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整合動物學國際研討會暨全球變化生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於6月26日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召開。會議由國際動物學會、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中國全國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聯合主辦。會議主題為:全球變化的生物學效應。
當前,地球所面臨全球變暖與人類活動雙重挑戰。了解和認識全球變化給我們地球所帶來的後果與影響變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然而,全球變化的生物學效應研究尚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與重視,亟待加強和推動。
國際動物學會(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英文縮寫:ISZS)於2008年率先發起了「全球變化生物學效應國際研究計劃」項目(BCGC),首先得到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協的大力支持。2009年,計劃被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logical Sciences;英文縮寫:IUBS)列為國際研究計劃。目前,計劃已有來自美、中、俄、法、挪威、印度、澳大利亞、智利、以色列和德國等國家的數十位科學家的積極參與。
為進一步推進BCGC研究計劃的國際合作、交流、實施與展開,國際動物學會(ISZS)、國際生物科學聯合會中國全國委員會(CCIUBS)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聯合召開本次會議。
來自世界13個國家的70多位科學家出席了本次會議並做學術報告。中國科院副院長張亞平院士、IUBS執行主任Nathalie Fomproix博士(法國)、IUBS前主席John Bukeridge教授(澳大利亞),ISZS前主席Jean-Marc Jallon教授(法國),國際動物學會副主席Abrahan Haim教授(以色列)和長濱嘉孝教授(日本)、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副部長梁英南、中國科學院重大任務局副局長蘇榮輝、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曹京華和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康樂院士、所黨委李志毅書記、副所長魏輔文研究員、副所長喬格俠研究員等出席了會議開幕式。開幕式由ISZS主席、IUBS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知彬主持。
張亞平副院長指出,21世紀地球正面臨著全球變化的嚴重挑戰,而動物學研究在應對全球變化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各領域的科學家應當緊密合作,力求揭示和了解全球變化生物學效應的形成機理,尋找到減緩全球變化的措施與對策,從而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和生態環境。
國際動物學會致力於聯合世界動物科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各專業團體,利用整合生物學方法,共同促進動物科學的教育與研究;促進、協調各種不同專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國際科學研究與計劃。學會主要活動目前包括:主辦4年一次的國際動物學大會(該大會始於1889年);出版英文SCI學術期刊《整合動物學》;舉辦整合動物學國際研討會;發起和推動諸如「全球變化生物學效應」等國際科學研究計劃。目前,學會擁有團體會員112個,覆蓋個人會員3萬多人,分布於全球各大洲56個國家與地區。國際動物學會辦公室和秘書處掛靠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