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氣的美國隊長暫緩拯救世界的任務,收養了1枚智商爆表的可愛小蘿莉,其他小朋友還在學2+2等於幾,小女孩已經自學微積分,還能口算平方根。
順著電影《天才少女》的劇情繼續看下去,你會發現小女孩的媽媽是一個數學家,智商爆表,小女孩媽媽的媽媽,是劍橋大學的數學系高材生,還是智商爆表。
雖然影片探討的更多是教育話題,但也有網友表示:這個劇情設定,不就是咱們老話說的「爹挫挫一個,娘挫挫一窩」嘛。
媽媽的智商高,基因好,孩子就聰明、漂亮,這是真的嗎?
日課君想說,這說法確實有道理!不僅是聰明與否,媽媽的基因是否健康也和孩子的健康有很大關係。
2018年發表在Science上的文章就提出:
即使父母雙方都為遺傳做出貢獻,父母之間的影響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研究人員就5個健康和營養相關的特徵與父母基因間的關係做了分析,發現母親在孩子的健康方面比父親有更強的養育作用。
原文的數據有點複雜,日課君幫大家提煉一下大概是這樣:
你看,對於孩子空腹血糖水平的影響,媽媽的基因影響可能是爸爸的3.99倍。
舉個例子
假如媽媽患有慢性糖尿病,那麼假如孩子長大以後不注意生活習慣,很有可能在40歲前就確診糖尿病。
媽媽家族裡患有慢性病或者其他疾病的話,比起爸爸,孩子更有可能受到影響。
其實,媽媽的基因給到寶寶有2種方式,一種是和爸爸基因一樣,通過正常的核基因組(nDNA)和蛋白質決定將來孩子是啥樣;另一種媽媽特有的機制,就是母親的基因可以通過線粒體給孩子。
為啥只有母親可以這樣,難不成上帝給媽媽開了後門?
事情其實是這樣的:
受精時精子穿透卵子後不久,精子的線粒體就被降解,而卵子的線粒體存留下來。
可能的原因是如果發育過程中爸爸的線粒體存在的時間長於它應該存在的時間時,胚胎會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
為了讓胚胎存活下去,爸爸的線粒體選擇了go die。
線粒體到底是啥?
線粒體,幾乎所有的多細胞動物、植物和真菌的細胞內都有它,它就像細胞的能量工廠,沒有它們,細胞將無法從食物中產生能量維持正常功能。
需要大量能量的組織(像大腦和肌肉)的細胞中充滿了線粒體。鑑於你收到的所有線粒體基本來自母親,從技術上講,爸爸的家庭地位確實不如媽媽。
不僅是人,幾乎所有動物都一樣。在植物和真菌中,線粒體也僅來自父母其中一方,儘管不一定來自母親。
雖然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線粒體是來自母親,但是最近也有研究發現,線粒體DNA(mtDNA)是可以雙親遺傳的!這得歸功於DNA測序技術的日益先進,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細胞內遺傳物質的信息。
看到這裡,爸爸們內心雀躍了一下?
BUT!目前的研究來看,父親線粒體給孩子的這一現象出現的概率約為1/5000,也就是0.02%。
也就是說線粒體母系遺傳的中心法則仍然有效,母親可能永遠是孩子線粒體的主要來源,但仍有一些例外情況可以將父系mtDNA傳遞給後代,只是概率比較小。
正因為線粒體裡面有一份獨立於細胞核的DNA,所以它與人類的很多遺傳病相關,比如線粒體糖尿病,就是母系遺傳的。
比如有研究顯示:
懷孕期間的高血糖症會影響新生兒的瘦素基因,使孩子成年時肥胖和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瘦素是啥,它被稱為「飽腹激素」,是由脂肪細胞釋放出來抑制飢餓的,少了它,你就會老覺得吃不飽,於是就月半。
媽媽在孩子健康方面的任務可是相當重,不管是為了下一代還是自己的健康,女性更應該重視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1. 飲食均衡、常運動
2. 心情舒暢、不熬夜
3. 勞逸結合、勤體檢
否則不好的生活方式帶來的不僅是日益肥大的肚子遊泳圈和下垂的臉,對下一代也是大大的健康隱患~
參考資料:
1. 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uma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
2. Kong A , Thorleifsson G , Frigge M L , et al. The nature of nurture: Effects of parental genotypes[J]. Science, 2018, 359(6374):424-428.
3. Rice F, Thapar A. Estimat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maternal genetic, paternal genetic and intrauterine factors to offspring birth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J].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2010, 86(7): 425-432.
4. Child F , Lenney W , Clayton S ,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maternal but not paternal genetic variation in GSTP1 with asthma phenotypes in children[J]. Respiratory Medicine, 2004, 97(12):1247-1256.
(部分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