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是陝北延安市轄的一個小縣,也是革命戰爭年代劉志丹同志創建的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之一,毛主席、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曾在這兒戰鬥、生活過,著名的勞山戰役、周恩來勞山遇險等都發生在這個甘泉縣境內。
這個縣城不大,G210國道從縣城穿過。包西鐵路與西延鐵路剛好交匯在這個小縣城邊上。西延鐵路是一條非電氣化的單線,即原來的西安至延安鐵路,1973年修建,中間斷斷續續,1992年修到革命聖地延安。這條鐵路經過甘泉縣,縣城南邊設有甘泉站,這個車站南鄰道鎮站、北有勞山站。2010年包西鐵路(張橋至包頭西)建成通車,從甘泉站這兒繼續到延安這一段,基本利用原來的西延線,老西延鐵路(現在稱為甘鍾線,即甘泉至鍾家村)就與包西鐵路新建的甘泉北站銜接到一起,甘泉站北邊原來的勞山站就關閉了。
01西延鐵路甘泉火車站
甘泉站緊靠縣城南邊,車站有三股道,還有一條貨物線,包西線沒有開通前,這兒還停靠經由西延線運行的5、6趟客車。2010年10月28日包西線開通後,只有一對往返西安至榆林的7006、7005次綠色公益小慢車停靠,其他客車都走車站不遠處的包西線運行了。車站有十餘名職工,每天也就是十幾趟車,相比包西線車流量,這兒顯得清靜多啦,更多是聽見車站西側的包西線的列車一趟趟的通過。車站站房是開站時所建,普普通通的,看不出來有什麼地方特點。候車室也不大,站房內外的「甘泉站」三個字非常醒目。
2010年5月份曾過這個車站,當時包西線還沒有開通,所有客車還要從這個車站經過。那時車站站臺的幾棵柳樹剛剛栽下不長,還只有拳頭般粗,身子還是光光的,柔柔弱弱的樣子,像是個小孩,也不知道「羞澀」,就在那兒靜靜地站在那兒。每天,車站職工都要從它身邊路過不知多少次,匆匆忙忙的家鄉人,在它身邊也是短暫的停留,背著小米、紅棗,還有當地美水酒廠出廠的隋唐玉液酒,乘坐火車站走向更遠的地方。
十年後,站臺的小柳樹也長成大樹了,細長的柳條從樹杆的頂端冒了出來,彎彎的垂了下來,就像一個姑娘,羞答答地站在站臺上,微風吹來,柳枝隨風搖曳,舞婀娜多姿。十年來,車站職工換了一茬又一茬,它也不知迎來送往了多少家鄉人。隨著包西鐵路開通,它的身邊職工、旅客少了,車站顯得更安靜啦,只有它對面不遠處的包西線的列車越來越多,它欣賞著那一列列長龍般的火車,一晃而過的車上旅客再也看不見站臺上這幾棵大柳樹啦。
車站廣場修建的很漂亮,還安裝了許多娛樂的活動器材,也是當地人休閒散步的好地方,每天早晚,當地群眾在這兒扭扭秧歌,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還是很逍遙。
在車站的南邊有一個鐵路小院子,裡面有幾棟小家屬樓,還有鍋爐房、食堂等。院子乾淨、寬闊,顯得很安靜。這條鐵路開通後,原來的西延公司在解決職工生活文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較大的站區都建有「四個一」房子,即每個房子都有一個臥室、一個客廳(餐廳)、一個衛生間、一個廚房,雖然面積不大,小兩口或單身職工住宿住在這兒,非常不錯的一個地方。
02包西鐵路甘泉北火車站
在縣城北邊,距甘泉站兩公裡就是包西線上的甘泉北火車站啦,這是一個雙線電氣化車站,每天車流量很大,而且還有許多機車在這兒換掛。用內燃機車牽引的列車就由這兒經甘泉站進入甘鍾鐵路。車站站房宏偉大氣,「甘泉北站」 在陽光照射下,在廣場上形成倒影,相比之下,原來的甘泉站候車室顯得就很小氣啦。車站有兩個站臺、六條股道,每天有成十趟客車在這兒停靠,而且還有三趟西安至延安的動車組列車停靠,從這兒坐車兩個小時就到西安啦。車站每天發送量有六七百人。
包西鐵路開通後,這個小縣城也迅速發展起來啦,原來縣城最高的樓房也可能就是甘泉賓館啦,也只有六七層樓,現在商務、住宅高層林立,商埠眾多,很是繁華,一個新縣城正在迅速崛起。
2010年包西線未開通前,我曾到這個車站來過。前兩天,再次到這兩個車站。現將兩次拍的圖片供大家欣賞。
其它平臺轉載,請聯繫作者,請勿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