歷來篩選簡歷?
211、985、普通一本、二本、大專,這些學校的區別在哪裡呢? 高中以後的學歷,不只是代表了你的學習經驗,還有你的閱歷和你所接觸的機會以及學校教給你的方法論。 好的企業只會去大學城裡好的學校招聘,普通學校連機會都沒有。
崗位競爭這麼大,錄取的憑什麼會是你?還是一名專科生身份的你?尤其還是在2020年這麼殘酷的環境下?
或許你真的能力不錯,但是就今年這個大環境下,874萬應屆畢業生同時著急就業的情況下,你連基本的門檻「本科學歷」都沒有,你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你還跟我談能力?
零幾年,上海普通的二本基本上會完成英語、計算機(包括word、ppt、Excel和ps甚至flash的製作)的教育,也有豐富的社團去培養你的興趣愛好。
好的大學甚至有presentation的課,教你如何演說,這些技能都是之後工作直接會用到的。
學歷只是敲門磚,可如果因為某種原因缺失了學歷作為盾牌,勢必得通過後天的優勢去彌補。
有人會說:我考不上公辦二本!不想上民辦三本!
一般情況下(特殊院校、專業除外)
公辦本科院校學費在4000-6000元/年之間;
民辦本科院校學費在10000-15000元/年之間;
獨立學院學費在16000-18000元/年之間。
但我也想告訴你:三本也是本!是第一學歷,是全日制本科。
改變命運的方式雖然千萬條,但平常人改變命運的除了升學考試,其他顯得異常困難。
給大專在校的同學一個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